动物世界与电影编剧的关系
——观王兴东的编剧课
《海洋》的内容通过一个自然现象,其中有最有特色的角色和最简单的故事表达世界通用的深刻哲理,通过客观事实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思考,这就是电影。所以电影是给成年人讲的童话和寓言。反观现在一些电影场面之宏大,特技手段之高超,人物之众多,讲的道理却如此之浅薄,电影的真正魅力应该是思想,缺乏思想的力量就没有灵魂无法打动人心。
王兴东在经典艺术名家讲坛开讲
“电影编剧应该是食桑到死才吐丝的桑蚕,应该以小见大,以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 ”中国影协副主席、著名编剧王兴东在成都举办的经典艺术名家讲坛上如是说。经典艺术名家讲坛由中国艺术报社等单位主办,成都经典汇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王兴东在讲坛上力推2017年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推销员》 ,他认为,针对一味追求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应像低成本、聚焦生活中戏剧性的《推销员》所专注的那样,去努力提高剧本的含金量,去重视编剧所表达的思想的力量,就如同电影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电影用客观现实表达主观思考
王兴东曾编剧《飞来的仙鹤》《狼犬历险记》 《奔向银幕的马》等有关动物的影片,他讲自己不是写动物的专家,而是爱观察和研究动物,而且写作任何题材都一定要先去做研究。思想是影片的灵魂,电影中的思想到底是什么?王兴东讲编剧,他就用写动物的片子展示电影剧本的魔力,如何穿透银幕以小见大。法国纪录片《海洋》中有三个段落,王兴东认为其中就具备了电影剧本所需要的一些要素。第一个段落表现了海洋大迁徙,一共展示了五种动物,鲸鱼、鲨鱼、海豚、沙丁鱼和海鸥,正因为海洋迁徙的奇观大场面人从来没见过,又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所以王兴东认为,剧本首先要创造这样的奇观。海洋生物之间的追猎和大逃亡,制造了感动人心的情绪,剧本利用情节和情感,打造了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一般的情绪段落。王兴东说:“情绪的重要作用是即使电影是黑白的无声的,其中只要有情绪就能让观众落泪。 ”第二段是人类捕杀鲨鱼的段落,取鱼翅的人把鲨鱼的鱼鳍和尾巴割了,又把没尾巴的鲨鱼重新放回海里,创作者使用过目不忘的细节,说明了人类比野兽还残忍。第三个段落是展示小海龟孵化出来后从沙滩走向海洋的过程,不断有飞鸟俯冲叼走小海龟,此时刚刚孵化的小海龟四肢无力还很弱爬不快,它们走最短的直线路线逃往海里,在这段路中没被叼走就是胜利了。王兴东请观众监视自己的心理过程:“看到小海龟、沙丁鱼的遭遇,你想到了什么? ”不同的观众想到了不同的主观思考。中年人可能会想到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大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写的剧本能不能有人要。“这就表现了处处充满危机、弱肉强食,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 ,王兴东认为,首先动物的追逐场面是最简单的每个人都能看懂,其次《海洋》的内容通过一个自然现象,其中有最有特色的角色和最简单的故事表达世界通用的深刻哲理,通过客观事实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思考,这就是电影。所以电影是给成年人讲的童话和寓言。他说:“反观现在一些电影场面之宏大,特技手段之高超,人物之众多,讲的道理却如此之浅薄,电影的真正魅力应该是思想,缺乏思想的力量就没有灵魂无法打动人心。 ”
两个动物小故事照亮思维
王兴东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总班主任干学伟先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参加者,在延安出演过列宁形象,导演过《小二黑结婚》 。当时他和学生都住在朱辛庄,同在宿舍的同一条走廊,晚上没事,王兴东和同学就过去和老师唠嗑。一天干学伟饶有兴致地谈起到南斯拉夫选影片,选了两个小片子《猫头鹰》和《选鸡雏》 ,没有对白,非常有意思。两个片子启发影响了王兴东成为一名电影编剧,并坚持至今。第一个叫《猫头鹰》 :森林的早晨,一只老乌鸦在树上给四只小乌鸦喂食,喂完第一只小乌鸦以后,没食物了,乌鸦妈妈就飞走去觅食。这时候,镜头一摇,旁边树上一只猫头鹰,非常凶悍壮大,“啪啪”就飞过来了,按住一只小乌鸦,一口叨住掐死,撕着肉吃,另外三只小乌鸦吓得“嘎嘎”叫。接着我们看到,乌鸦妈妈觅食回来后,发现家里灾难临门,冲上去保护孩子与猫头鹰搏斗,猫头鹰比它强大,几下子就把乌鸦妈妈打跑了,然后,从容而傲慢地扑向第二只小乌鸦,用嘴巴撕咬,悠闲自得地吃着美餐,另外两只小乌鸦吓得“嘎嘎”叫。这时,败下阵的乌鸦妈妈在天空中回旋,鸣叫,挣扎。当镜头摇到天空,黑压压的一片乌鸦闻声聚合而来,对着树巢里的猫头鹰开始俯冲,你一下,我一下,轮番地喙去,猫头鹰在密集的攻势下招架不了,被钳得满身血迹,一毛不存,掉落树下,死了。片子结束。王兴东说:“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反抗。 ”电影拍出来的故事具有形象的刺激性,启发深远。干老师讲的短片,令王兴东深知一个道理,电影是视觉,可以一句台词不用。电影是在用最小的单元因素讲最深刻的道理。“这给我印象太深了,当晚我就把两个小故事全面记录下来,笔记现在还保留着。 ”
王兴东曾对老师说:“你给我讲的两个动物小故事,照亮了我的思维,我也有个动物的故事讲给你听。我在边防线上当过边防兵,军犬我最熟悉,我写一个战士和军犬、还有未婚妻的故事。狗对人是最忠诚的,战士对祖国是最忠诚的,未婚妻对边防战士不忠的故事,借用动物的寓言体讲好这个故事。 ”干老师非常高兴并鼓励王兴东写出这个好故事,“他为我埋下了一颗创作风格的种子,为我开辟了一方创作的天地,人物+动物=寓言体电影题材领域。 ”王兴东深情地回忆道。
与《猫头鹰》的寓意相对的,是1981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一个动画片《三个和尚》 ,它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要求抬水,三个和尚谁都不愿意干。它揭示了人性好逸恶劳的方面。简单的题材却在世界上普遍得到认同,在多个国家获奖,小片子提示了大道理。有人就能够针对这一点设计制度,从人性角度找到变革的实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 ”王兴东说:“好电影思想的力量能对人有所启迪。 ”
让观众同情的人物是剧本的要素
王兴东认为,所有戏剧都要拨动观众的同情,这个原则很简单却往往被忽略。比如,小海龟是弱小的,观众很揪心,看到小海龟被叼走会着急叫出声来。小海龟是拨动怜悯之心的形象,抓住了观众的同情心。王兴东引申道:“作为一个戏的戏核,要由一个人物激发观众对他的同情心,令人同情的人物是戏剧不可缺少的条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作者让读者同情谁?魏蜀吴三国争天下,开章就讲桃园三结义,你看那个感情就知道非常同情刘备一方。有个演员对我说,我演了几十部电视剧,也没有成明星,我说她不懂选择同情的人物。一部剧本总有一个人物是最让人同情的,编剧的笔墨格外关注到这个人物身上。 《渴望》中的刘惠芳是同情人物, 50集都写她的痛苦和磨难,所以凯丽一夜成名。 ”想让观众同情人物,王兴东提出编剧要做到“心慈手狠” ,即越同情的人物越要折磨他,越让他遭遇灾难,这样越能激发观众的同情心理。“有意把人推到大坑里让他爬,看他爬的痛苦过程,爬上来是喜剧,爬不上来就是悲剧。 ”
王兴东提出,冲突的质量决定了戏剧内核的质量,在剧本中设置争夺、生死、险恶的处境往往最能看出人心。表面讲述生存本能的故事,却能引发观众对社会产生深刻的思考,传递价值观。他举例干学伟老师给他讲的另一部短片《选鸡雏》 。南斯拉夫一个现代化的鸡雏孵化场,鸡蛋通过电孵化,一群孵化出来的小鸡雏“叽叽叽叽”叫着,一个漂亮的女孩儿在选择鸡雏,装箱分配其他养殖场,选择强壮的、肢体健全的鸡雏,装到旁边纸箱子里。选鸡台的下面有一个传送带,大约有两米来长,尽头是一个水泥槽,里面是蛋壳、死鸡、残弱淘汰的鸡雏,通过下水道就冲走了。了解环境后影片开始,纸箱里已经选择了两只白色小鸡雏,很健康地“叽叽”叫着。接着走来了一个白色鸡雏,女孩一看,够标准,择进箱里。又上来一只,病弱不全的,用手一推,顺着传送带就掉到了水泥槽里,被淘汰了。这时,一只小黑鸡排上来了,长得很健壮,“叽叽叽”地叫,选鸡雏的女孩不加思考地把它打到传送带下面去,显然她选择的是小白鸡,不要小黑鸡。然后,她就继续工作。然而,那只小黑鸡没有掉到水泥槽里,而是逆着传送带往上爬,边爬边呼叫,希望入选存活。那女孩看见一怔,呃,它怎么能爬上来?遂用手把它打下来,继续选白鸡。小黑鸡挣扎着没掉下传送带,继续往上爬,一步一步,当然是它的特写,证明它很健壮,生命力很强。当女孩发现,它怎么又上来了,冲着小黑鸡用力一推,小黑鸡终于滚掉到水泥池里面……就听到“哗”的水声猛地冲击,结束。王兴东讲述完故事,听众都知道了小黑鸡的命运,感到既惊讶又惋惜,王兴东看到背后更多的东西:“小黑鸡的生命力大家都看到了,但却因为一个标准被筛掉,要白的不要黑的,这就是影射种族歧视。 ”
(文/马李文博)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