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一带一路”

2016-11-04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收藏

  10月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高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成果“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出席论坛并作讲话。黄会林、贾磊磊、尹鸿、张颐武、胡克、陈山、钟大丰、刘汉文、索亚斌等专家参加论坛,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主持。

  连辑院长在讲话中认为,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又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者,在广大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过程中将占据更大的主动。中国电影乘势走向“一带一路”国家恰逢其时。他提出建议:中国电影向这些国家输出,首先要面对政治社会发展中的大问题。比如不同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民族宗教、政局不稳、发展不平衡、他国势力干预,以及缺少相应产业积累支撑等诸多客观上的困难和问题。中国电影寻找新型海外市场趋势是好的,但要正视上述问题。其次是要从自身出发,进一步做好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准备。他建议,一要抓好剧本创作,切实解决好一剧之本;二要与沿线国家开展电影创作的实质性合作;三要专门组织面向沿线国家的电影翻译工程;四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国际市场营销;五要在目的国培植承接中国电影落地的中外文化企业。连辑指出,艺术科研在发挥史论研究学术传统优势的同时,要努力向现实问题研究包括对策研究拓展。第一要具有并发挥国家文化智库的功能和作用。一定要把艺术科研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大战略有机联系、衔接起来,呼应国家的战略决策;第二要抓好成果运用。对上,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咨询,对下,要有效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他对会上发布的“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项目成果作了两点概括性的肯定评价:一是富有时代感,又不缺少学术性;二是带有新兴产业战略智库的性质。

  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承担的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前两年已经结成出版两集,如今,第三年度报告《全球化与大电影——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3》也在今年7月出版。结项工作于近期开展,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立以来第一个结项的科研成果。项目总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电影海外传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并从国际化叙事、互联网转型、投融资合作、华语电影融合、市场政策研究等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该项目的首席专家丁亚平说:“电影是文化先导,不是只去谈票房,而且是要带动中国电影工业整体提升,把获得世界影响力作为更高的目标。”以此为前提和目标,课题组形成了几点简明扼要的总结意见:一、建立国际化的健康的制作产业生态。二、中国电影国际化转型中要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三、进一步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电影投资,推动海外传播。四、要从互联网转型和数字电影中寻求突破。五、确立以亚太市场为基础,以欧美市场为辅助的区域传播战略。六、通过国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大片。

  中国电影“一带一路”传播的若干问题

  与会者均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拓展中国电影海外市场、传播中国文化有积极意义。然而,就像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所讲,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目标远未实现,许多的路径还在探索之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看到“一带一路”区域国家众多,文化差异很大,“历史恩怨多,情况复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形容,“一带一路”是两条线,目前在一些“点”状地带,中国电影的输出比较好,但线状打通还需要时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介绍,她的科研团队曾对“一带一路”区域,就中国电影和文化传播问题进行调查,得出四个基本结论:一是传播效果不佳;二是网络是观看中国电影传播宣传资讯的主要渠道;三是字幕翻译难懂,是很大阻碍;四是对中国类型片接受是渐渐趋向多元的,中国类型片还存在很大的传播空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汉文介绍了自己参与的影视国际交流活动,影视对外传播涉及内容创作、本土化的译配、媒体的活动交流、节目落地和节目分发、技术服务和设备出口五个方面。他认为,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很缺乏学术支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孙承健结合本项目研究,指出“一带一路”的电影和文化贸易还涉及地域文化或者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拓展海外市场的对策建议

  黄会林认为,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要找到自己的传播特点和路径;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国际传播,要发现区域国家传播的特殊途径和方法;在“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内部,也要区分具体国家和影片;在充分考察和尊重差异性的前提下总结相关的规律。尹鸿认为:“国际传播不能是一厢情愿,不能是我说你听,没有人愿意无缘无故听别人唠叨,一定是要求共识。”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回顾了上世纪60年代黄梅戏电影到东南亚传播积累的经验,介绍说:“我们坚持用同一个拷贝,即在国内发行的拷贝,到国外一个镜头都不能剪,一句台词都不能变,有时候不一定合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提出,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对国外的观众有更细致的研究,比如培育对中国电影文化研究的学者和留学生,来关注中国电影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结合国际上一些成功范例,表示电影应与网络电视,包括手机多媒体、语言文字、流行音乐,甚至综艺节目之间形成相互流动,让受众形成独特的互动感觉,形成一种独特的召唤式的结构。

记者:刘茜

 

 

  延伸阅读:

  赵卫防:“一带一路”语境下西部电影的转型发展

  项阳:一带一路与中国音乐“特色话语”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