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中国电影正经历挤泡沫的疼痛

2016-09-0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收藏

中国电影正经历挤泡沫的疼痛

  2016首都文创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上,猫眼电影CEO郑志昊、华录百纳副总经理陈永倬、北京文资数码基金CEO杜鸿玭等业内人士认为——

  中国电影正经历挤泡沫的疼痛。

电影《叶问3》陷入票房造假风波

  2016年票房最高的三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在暑期档已接近尾声的时候,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还要回看至年初的春节档。在《美人鱼》(票房33.7亿元)、《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11.9亿元)、《澳门风云3》(票房11.1亿元)三部春节档影片下线后的半年时间里,竟还没有一部国产片的票房能够突破10亿元大关。

  回望2015年, 《捉妖记》 《寻龙诀》 《港囧》 《夏洛特烦恼》 《煎饼侠》等“10亿+”量级国产片的相继公映,令中国电影这块金字招牌的估值不断跃升,吸引大量资本从其他领域涌入。有数据统计, 2015年A股市场共发生137起文化传媒行业的并购事件,其中影视相关并购76起,涉及资本达2000亿元,占比高达87 %。中国电影无疑已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热点。

  然而进入2016年后,在优质影片供应不足、互联网平台票价补贴力度减弱、一线城市影院逐渐饱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速明显放缓。艺恩智库数据显示, 2016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242.85亿元,同比增长21%,这与前几年动辄30%以上的增速相比下滑趋势十分明显。年初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中国市场的票房总额必将突破600亿元,但如今看来,这种预估显得过于乐观。

  近日,在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办的“2016首都文创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上,猫眼电影CEO郑志昊、华录百纳副总经理陈永倬、北京文资数码基金CEO杜鸿玭等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指出,资本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追逐应从疯狂回归理性,而中国电影也应由“资本为王”演变为“内容为王” ,努力实现“新常态” 。

  祛除投机心理,打造精耕细作的文化良田

  在华录百纳副总经理陈永倬的记忆中,中国影视产业的并购浪潮始于2013年。“2013年是中国创业板大规模并购的元年,影视产业并购在其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陈永倬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大量热钱涌入提供了契机及动力,但未来两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趋于理性和平速增长,很多抱着投机心理进入行业的资本将遭遇危机。

  据陈永倬的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有60至70家公司通过IPO (首次公开募股) 、借壳或并购的方式登陆影视资本市场。“很多公司动辄打包票每年平均利润一个亿起,按照这种承诺,这些新进入的公司每年就能实现六七十亿元的利润。这个数字再加上早已身处影视行业中的公司的利润,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陈永倬表示,尽管没有精准的统计数字,但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显然达不到这个天文数字的量级。

  “在未来几年中,越来越多的资本将意识到电影并非暴利产业,而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和创造力的产业,这将使资本通过VC(风险投资) 、 PE (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涌入电影行业的热潮逐渐降温。 ”陈永倬表示,从2016年开始,有关部门对于资本进入影视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呈现出募资难、退出难的趋势,“这也从一个方面警示着投资者:影视行业不该成为赚快钱的名利场,而应是精耕细作的文化良田。 ”陈永倬表示。

  与陈永倬不谋而合,猫眼电影CEO郑志昊也认为内容层面将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曾在腾讯和大众点评供职的郑志昊深谙互联网平台的运作模式,他在腾讯打造的抢车位、 QQ农场等产品曾红极一时,却由于产业链条较短而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收益。在郑志昊看来,通过平台优势打造“短平快”产业链条的商业模式并不适用于影视行业。

  “在BAT等大公司的带动下,平台曾经带动了资本产业和投融资的迅猛发展,但随着强势平台的成熟和稳定,这个拼平台的时代已经翻篇。 ”郑志昊说,“如果今天有人对投资人说自己有一个即时通讯产品可以颠覆微信或者有一个打车软件能够颠覆滴滴,这个人恐怕会被投资人踢出房间。 ”

  郑志昊认为,当下平台层面的风口已经愈发稀少,留给投资人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内容层面。“今年电影市场的扩容速度没有达到预期,很多声势浩大的投资都成了泡沫,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优质产品供应不足。 ”郑志昊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加大内容层面的创新力度和深度是明智之举,因为优质产品永远不缺市场,‘内容为王’才是维持稳定收益的最佳途径。 ”

电影《封神传奇》保底10亿元票房,最终只获得2.8亿元票房

  对赌与保底,非常规手段难以为继

  热钱涌动的中国电影行业催生了许多新型的投融资模式,近来被热议的票房对赌便是其中的代表。尽管不乏《美人鱼》这样对赌成功的案例,但大多数电影制作公司与发行公司之间的票房保底对赌都未能达到预期,而对赌行为催生的一系列票房造假现象更是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毒瘤。

  “对赌行为本质上是热钱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极端行为。 ”北京文资数码基金CEO杜鸿玭表示,“很多投资者和发行者并不具备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他们只是把影视行业看成赚快钱的‘金山’ ,单凭某个IP或者某个明星就敢大胆定下保底数额,并没有顾虑这种对赌行为对产业带来的潜在伤害。 ”

  曾在海外进行过多宗投资的杜鸿玭直言在发达国家几乎难觅对赌条款,“就某种程度而言,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能够最大限度地遏制对赌行为。 ”杜鸿玭说,“成熟的投资人会认真研究一家企业的战略地位及其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基于简单的PE数据就投入资金。这种理性投资的行为,反过来又会促进市场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

  郑志昊高度认同杜鸿玭的观点。“很多票房保底的数额在决策者还没看过影片甚至影片还没开拍时就定下来了,这显然具有盲目性。 ”郑志昊表示,“本质而言,保底发行本身无法创造新的价值,其成功与否还是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 ”郑志昊认为,如今中国的投资者和发行者缺的并不是资金和勇气,而是对于影片价值的判断力。“如果一个行业中的从业者大多抱有投机心理,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在产业链上创造价值,那么这个行业就会难以为继。 ”郑志昊说,“中国电影行业绝不应沦为‘赌场’ 。 ”

  政府发力,搭建健康投融资体系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影视企业投融资领域起到的作用愈发不能被忽视。以影视资本聚集的北京市为例,作为北京市文创产业的促进部门,北京市文资办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创产业项目,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以奖励、补助、补贴等方式,支持优秀文创项目;以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为依托,成立了股权投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孵化器和产权交易等机构,建立起“一个中心,多个支点”的投融资专营体系,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同时,先后与13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银行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逾千亿元的融资授信,为文创企业提供融资、上市重组、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搭建起“政府、银行、文创企业”合作平台;此外,还通过举办投融资推介会、投融资沙龙等活动,加强投资机构与文创企业之间的沟通频度和力度,为文创企业股权融资创造更多机会。

  “北京市文资办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投融资专营机构、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等措施,逐渐搭建起一套全方位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体系,其最终目的是支持北京市文创企业的发展,解决文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题。 ”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表示。

(文/李博)

 

  延伸阅读:

  李春:中国电影产业纵深发展的新课题与对策思考

  提升质量,“暑期档”才会成“黄金档”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