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三体》电影困局下的思考

2016-06-22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空天阙 收藏

  这两年最受大家关注的科幻电影中,《三体》如果自谦排名第二, 估计没有哪个电影敢排名第一。其同名原著——这部中国科幻文学的扛鼎之作在十年前面世之后,先是在小范围的科幻迷群体内备受推崇,然后逐步将口碑扩展到整个社会大众,接着很多粉丝众多的自媒体平台或者大V们都不遗余力的对其进行宣传,而在去年,它更是获得了象征科幻小说领域最高荣誉之一的雨果奖,达到了影响力的顶峰。

《三体》电影困局下的思考

  在IP概念大热、一提IP投资人眼中就全是金钱符号的年代,《三体》无疑是超级大IP。

  因此,当2014年10月游族影业宣布启动电影版《三体》的拍摄之时,无异于在已经沸腾的IP市场这口大油锅里滴下几滴水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期待当中,不少质疑也接踵而至,“求不渣”等网友的祈祷多少反应了这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矛盾心理。

  现在,质疑变成了事实——有网友爆料说《三体》电影将无限延期,虽然该说法受到制作方的否认,但推迟上映已经没有悬念。这是一个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局面,尽管对于所有的《三体》爱好者来说,意味着更长的等待。

  而在“无限延期”这条消息迅速传遍网络的同时,制作方游族影业的内部和电影制作本身当中存在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暴露在公众面前。“游族影业CEO孔二狗已离职”,“电影前期拍摄的素材不过关,被废弃”,“特效太烂,特效团队也发生了更换”,诸如此类,无一是好消息,让人产生一种《三体》原著中地球人舰队被三体人的“水滴”一击即溃的即视感。

  在我国,原本科幻电影就不是主流,也几乎没有产生过任何一篇让人过目不忘的佳作,以至于哪怕在我国电影票房已经逼近世界第一的今天,依然没有太多电影公司敢于触碰这个“痛点”。

  各种缘由,很多人都归咎于“中国没有好的科幻剧本”,食材不好,厨师的水平再高,也做不出来一盘好菜,最后只能弄个麻辣烫了事,在重口味之下,没人吃得出来过期的食物。

  然而,《三体》电影的困局让我们不得不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三体》这份食材不可谓不好,可为什么还是搞砸了?

  诚然,《三体》的小说洋洋洒洒80万字,构建了一个浩瀚的宇宙,跨度上百年,确实很难在短短两小时的电影中一一呈现,就连原著作者刘慈欣也表示他也不知道要如何改编成电影。

  但也正因为如此,需要制作方非常仔细认真、并且花上足够的时间去对其进行改编,确定故事结构、情节转换,以及对于科幻电影十分重要的特效呈现方式,而不是像对待普通的网络IP那样,匆匆上马,拍几个月了事,然后随便加个五毛钱的后期特效,配合配合宣发就上院线圈钱了。

  遗憾的是,制作方貌似并未足够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从最初宣布开拍,到所谓的“杀青”,到预告片,甚至到现在被动的默认延期,都没有表现出对于这部作品足够的尊重,依然仿佛是按照快速捞钱的思路来操作。

  这个思路不得不说即短视又害人,表明了制作方在争夺《三体》这个IP的时候,都不真正清楚其分量有多重——作为一个已经延续了十年、拥有广泛受众的稀缺IP,岂是那些快消类网络IP所能比拟的?如果真能够沉下心来做,赚钱难道不是水到渠成?《三体》这样的IP出现不易,我们的电影制作公司真的需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和耐心,对其倍加珍惜。

  可以预见,如果《三体》的电影能够成功,势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科幻电影市场的发展。在“科创”成为时代召唤的今天,没有科幻电影的中国电影,票房再高,市场再火,也是不完整的。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