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传记影视应心怀敬畏

2016-03-2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健健 收藏

  传记从几千年前对氏族部落英雄的凄美挽歌,演变为口口相传的史诗、千字文言史传、长篇白话传记,到当下传记影视的热播, 21世纪是传记文学世纪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传记图书与影视所证实。科技娱乐业的高速发展,影视成了流媒体产业追逐的丰富金矿。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着我们体验娱乐的多元方式。传记与影视相互借助,成就了世界影视艺林里常开不谢的“奇葩” 。

  从“人性”的角度尊重“传主”

  传记是什么?传记是“个人的信史” ,是历史人物的生平、个性、轶事的“纪实传真” ;真实性是其恪守原则和本体价值;努力趋近真实,是其所是、如其所是地呈现独一无二的传主是各类传记作品的终极目标。

  电影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它是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等的综合艺术,也是一门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漫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真实美学的建立契合了传记的真实性原则。同样,电视剧是以电视或互联网为媒介的演创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等现代艺术诸元素,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近些年,以人物生平、个性、轶事为题材的传记类电视剧层出不穷,热闹非凡。

  精品传记、电影、电视剧在表现人物形象、情感、思想和命运的跌宕起伏时,都对人物形象有着共同的追求。而传记影视是借助科技与艺术的先进手段表现传主形象。

  对传主形象生动传神、立体多面、个性鲜明地呈现,早在两千年前的《史记》中就确立了典范。司马迁通过文字刻画人物性格及其复杂性,展现传主自身的精彩故事、戏剧性情节、出其不意的传奇命运。以各种艺术手法表现传主,使其栩栩如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后世研究者评论道: “读一部《史记》 ,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 ”而司马迁能够隐忍苟活,是他自负其才,“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应该说自古传记家就对传主形象的生动逼真、感人肺腑有着理性的追求。影视的繁荣发展为传记的理性追求铺平了道路,出现了无数热播的“传记影视” 。但良莠不齐的传记影视无形中解构了传记,使传记影视中的传主形象被戏说、玷污、篡改,失去了传记影视自身的价值。

  如一些热播的后宫剧,冠以某某传,以后宫暗斗、争宠、拉帮结派的矛盾杀戮,展现宫廷女人的多舛命运。假设编剧导演对传记有一丝常识,是绝不敢如此鲁莽低俗地迎合观众。这种拿历史人物戏谑、娱乐观众的影视,只不过盗用传记概念,顶着历史人物的名字,演绎附着编剧自身的经历和内心世界。这与人物传记的本质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传记的DNA永远是以真实性为恪守的基本原则。无论艺术手段如何高超地与科技交融,影视中的人物形象如何生动感人、扑面而来,但只要涉及传记,传主、次传主的故事情节、对话神态、个性细节等等都应该实有其事,实有其境。

  传记影视绝不是可简单操作、率尔操觚的事,那些自以为是的编剧、导演,首先应对古代传主怀有敬重之心。因为他们早已逝去,岁远易诬。今天,我们演绎他们的人生,无论对错,他们不能为自己辩诬,无法明证自身的内外世界。戴名世曾感慨:“夫与吾并时而生者,吾誉之而失其实,必有据其实而正之者,吾毁之而失其实,其人必与吾争辩,而不吾听也,若乃从数十百年之后而追前人之遗迹,毁之惟吾,誉之惟吾,其人不能起九原而自明也。 ”一位我们不甚了解的古人,我们有什么权力盗用他们的名字杜撰、臆测、虚构不属于他们的人生呢?我们没有资格利用传记的真实性原则来增加“传记影视”的真实感,用以娱乐、愚弄当下观众。

  另外,“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我国传记,大都为千字文言文,这有限的字符里,难以立体多面地展现传主一生的命运起伏。在有限的史实和史料中,拉扯出几十集的电视剧,除了臆想、粗制滥造,再无其他。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古代传主,大都是他们所处时代的骄傲和英雄,他们是一代代史传家饱蘸心血秉笔实录的结晶,他们永远在历史的星空里光芒万丈。他们开疆拓土、壮怀激烈、建功立业;他们豪迈的思想、深邃的智慧、精湛的艺术,尔等小辈何以比肩?他们大都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一代英豪,扪心自问,我们的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够做他们的异代知己吗?我们能否真切表现传主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精神追求?这都是对编剧导演实力与思想的深度考验,优秀的编剧导演怎能不心怀虔敬、心存敬畏呢?

  再说, “世界历史是伟人们的传记” ,传记除了使传主名垂青史,另一个重要意义便是激励人生、新民启智,读者、观众从传记作品中,感悟、培养人文精神、利他精神、家国情怀。因为传主大都是人类精神的标杆和榜样。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成千上万的豪迈之士。我们投入大量资金的传记影视,为何钻入故纸堆,独独找寻后宫里的人物,她们能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什么?增强我们对宫廷斗争的丑恶认知?何况这类影视剧与传记理念背道而驰,有着无数编造与虚构的情节。

  人生而平等、生而同形。人类进化到今天的文明社会,无论古今人物,我们都应持有众生平等的普世价值观。即便历史上那些奸臣佞幸、贪官酷吏,我们也应从人性的角度,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善恶兼具地正确对待。

  厘清传记影视的边界迫在眉睫

  传记文类与历史、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都以真实性为其基本原则,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传记是“个人的信史” ;历史是军国大事、典章制度之综述;报告文学是见证和记录时代的最强音;纪实文学则不受时空局限,对历史或当下大事考据、实证,据事直书,是非互见。厘清传记与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其他文类的本质属性,使它们“分则两利,合则两伤” 。唯有如此,它们才可能在各自领域里开拓精进,佳作迭出。

  同样,传记影视与影视故事片、历史片、连续剧等也存在本质差异。随着影视业的繁荣发展,业内人士开始主张电影作者论,认为电影应像小说、音乐、绘画一样是一个人的作品。提出“拍电影就是写作” 。把影视作品看成写作,那么传记写作中的基本要求,也是传记影视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在传记影视中,传记文本永远是第一位的,影视只是表现形式,它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地艺术性再现传主生平、个性、轶事,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去追忆一个人生命中最特别的某段时光,将其浓缩提炼成电影。电影、电视剧中传主(主角)的所有情节故事、人物个性、形象特征等都要求栩栩如生地逼真酷似,这种专属特质,对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摄影师的拍摄技巧、音响师的音响效果、编辑的后期制作等等都必须高标准地协调一致。

  传记影视的历史厚重感与传主的复杂个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传主生命借助影视深入人心,动人心弦的是人物命运,而不完全是影视技巧。传记追求形象生动、真实感人自古有之,传记恪守的“纪实存真”不会因为电影电视这一外在表现形式的先进,而不复存在。否则,不能称其为传记影视。无论高科技与影视,甚至可预见的更加逼真的形象表现,对传主的历史呈现都是不可动摇的。这也是传记影视区别于其它影视的独特性。

  传记文本追求通过对话、白描表现传主个性、内心。影视恰恰也是通过对话、表情、细节展现传主的复杂个性。 《史记》是世界传记史的第一座高峰,司马迁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然而,后世研究者对传主私密对话,传记家如何得知提出质疑。如,陈豨与淮阴侯韩信密谋反叛。司马迁为此虚构的对话,一直为传记理论界所诟病。所以,优秀传记影视必定对影视团队有着最高要求,切不可为了煽情感人虚构改编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优秀传记文本努力追求趋近真实,杰出传记影视也以努力趋近真实为最高目标。若一处细节失实,很可能全盘皆输。因为观众是抱着实有其人、真实可信的想法走进影院或打开电视,若传主影视与他们熟悉的传主貌合神离,他们必定无法接受。接受才是硬道理。

  厘清传记影视边界,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恪守“纪实传真”的传记家可以充当编剧,与导演、演员团队精诚合作,推动传记影视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向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