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暑期档,先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后有《捉妖记》成为国产电影票房冠军,紧接着,《破风》《我爸比我小四岁》等一些热血青春和家庭喜剧题材的类型片让观众对国产电影刮目相看。盘点2015年暑期档上映的国产电影,类型丰富且票房成绩骄人,但质量参差不齐。
新生力量与老牌劲旅对决
纵观2015年的暑期档,在创作品质、市场评估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新生力量与老牌劲旅呈现出明显差异。
新生力量的市场嗅觉和营销手段更为多术花哨,他们对观影主体尤其是粉丝群体的把握更为准确。7月伊始,《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带着较高的人气,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然而,两部电影的创作品质与其话题热度和票房收入几近成反比。从影像本体来讲,“大头贴+自拍+MV”式的镜像呈现显得生涩、做作和自恋。故事结构经不起推敲,情节前后的关联度和黏合度松散失常。影片里随处可见畸形恋情、欲望释放和金钱逻辑,唯独缺少脚踏实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相反,《少女哪吒》和《我是路人甲》在艺术品质和价值引领上诚意十足,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少女哪吒》把目光聚焦于生活在小城市的一对小伙伴。她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努力寻找着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这其中有叛逆、焦虑、脆弱、困惑,有难以言说的无奈和找不到答案的疑问。《我是路人甲》刻画了在横店影视基地的底层人物,影片告诉人们,生活的道路上有主角、配角和路人甲,关键是选择以何种方式塑造自己。无论如何,在电影市场浮华又浮躁的当下,这两部作品都值得被记住。
创作品质和市场策略俱佳的应属《捉妖记》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以21亿元的票房收入雄踞暑期档榜首。这部“合家欢”式的电影,采取“CG+真人演员+古装造型+3D技术”的手法,拓展了国产电影的新思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将西方电影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影片中的城池街市、天宫庙宇、人物造型皆有汉唐之风又颇具魔幻质感,传统民乐、京剧、皮影戏等元素凸显了中国制造的动画标识。《煎饼侠》通过戏中戏、无厘头的方式,唱响了小人物成就出彩人生的欢歌。《滚蛋吧!肿瘤君》背负着沉重的生死话题,却用奇异而梦幻的笔触,化悲伤为欢笑,步履轻盈,在阳光灿烂中奔向希望。
在新生力量的夹击下,老牌劲旅在票房上集体陷落。尽管他们在艺术创作上诚意满满、用心良苦,但是有的作品显得力不从心,影坛老将们似乎在韶华逝去后难以重现辉煌。《道士下山》成了天真小道士的奇幻漂流记。创作者想通过小道士的视野去审视和诠释大千世界的生存哲学,但这一意图被割裂的叙事击碎了。《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场面宏大、造型精致,却败在了逻辑疏漏、情节突兀、人物苍白的故事内核上。
《刺客聂隐娘》和《烈日灼心》的上映为老牌劲旅挽回了颓势。《刺客聂隐娘》镌刻着侯孝贤鲜明的个人烙印。惜字如金的对白,写意浪漫的古韵,内敛隐忍的人物塑造,影片并不迷恋江湖厮杀和血光剑影,而是把武侠精神诠释出禅意和神秘的哲思。《烈日灼心》气质阴郁却张力十足。影片关于暴力、情欲和生死的情节,有着艺术电影的气质和商业电影的内核,创作者试图通过极致而决绝的方式直面人性和生活的真相。
电影观念与互联网思维共谋
今年暑期,IP(知识产权)电影再度成为热词。成功的IP有较高的网络热度和可观的粉丝群体,转化为电影项目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并不断产出商业利润。《小时代4》借助原著和前三部电影的IP助推,以及强大的营销策略和对“互联网+”的深度理解,在重重质疑和批评声中热力不减。《栀子花开》《滚蛋吧!肿瘤君》《新步步惊心》等,都是基于IP超高的网络搜索指数而推出的作品。
虽然IP电影一度被视为灵丹妙药,但在当下的影视行业,IP并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一些貌似优质的IP,实际上只是一种概念炒作而缺乏精彩故事和精神内核。其实,优质IP依然赢在内容层面,要以内容生产为支撑,同时开发其品牌的影响力和延展力。如今,应该把电影创作与互联网观念深度融合。如果只专注于电影创作,故步自封不顾及市场效果和观众诉求,即便有好的口碑,也不能赢得好的票房。反之,任性地消耗IP概念,把市场营销当作电影产业的全部,单靠忽悠把观众诓进电影院,观众看后大呼上当,伤害的是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因此,树立正确的IP理念与重视电影创作同样重要。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电商对票房的贡献不可小觑。超前点映、在线预售、打折优惠、关联服务等措施,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票务销售模式。与此同时,电商通过在线售票等服务手段获取用户数据信息,为电影进一步的推广营销和衍生品开发提供精确参数和目标。应该说,从项目评估、IP转化到大数据应用,电影的整个产业链都已融入互联网思维,“电影+电商”成为市场营销的新常态。
艺术表现与创作诚意共振
近期,名人跨界当导演成为又一奇观。在消费主义的支撑下,似乎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什么类型的影片都可以叫电影,只要你有话题性、关注度和大量粉丝,只要你懂得商业运作和哗众取宠,票房一定不会低。但若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电影的创作将面临困境,中国电影的良好生态环境将被破坏。因此,在电影创作中,艺术表现与创作诚意应该相辅相成。创作者不应唯利是图,应着眼于艺术的精益求精,着眼于故事的推敲打磨,着眼于场景与人物的精心塑造。沉下心来创作,才是当下电影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从宏观层面来看,影视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巨大。选择什么样的视角认识、诠释和展示当今中国是关乎文化安全、民族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大事。如果没有千万个“路人甲”,没有脚踏实地、勤劳勇敢的艰苦奋斗,而是终日陶醉在自我编织的虚妄的“小时代”里,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国家和民族将会陷入困境。今天,90后成为电影市场的观影主体,而他们恰恰是中国的未来。他们今天所关注和吸收的内容,会对多年后的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重视作品的价值引领和审美导向尤为重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百团大战》《开罗宣言》《战火中的芭蕾》《诱狼》等影片以严谨的史实态度、精彩激烈的战争场面和众多明星的倾力加盟,谱写了一曲曲壮怀激烈的民族赞歌。对于这一特殊日子的集体铭记,体现了电影人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盘点2015年暑期档,众多国产电影在没有太多引进大片的激烈竞争情况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欣喜之余,国产电影的危机感也油然而生。这些影片中,有的票房虽高但缺乏文化内涵。国产电影发展的路还很长,我们在为暑期档的成绩骄傲的同时,也不能盲目自负。
虽然这些年政策对国产电影的扶持力度很大,但这种扶持不应囿于对票房的钟情,也应该对那些饱含着业界良心和艺术诚意的作品给予更多关照。高票房并不等于高质量,热闹一时的众口喧腾不等于历久弥新的回声嘹亮。影视作品要在精彩之中创造经典,用文化引领和艺术攀登描绘中国人的时代图谱和精神风貌。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