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2020国产电视剧:在品质提升中记录时代发展

2020-12-28 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闫伟 收藏

  (点击网页如上“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12/25/content_2025757.htm

 

  2020年,中国电视剧在时代进程中担负起文艺的社会使命,在减速提质中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升级。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时代主题,电视剧以一种“在场”的姿态和方式,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怀和担当。本年度的中国电视剧以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书写中努力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创作者用态度和实力印证了电视剧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大众文艺样式,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中的独特作用。

《在一起》

  用生动的时代故事 为社会注入精神力量

  文艺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反映时代、讴歌时代的生动载体。2020年,围绕重大时代主题展开创作的电视剧有两个突出亮点:一是集中整合优质创作资源对重大社会事件进行艺术化、高质量的快速反映,二是“单元剧”的创新呈现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抗疫题材剧《在一起》和脱贫攻坚题材剧《石头开花》是典型例证。前者内容全部取材于抗疫期间的真人真事,由“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等10个单元故事组成,传达了中国人民在这场突发事件中的团结一心、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后者则通过10个具有真实人物原型和情节素材的单元故事,多角度展现基层扶贫干部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事实证明,这种围绕某一重大主题或事件、以单元叙事结构铺展故事的表现方式,不仅是主题性作品可资借鉴的创作生产范式,也是广受观众青睐的一种求新探索。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一批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集中涌现,引人注目。其中,《花繁叶茂》以花茂村为视点铺展出基层脱贫景观,围绕“三改三建”、土地流转建构戏剧冲突,有板有眼地展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最美的乡村》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困境,尤其是存在于扶贫对象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问题和思想问题表现得精准到位,为“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做出了真切而有力的诠释。此外,《一个都不能少》《绿水青山带笑颜》》《枫叶红了》《我的金山银山》《遍地书香》《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等作品,分别从不同视角形象地展现了我国减贫事业的伟大进程。个别剧作虽然在人物的丰满与立体、情节的重心与逻辑、叙事的节奏与创新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但总体而言,这些作品讲述脱贫故事时较好地发挥了电视剧的特色和优势,从多个维度艺术地观照了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的万千气象与巨大成就。

《花繁叶茂》

  《创业年代》《追梦》《湾区儿女》等一些具有年代质感的剧作,则力求通过人物的命运轨迹来映照社会的发展变迁,或生发出史诗的意味,或饱含着创业的激情,通过各自的方式和角度,共同为时代存像立传。

  以创新的表达方式 展现信仰之美和文化之美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带领观众重温革命岁月,来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相较于近些年此类题材剧作的创新稍显乏力,2020年的作品体现出一些创作者在这方面的突围尝试。

  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太行之脊》在历史还原的真实性、角色内心的复杂性、小人物的丰富性等方面值得圈点外,还有一系列描写革命年代成长故事的“年轻态”作品,尤其受到青年观众的喜爱。如《隐秘而伟大》杂糅不同类型剧的核心元素,用浓郁的年代感、地域性、烟火气,讲述了一名旧上海小警察的精神蜕变与人格升华,其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我党隐秘战线的英雄形象跃然荧屏;《瞄准》以新颖的叙述视角力求出新,描写了两名曾经并肩作战的顶尖狙击手搭档,由于信仰的分歧站在了对立面,在一次次生死对决和信仰交锋中最终走向不同命运的故事。此外,还有融合了青春元素、悬疑元素、推理元素、传奇元素等的《秋蝉》《局中人》《胜算》《新世界》等,尽管各有招致吐槽的创作短板与审美瑕疵,但多样化的题材风格以及相对精良的制作品质,在客观上满足了观众差异化的心理期待和欣赏口味。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英模传记剧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剧,近年也不断有上乘作品现于荧屏,2020年的《一诺无悔》和《谷文昌》便延续着此类题材的创作脉络。两部剧以现实生活中事迹感人的英模人物为原型,刻画了信仰坚定、夙夜在公的基层好干部形象,为“初心”和“使命”赋予了直观形象的人格表征。传记题材剧尤应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进一步下足功夫,只有真切可感、丰满传神的形象,才能真正起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给了电视剧创作者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电视剧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声画载体。2020年的《清平乐》《大侠霍元甲》《燕云台》《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尽管产生了不同的反响,但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打开方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挖掘与诠释,吸引了不同受众群体的关注。

  此外,本年度电视剧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是“名著改编”。改编自同名小说的《装台》年底登陆荧屏后,由于较为理想的文学质感、烟火气息、地域风情、制作品质以及浓厚而别样的现实主义风格,收获了高口碑与高收视。然而更多的名著改编剧却招致争议,如《绝代双骄》《鹿鼎记》等。这再一次说明,名著不能被拿来作为电视剧的光环和加持项,如果不在尊重经典精神、转化艺术形式、打造匠心品质上有所作为,作品必然难逃高开低走的命运。

《装台》

  通过斑驳的人生图景 映衬火热生活,折射奋斗梦想

  2020年,一系列以当下大众生活和情感为表现对象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因为植根生活深处、紧跟时代潮流、反映百姓关切,在口碑和市场方面均有上佳表现。

  其一,有些作品由于精准地找到了与目标观众群体的心灵契合点,成功引发了话题效应。以《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为代表的所谓“她剧集”,通过树立现代社会独立女性的典型样本,不但激起关于都市女性事业与生活的深度热议,而且也从中折射出很多带有共性的社会现象与问题。但同时也应认识到,此类剧作一方面要防止仅满足于塑造几位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而忽视角色本身的立体感、故事情节的合理性营造以及饱满圆润的审美质感;另一方面要防止为了单纯追求话题效应,而滑入制造噱头、贩卖焦虑的“跑偏”取向。

  其二,以行业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作品仍热度不减。《三叉戟》以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尝试撬动类型剧制作的新支点,讲述了三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老警察齐心合力侦破案件的故事;《猎狐》以经侦故事填补题材空白,塑造出几位果敢睿智的新时代经侦警察形象;《平凡的荣耀》以金融投资行业这个相对小众的职场类型来铺陈情节,却在精神特质上对接了大众艰辛奋斗的人生梦想;《安家》以房产中介作为表现对象,反映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此外,《决胜法庭》《完美关系》《蓝军出击》《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小大夫》《小镇警事》等,也分别在不同的职业场域内表现出平凡个体的人性温度与高光时刻。

  其三,对于人性和情感的细腻把握成为作品的核心要义。无论是表现中老年生活状态、反思养老问题的《幸福院》,还是反映青年人事业与爱情的《亲爱的自己》;无论是以“赤子心、故乡情”为切入点的《月是故乡明》,还是以一家三代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索的《什刹海》;无论是在职场和恋爱焦虑中融入个体成长的《下一站是幸福》,还是讲述三个非血缘关系的孩子在一个大家庭中得到温暖的《以家人之名》,都不约而同地在“情”字上做足文章,用浓郁的亲情、爱情、友情和人性深处的真善美,照亮现实生活,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家人之名》

  2020年的国产剧,除了在创作方面亮点频现之外,在生产传播方面,网络短剧的精品化生产、竖屏剧的探索尝试、类型化领域的深耕细作、融合传播的纵深发展、作品与受众新型互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在主题性创作中凸显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等,或为今后的国产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或倒逼着国产剧创作生产的思维转型和品质升级。但无论如何,“内容为王”终究是实现质量提升和行业发展的铁律。只有坚定践行“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原则要求,国产剧在未来才会大有可为、大放光彩。

 

  (作者:闫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

 

  延伸阅读:

  莫把脱贫攻坚题材套路化

  新农村题材中的时代精神与人性光芒

  86部展播剧绽放荧屏:赢得口碑收视双丰收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