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电视剧《因法之名》编剧赵冬苓:“用平反冤假错案展示中国法治进步”

2019-05-10 阅读: 来源:“高检影视中心”微信公号 作者:邢虹 收藏

  大型法治题材电视剧《因法之名》在北京卫视开播以来引发观众热议。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错案的电视连续剧,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情节由浅入深,震撼人心,全面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准评价:“这是目前看过的法治题材创作中最新、最有话语权的作品。”

  凭借《激情辩护》《上学路上》《中国地》《红高粱》等作品多次荣获华表奖、飞天奖、金鸡奖、白玉兰奖的著名编剧赵冬苓,昨天接受记者邮件采访,讲述了创作《因法之名》背后的故事。

赵冬苓

 

“用平反冤假错案表现中国法治进步的过程”

  记者:《因法之名》是国内首部反映平反冤假错案的电视剧,作为该剧的编剧,您认为整部剧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赵冬苓:因法之名,顾名思义,就是以法律的名义。我曾经很喜欢一部电影叫《因父之名》,也是平反冤案题材,这个剧名的灵感就是从那来的。这部剧其实是想通过一个冤假错案的平反,来表现中国法治进步的过程。

  记者:有很多影视界人士觉得法治题材太难拍了,您为何选择啃这样的“硬骨头”?

  赵冬苓:首先我本人比较关注社会问题。我一直认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也要通过法治的进步去实现,而且我本人对法律非常感兴趣。另外从我个人创作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越来越不愿意去写特别安全的题材,就是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创作,我觉得这样就失去了创作的价值。我这两年写的都是有很大难度的一些题材,我愿意不断地去探索、去挑战,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社会问题真正有所反映。

  刚接触这个题材时我就知道难写,但还是希望搏一搏,尽自己一份之力来记录中国法治的进步。光故事大纲就反复雕琢14遍,写到第六稿时感到举步维艰,好几次都产生自我怀疑。像女检察官邹桐,怎么把她写得不僵硬、不教条、不脸谱化,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一稿一稿把她改出来。

 

“专业人士把关,确保剧本真实严谨”

  记者:创作法治题材影视剧,要保证专业性、真实性和严谨性,为此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赵冬苓:一个是平常的积累。我觉得有不少人写法治题材,或者写和公检法相关的题材,他们不大研究法律,是在瞎写。比方说我以前看到有一部写律师的电影,律师拿着对自己当事人不利的证据,说赶快递给检察官,我觉得这是笑话。最近我看了另外一部作品,律师同情对方当事人,这个是在律政题材里边应该是可以出戏的地方,但是你不可以跑到法庭上去为对方当事人辩护,这是基本常识出现了错误。另外就是要研究。《因法之名》里面,每当说到罪行的时候,是适用《刑法》第几条第几款,我都要知道。甚至因为《刑法》在不断地改,中间改了几次,当案件发生的时候,适用《刑法》第几版,是第几条第几款,我都要查清楚。像这种工作我做了很多。

  记者:是否有专业人员对剧本进行把关?

  赵冬苓:首先剧本完成之后要交到最高检去审,他们一共给我一页半纸的意见,还有大半页是说哪个称呼不对、哪一句话说错了。拍完了以后又去请最高检去审,后来我们又拿到公安部去审,可以说经过了专业人士层层把关。

 

“不愿为迎合市场趣味而曲解现实”

  记者:这部剧有原型,电视剧要加入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您是如何把握尺度的?

  赵冬苓:我一直是看问题比较客观的人。讨论剧本的时候还有人建议我,一定要把对立面写成坏人,这样观众才有宣泄的地方,但是我没那样去写。这样做简单粗暴,不严肃也不负责任。

  记者:相比于前几年偶像剧盛行、IP大热,最近现实题材回暖,《因法之名》也是一部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作品。作为编剧,您怎样看待现实主义题材创作?

  赵冬苓: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主要体现在创作者的价值观、立场以及能否反映社会和人性的本质。如果为了迎合市场趣味而曲解现实那就失去了创作的价值。生活当中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冲突,充满了不得已,充满了种种不美好,也充满了种种美好,如何把这种东西表现出来,我觉得这才叫现实主义——就是去剖析现实存在的问题,然后又满怀理想去表现这个东西。

 

  李幼斌:

  “不能把李云龙的脾气带到葛大杰身上”

李幼斌

  一部《亮剑》火了“李云龙”,很多剧中截图至今还是网络上流行的“表情包”。而对演员李幼斌来说,这些都和自己无关,只是继续踏踏实实地演好自己的戏。这次在《因法之名》中,李幼斌饰演经历波折人生的“双面”刑警葛大杰,在工作上功勋卓著,却亲手办了一件错案,也给受害人带去了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

  “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性格,演员有不同的思想、经历、特长、兴趣,所以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应当客观来看待。”李幼斌在接受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他一直习惯于严苛按照剧本来表演,“想要塑造好一个角色,就必须全面理解剧本、剖析角色特征。比如这次饰演的是一个刑警,首先他的眼睛是非常锐利的,我就要这番特质加入到我的演绎当中,眼神起码要犀利,总不能把李云龙的脾气秉性带到葛大杰身上。”

  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他,对这次的表现仍留有遗憾,“看到电视里的自己,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

 

  延伸阅读:

  电视剧《因法之名》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最高检影视中心携手凤凰卫视打造《因法之名》

  专家热议电视剧《天下无诈》:正面回应电信欺诈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