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2018电视剧:现实主义“守正创新”(高小立 赵彤)

2019-01-25 阅读: 来源:文艺报1949 作者:高小立 赵彤 收藏

  2018年注定是一个被记住的特殊的年份,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年,电视剧创作也是成绩斐然的一年,一大批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作品跃然荧屏。温故而知新,每年的回顾总结都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电视剧的审美发现和创新精神永远在路上。

 

  高小立:2018年电视剧创作迎来了现实主义创作高潮,尤其是主流现实主义的回归,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实主义创作路径,这一创作现象意味着什么?谈谈你对2018年电视剧创作的总体印象。

  赵彤:在去年电视剧创作中,现实主义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实主义回归”的说法随之而生,2018年可以说是进入了“加力”阶段。我觉得聚焦现实题材、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种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不仅是艺术创作思潮的表现,而且是一种社会风尚和观念的表现。它是今天人民群众积极关注现实、热情拥抱生活、努力创造美好未来的“入世”情怀在电视剧艺术领域的展现。现实主义创作的最大功效,还不在于某一年出现了多少部优秀作品,而在于这种脚踏实地的气象的蔚然大观,有了这样的观念基础和文化土壤,会滋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2018年,我国电视剧收获颇丰。《换了人间》以新的视角讲述新中国的初创历程;观众,特别是高级干部从《初心》里能看到甘祖昌这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将军品格;《归去来》在“留学”和“守心”的矛盾价值中,将青年一代价值选择的焦点放在国际化的背景之中来关注;《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以接力形式塑造的群像型县委书记前所未见,久久难忘;《大江大河》展开改革开放初期故事的广度和深度,描摹时事、世态、性格和命运的精简与细腻,使它不仅在本年度成为翘楚,在近年来的作品中也是上乘之作。

  2018年,我国电视剧的现实主义创作成绩,因为中国梦主题的延伸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更为广阔和深入地开掘了当代中国这一矿脉,为“守正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小立:2018年最值得探讨的热点就是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献礼剧,从下半年开始,央视率先推出农村改革剧《岁岁年年柿柿红》、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青春剧《最美的青春》,各大卫视紧随其后,截至年底共推出近30部献礼剧,其中大部分是年代剧,也有直接进入当下描写正在进行时的城市改革剧,你对这批剧的评价是什么?

《年年岁岁柿柿红》

  赵彤:2018年反映改革开放电视剧的题材和风格是丰富多样的。从题材选择来看,诸如《最美的青春》《黄土高天》《创业时代》《大浦东》《江河水》《那些年我们正年轻》《风再起时》等,带领观众略览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农业、金融、互联网、航运、航天、纺织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故事时限的选择来看,“改革通史剧”所占分量比较大,但也有阶段型的作品,比如选取改革之初的《大江大河》、选取自“文革”到“南巡讲话”之前的《外滩钟声》、选取十八大之后的《北部湾人家》和《启航》等;从内容和地域的关系看,大致是西部写村、东部写城,南方写商、北方写农,各干各的,界限分明;从故事主角的性别设置来看,以男性英雄为主角来讲述改革故事的占绝大部分,但也有《岁岁年年柿柿红》《正阳门下小女人》这样的“改革题材大女主剧”;从角色体系的年龄段来看,改革题材作品基本上都是以“80年代新一辈”为主角,唯一看到的一个例外是“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主角都是“90后”一代。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继续改革的任务注定要落在新一代年轻人肩上。这部作品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提示。

《外滩钟声》

  高小立: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创作中,也有遗憾。年代大剧都存在一个问题。苦难年代被描写得厚重富有质感、人物性格丰富饱满、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可一过上好日子,人物表演、台词、性格就趋于平面化,甚至是口号化,从而降低了艺术的感染力,形成了半部好戏的现象。

  赵彤:还有两个遗憾,一个是侧重“改革”的作品多,对“开放”描写得单薄;另一个是,描写我军当代新军事变革的作品成为空白。

  高小立:庆祝改革开放可写的题材内容太多了,就是300部恐怕也写不尽。改革开放40年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认为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变化,这些作品在人物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挖掘是否出彩,人物是否典型,比如我从《岁岁年年柿柿红》中的女主角柿红身上能感受到她的精神成长轨迹,你认为能留下来的人物还有哪些?

  赵彤:尽管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他们的故事还没讲完,却已然由目前这段《大江大河》让人萦怀不去。特别是宋运辉,这是我们近年来少见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是改革开放题材中唯一作为正面主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的踏实、执著和敬业精神,将所有的浮躁、浮华都比成了泡沫。梁怀远、唐永年、齐距明、谢常润这几位右玉县的“关键少数”,为什么能够带领起大多数群众?因为他们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少数”。甘祖昌是个“想法简单”、“一根筋”的老顽童,他心口如一的初心是一生为党,一心为民。还有《江河水》中的秦池,这个前期改革的“功臣”蜕化为继续改革的“佞臣”,不显山不漏水地利用规则谋私利,把继续改革的艰难演绎了出来。这个负面形象在改革题材中塑造得别具一格。

  高小立:欣喜的是,几部农村剧《岁岁年年柿柿红》《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黄土高天》拍得相当不错。

  赵彤: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也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农村故事中的一个基础矛盾是与大自然搏斗,这也是我们民族文明发端的初始情境。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就是与自然抗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故事。大禹的形象奠定了我们民族敬仰崇高的精神品格和美学观。通俗文艺作品的观众也是自带崇高需求的。当一部作品扎实地呈现出角色的崇高品格,观众自然会折服、认同的。《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描写的是抗风沙的故事,贴着地皮写崇高,写的有基础、有底气、有感情。这里面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们的形象蕴含着我们最古朴的文化情感。

  高小立: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还要以优秀的作品向祖国献礼。献礼是一个时间节点,但不是题材,献礼剧本身就是质量上乘的好剧,观众对献礼剧的审美需求和所有好剧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中不应该过多考虑能不能献礼,要尊重艺术本体,按电视剧艺术规律进行创作,避免宣传大于艺术的问题。比如2018年口碑最佳的《大江大河》,就是一部倚重文学精神、注重塑造人物、用细节还原历史难得的好作品。比如《外滩钟声》,并没有写时代的弄潮儿,聚焦的是生活在上海里弄的小人物“守”和“闯”的不同人生经历,写出了他们只要听到外滩的钟声就会迎来朝阳的希望的一种人生态度。而《江河水》直面国企改革,不回避改革中尖锐的矛盾。包括聚焦互联网创业的《创业时代》。

  赵彤:在时间节点上的献礼,这是特别礼物,不仅我国相沿已久的传统是这样,在其他国家逢十的周年也是如此,方式略有不同。在日日月月年年的时间流中,把每一部作品写好、拍好,精益求精地打磨好高质量的多样作品,这是日常的献礼。没有平日里的兢兢业业,到了周年节点上也就难免慌慌张张,没有金刚钻却要揽瓷器活,难免会把“献礼”作品弄成“现眼”作品。今天的中国电视观众积累的国内外电视剧观赏经验太丰厚了,可以说一眼就能辨别出良莠,《大江大河》之所以能胜出一筹,全在于基础扎实和功夫深厚。从新中国成立10周年开始献礼创作,到今天也有60年历史了。我们从事献礼创作也应该上水平、上台阶了,对献礼的内涵应该把献成就之礼、献成长之礼和献成熟之礼结合起来。

  高小立:2018年电视剧创作的另一个热点就是古装剧,《延禧攻略》成为真正的爆款,开始一听宫斗剧我是立马拒绝,因为播得太热还是看了,好像和纯粹的宫斗剧不一样,写的是一个女人为姐姐报仇在后宫披荆斩棘的故事。我认为《延禧攻略》,包括《如懿传》,最大亮点是服化道的精美,尤其是《延禧攻略》中对非遗的传承下了功夫,莫兰迪色的运用一改于正以往古装剧服装的艳俗,莫兰迪也成为了今冬的流行色。《天盛长歌》也胜在精良的制作上,思想立意略胜一筹。

  赵彤:2018年,一大批古装宫廷剧播出,《延禧攻略》是其中最火爆的一部。它以魏璎珞“探案”为由头,展开了与其他同类作品相去不远的故事。主打女性观众群体的作品大多以女性角色为主,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要尽量不重样地演10台戏,就得30多个女人,这么多人物荟萃的地方非“后宫”莫属。在后宫里,上至六七十岁的太后,下至十六七岁的宫女,中间夹着自20至40岁的后、妃、嫔以及嬷嬷、管事等,几乎将各年龄段的女性一网打尽,对女性观众几乎是全年龄覆盖,且遥控器又掌握在女同胞手里,效果很明显。莫兰迪成为了今冬的流行色,明年春天也可能就不流行了。明年汤换了,药不换,不知道浸濡在“后宫”氛围中的观众觉不觉得“珍珠粉”其实是陈年的“贝壳粉”?

  高小立:有人喊出了2018年是影视剧创作的寒冬,我认为创作没有寒冬盛夏之分,只有年度好作品的多与少。2018电视剧创作还包括了人物剧《初心》,年代剧《楼外楼》,法治剧《阳光下的法庭》,家庭剧《美好生活》《幸福一家人》《大男孩》,谍战剧《和平饭店》《面具》,青春剧《归去来》,缉毒剧《橙红年代》《破冰者》等题材类型丰富、创新审美的好剧。作为受众最广泛的电视剧艺术,提高品质仍是第一要义,如何满足电视机前的中老年观众和以手机视频为观剧介质的青年观众,是电视剧创作始终面临的挑战。你对未来电视剧创作有哪些期待?

  赵彤:行业在规范,有人不习惯。自行退出是市场主体的自由。2018年的高品质电视剧比2017年还多,冬天之说立不住脚。定向某一观众群、定向投放某一媒质的电视剧都是自觉追求“窄播”的,这无可厚非。但我觉得真正高品质的作品不会给自己建个有限“朋友圈”,优秀的作品自会下自成蹊。

  作为建言,2019年的电视剧能不能让家庭成员齐全些、能不能有四季变化、能不能不依赖“绝症转折法”、能不能让剧情紧凑些、能不能少些“总编剧”、能不能……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剧进入了新阶段,40年改革开放也在70年发展过程之中。汲取2018年电视剧创作的成果,思考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的得失,期待在“守正创新”中涌现更多献礼和不献礼的高品质剧。

 

  (作者:高小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作者:赵彤,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走进塞罕坝人的精神世界(高小立)

  高小立评《于成龙》:历史剧的一股清流

  现实主义创作成互联网视听新热点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