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为:
《爱国者》研讨会:标杆/里程碑被反复提及,4个小时完全不够用
日前,引起广泛热议的《爱国者》已经圆满收官。该剧自6月9日在江苏卫视开播以来,就一跃成为荧屏宠儿,不仅创下连续8天蝉联全国收视冠军、收视率多次破1的佳绩,相关话题还多次登上热搜榜,引爆社交网络媒体。在这种热度加持下,《爱国者》成为网播量最快突破十亿的抗战剧。截至本文发布,该剧的网络播放量已经突破17亿。
7月6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爱国者》专家研讨会在北京正式召开。
研讨会由中国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主持,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军事题材影视剧策划人李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李跃森,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孙泱,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
军事题材影视剧策划人李洋
平台方代表:江苏卫视影视剧采购中心副主任黄臻,爱奇艺版权管理中心总经理杨蓓,爱奇艺国内发行业务部总经理王晓燕。制片方与主创团队:深圳市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孙莉莉;深圳市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侯小强;深圳市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爱国者》制片人董俊;《爱国者》导演龚朝晖、编剧汪海林等。
与会领导与专家分别从该剧的创作初衷、剧本创新、价值观引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读,并一致认为,该剧为抗战剧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堪称抗战题材的里程碑之作。
谈人物:真实、新颖,再小的角色都血肉丰满
《爱国者》和所有抗战剧一样,有着正邪分明的敌我两个阵营,为了达到侵略或守护家园的目的,两个阵营中的各色人物展开或明或暗的对决。所不同的是,《爱国者》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传统抗战剧相比,更真实、更新颖,它的真实在于跳脱出脸谱化的英雄或恶人形象,将他们放置于真实生活中,关注他们属于人、富有七情六欲的内心;而它对敌方人物有血有肉的描述,更让观众眼前一亮。
自播出以来,这些面目鲜明的人物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直至收官,有关他们的讨论还余热未消。
作为网络平台播出方的代表,爱奇艺版权管理中心总经理杨蓓先以网络点击数据来佐证《爱国者》的热度和观众缘,她认为,网络热度的形成与剧中真实、饱满的人物群像塑造密不可分:“《爱国者》里的人物并非呈现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神化主角,而是通过剧情和事件不断的推进,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成长的变化。”同时,她通过用户画像分析考证,相比同类型作品,该剧更受文化程度较高的男性受众群体青睐,同时在整个用户覆盖上,更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端用户。《爱国者》将会重新定义抗战剧在人们心中的一个位置,也让抗战剧更加重新回到了主旋律、网络播剧的主战场上。
爱奇艺版权管理中心总经理杨蓓
来自传统媒体的代表,江苏卫视影视剧采购中心副主任黄臻也列举了《爱国者》在卫视播出的亮眼数据,这些自然要归功于剧集整体质量过硬,但同时也离不开剧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黄臻表示:之所以选择播出《爱国者》这样一部极具主旋律色彩和热血情怀的精品力作,是因为看中了该剧最终呈现出来的大片级效果,史诗级风格,与江苏广电“品质成就未来”这一理念的高度契合,也欣赏整个制作团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回归剧本、回归表演、回归制作、不忘初心的匠人精神。现场他还高度赞扬该剧是今年以来主旋律题材当之无愧的标杆之作。
江苏卫视影视剧采购中心副主任黄臻
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则称赞道:“在人物塑造上,该剧不仅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传统,采用主线与单人章节结合的章回化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还真实的表现了人性——无论是舒婕从软弱到坚定,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还是敌人岸谷雄一对信仰的坚定,都表现的有血有肉,形象生动。”
导演龚朝晖谈到拍摄初衷时也表示,看到这个剧本时,最打动自己的就是它的真实感,“它写了一群真的人。” 拍这部戏的时候他就告诉演员:“第一要求是要真实,第二要求是把人物演生动,第三,用我们演员的躯体和语言能够演绎出这个人的灵魂。这是我对这部戏的最高要求。”
《爱国者》导演龚朝晖
为了能够完整的呈现剧本,龚朝晖带着主创去雪原采景,期间还差点出了车祸,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动摇他完成《爱国者》的决心。
在一个人物关系复杂、内容庞大的结构中,50集的体量里出现了无数个人物,要做到每个都栩栩如生,工程之浩大、设置之复杂,外人难以想象。但《爱国者》整个剧组以超高的专业性和超强的责任心,细细雕琢每一处细节,不仅保障了整体高质量,更让观众看到了,无论多么小的角色,多么功能性的人物,都能饱满立体、有血有肉。
谈情怀:主人公有诗性的品格,创作者有诗化的情怀
看过《爱国者》的观众一定会被剧中展现情怀的表现手法印象深刻。
信仰、情怀,是所有抗战剧的共性,《爱国者》却展现得大有不同。
传统抗战或谍战剧中的情怀是旗帜鲜明的、大张旗鼓的,甚至是有些口号化的,一开篇就扑面而来。
反观《爱国者》,全剧以主角宋烟桥如何寻找颜红光和成为颜红光的故事为叙事线索,用“颜红光精神”指引着剧情发展,这种精神是什么,没有喊口号,却悄然形成一股气让为自由而战的人们寻光而来。这种精神之气在表现形式上,处处都散发着诗意,无论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文学化台词、抒情的镜头,还是个性音乐,都凸显出它的与众不同。可以说,这种形式在抗战题材中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孙泱高度肯定该剧是里程碑式的,是有高度、有突破的,让我们看到了抗战剧的希望。在文学上,它是史诗化,有史诗气质;在题材上,切入口也已经具备史诗化。
对诗意化的台词创作,汪海林坦言源自对革命者品格的展现,他认为:“革命者不仅是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同时他们是诗人。他们身上有很多革命者身上共同具备的诗性的品格。同时,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意识,就是我们文学艺术界要旗帜鲜明的写爱国主义。”
《爱国者》编剧汪海林
而在具体拍摄中,导演龚朝晖很完美地呈现了这点,并在镜头语言和视听语言上给予了强化。为了能用诗化的方式描绘现实主义,龚朝晖找了作曲家,在该剧中增加了电影才会出现的电子动效,这些音乐从“监狱戏”到该剧的高潮结束,都起到了很强烈的渲染作用,强化了该剧的精神内核。谈及创作初衷,导演表示:“很多人认为抗战剧是神剧。但是中国有这么一个十四年的国难、这么一个苦难的时刻,却被大家拍出来戏谑的称之为‘抗日神剧’,我很难过,希望《爱国者》这部剧是一个能够让大家正视中国苦难的剧。剧中有个人的小情小爱,有对祖国的大情大爱,这都是最重要的展现,我想最大程度的还原那段历史,想告诉现在年轻的观众,当时中国经历了什么。最后,希望通过《爱国者》可以向观众输出一种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情怀,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
剧集播出后,无论台词、镜头,亦或音乐,观众都能看出来,这是一部有明确形而上表达的电视剧。
为了完成这种内容上的表达,制片人董俊硬是扛下了许多困难:不能忍受这部写东北抗联的英雄戏在横店小树林拍摄,她带领着六百多位演职人员登上了千米海拔、零下四十度的凤凰山实景拍摄;所有戏份亲自上的张鲁一曾因被灌水导致急性肠胃炎,为真实演绎出在雪山的饥饿状态,他不吃不喝不睡暴瘦到120斤;佟丽娅在拍摄雪原戏时四肢被冻得青紫,吊威亚、枪战戏中也小伤不断……
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爱国者》制片人董俊
拍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难,比想象中来的更大更多。这部在筹备期间就数次更换团队、命运多舛的《爱国者》,终于在制片人董俊的坚持下,得以面世。
“没有一个演员叫苦叫累,大家都在病痛中坚持拍摄。”条件的艰苦造就了团队的超强凝聚力,这支由632个家庭成员组建的“军队”也真正做到了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她表示:“所有人付出的每一份力量,都让这部戏变得更好,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说今天的《爱国者》市场表现还不错的话,这是属于所有人的荣光。”
她始终认为,一个制片人最幸福的就是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题材,并且坚持初心到底。会议过程中,制片人董俊真情流露、几度哽咽:“当祖国遭受侵略的时候,东北抗联英雄们的豪情、家国情怀、英勇顽强的精神是从骨子里的热血迸发出去的。这种精神原来只是在书本上,但从《爱国者》整个制作过程中,我觉得这种精神,就一个字一个字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她表示,她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告诉观众,在那个年代,有一群爱国英雄的英勇事迹,需要被人铭记和讴歌。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这是一群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主创,正是因为这样一群从根源上就热血、就正能量的主创,才有了这样一部堪称抗战题材里程碑之作的《爱国者》。
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高度赞同这个观点,称全体主创都和剧中人物一样有诗化的情怀,编剧用诗意的台词抒发情怀,导演用个性的手法完成拍摄,制片坚持扛下了拍摄期间各种各样的困难。创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才能让作品整体呈现完整。就如同剧中赴死的革命者,每个人都是带着理想和情怀走下去的。他们是剧中的人物精神的一种延续。
这样的情怀也得到了出品方的尊重和支持,深圳市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孙莉莉在研讨会现场对平台方、主创团队进行了感谢,并表示未来中汇影视也一定不会忘记坚持做国剧、做现实主义题材项目这样的初心,会创作出更多符合观众要求的,正能量的项目回馈观众。
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孙莉莉
谈融合:史实与虚构关系的大胆尝试,抗战题材里程碑之作
一直以来,抗战或谍战剧中,都有一些英雄角色的塑造深入人心,这些人物有完全虚构的,也有一部分源自真实历史人物改编。《爱国者》播出以来,对剧中人物原型的猜想也成为众网友热议的话题。但《爱国者》却跳出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人物撰写,大胆将史实与虚构进行了融合。
对此,中国文艺评价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本剧的突破和新的探索,就是在史实与虚构的关系上有了大胆的尝试。”比如宋烟桥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以重要历史节点、重要人物、真实事迹为依托的,他的塑造来源于一个真实历史人物,但同时又有升华和创新。整部剧用一种精神,用一种群众中虚拟的英雄名号来构建整个内容,所有矛盾冲突都围绕他来写,非常巧妙地把整个东北抗联的精神集中展现了出来。
中国文艺评价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也非常赞同,他认为,这是本剧的独特之处。东北抗联有很多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作为一些基础。但是又有一些类型剧的假定性,所以把这两个东西结合到一起,包括剧中那段诗,“我心中最美最热爱的那个爱人就是祖国。”与方志敏讲最爱的祖国非常像。
那么,在史实与虚构关系进行大胆尝试的《爱国者》,于细节处又有哪些优异表现呢?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50集这么大体量的戏,还要转场那么多时间空间,这个难度是难以想象的,但即便如此,《爱国者》还是完成了,不仅完成了,还很成功。整部剧创作精致,每个画面镜头都很讲究。在视听语言的美感问题上,这已经是电视剧中的绝对上品。《爱国者》让我们看到了观众的成长变化,我们要相信观众,如果永远用那种方式对待观众,观众就会停留在那个地步。同时他表示:“这是完美地把个人选择跟理想主义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剧中一个镜头,军刀插到地上,然后仰拍带着英雄感。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之下,这些诗化的表达有很强的感染力。”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孙泱也称,从头到尾自己都是《爱国者》的忠实观众,并现场分享了一下自己的观剧心得:“很多细节处都感人至深,剧中有个画面是所有人一起唱国歌,我看了那么多唱国歌的电视剧,或者是唱国歌的情节,但在这部剧里,看到张鲁一他们表演的那段,很有质感,很真实。我自己在这个地方感动了,流泪了!”
除此之外,中国文艺评价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还从艺术哲学的高度对《爱国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肯定。他着重讲到该剧的突破与探索高度给革命历史题材提供了三条新的启示:首先,对于东北抗联的书写,对于整个抗战的书写,对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书写,在史实与虚构的关系上,有了一个大胆的新的尝试;再者,用抗战精神、颜红光这个名字,把旗帜竖起来,形成一种爱国精神的塑造与传承;第三,面临极端困难的战斗,极其残酷的环节,但主人公们却是强大的,他们在行动上是潇洒的,有逆向思维,在任何时候一旦抓住机会,要争取自己的自由。总体来说,保证历史感的前提下,又能有想象的翅膀,《爱国者》是一部虚实相关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从多个方面给抗战题材提供了新的启示。这是这部剧很了不起的地方。
多年来,抗战剧都是我国电视剧的主流类型之一,虽然经历过“雷剧”的震荡期,但当宫斗、穿越等古装剧相继受限,抗战题材又因其“保险性”成为众多影视从业者旱涝保收的保留地。正因如此,题材的过度开发也导致此类作品变得内容单一、毫无新意。
去年,国家对14年抗战的概念正式宣讲以来,抗战剧又开始展现出新的内容,但这些剧集却大多拿电视剧史上鲜少展现的6年做文章,却极少在题材上进行有意义的突破,《爱国者》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正如众专家在研讨会上的剖析,这部剧从剧本创意、到拍摄、到制作,从政治、军事、文化到历史,均提供了新的思路,堪称抗战题材的里程碑之作。
延伸阅读:
年代剧女主角的服饰又出问题,《爱国者》与《来自星星的你》撞衫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