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纪录片《川流不息》聚焦汶川孤儿 废墟中站起跌撞中成长

2018-05-14 阅读: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袁云儿 收藏

  5月12日,纪录片《川流不息》将在腾讯、优酷、爱奇艺同步上线,央视也将播出剪辑版。该片由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耗时十年拍摄完成,真实记录了汶川地震后六位孤儿的经历,见证他们从废墟中站起,一路跌跌撞撞地长大。

缘起

教他们摄影走出心理阴影

  汶川地震发生第十天,出于一个摄影工作者的本能,焦波奔赴灾区,目睹了当时的满目疮痍、悲天恸地。那些地震孤儿在废墟前的抑郁、不安,更是深深刺激了他。回到北京后,孩子们的眼神始终在焦波脑海中挥之不去,做梦都梦见他们的孤苦伶仃。他想:我要为这些孤儿做点什么?

  几个月后,焦波第二次到达北川,这一次,他想专门寻找一些地震孤儿,了解他们的诉求。在北川县擂鼓镇板房小学,根据学校提供的地震孤儿名单,焦波第一次在教室里见到了正在学习的王晰,这个12岁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专注和平静,让他印象深刻。

  名单上的另一个名字“刘明富”,吸引了焦波的注意。地震那天,刘明富的父母带着姐姐去赶集,乘坐的面包车被垮塌的山石彻底淹没,至今不知埋在何处。“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他。有一天,在学校操场,他们集合开会。我过去问,哪个是刘明富,有个孩子一下子站了起来,冲我笑了一下,特别灿烂。我‘啪’一下按了快门,他马上低下头坐在那儿,再也不笑了,也不理我。”焦波觉得,这个孩子有故事,跟着到了他家,他依然很抵触,一见焦波就跑。

  焦波突然灵机一动,对刘明富说:“你不愿意让我拍你,那你给我拍一张照?”说着就把照相机挂在他的脖子上。这一次,刘明富没有抗拒。焦波一看,刘明富居然拍得不错,构图和内容都可圈可点,于是又让刘明富给奶奶拍张照,这次,他恰到好处地拍出了老人的滑稽。“你是个小天才呀!拍得太好了!我给你买个相机,你跟我学摄影吧。”听到焦波的这番话,刘明富渐渐露出了笑容。

  2009年8月,中国人寿为一群地震孤儿举办首届爱心夏令营,带他们来北京玩儿。王晰、刘明富都来了。那天晚上,焦波去机场接他们,碰巧坐在一个瘦瘦的小男孩旁边。飞驰而过的路灯一盏盏将光射进车窗,男孩的眼睛扑闪扑闪地发着光。焦波问:“你叫什么?”“廖岑,我爸爸姓廖,我妈妈姓岑。”焦波又认识了活泼天真的廖岑。

  焦波先后结识了刘明富、廖岑、王晰和妹妹王海奕、何文东和妹妹何美君六个地震孤儿,并收他们为徒。他给他们每人一台照相机,让他们记录身边的生活,希望镜头能洞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走出阴影,走进阳光。

拍摄

既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

  十年间,焦波一共重返灾区38次,有时候一住就是半年,连春节都和孩子们一起过。孩子们成长中的每一次重大事件——上初中、升高中、过生日,他也赶过去拍摄。一有突发情况,他也第一时间过去。深耕乡土纪实题材多年,焦波的镜头朴实无华,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开心或发脾气,灾难的伤痛或成长的迷茫,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镜头前。

  在焦波的指导下,六个孩子都拿起相机和DV,记录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川流不息》中展示了不少孩子们拍摄的作品。王晰特别疼爱妹妹王海奕,妹妹就是他的主要拍摄对象;刘明富擅长抓取人物瞬间,比如孩子们从废墟上往下跳、做作业的小孩发现不会做了的停滞瞬间;何文东拍得最勤,有次听说附近有人落水,他抓起相机就去拍现场;何美君身体有残疾,只能用左手拍片,拍出来的地平面往往是斜的,却有不一样的效果;廖岑兼具导演和主持的才华,在一段录像里,他轮番介绍家里人,他说爷爷喜欢“抽点小烟喝点小酒”,姑妈是“大喇叭”,管教他特别严……在焦波看来,六个孩子有独特的眼光,“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很难拍出他们那种感觉”。

  拍摄过程中,焦波既是记录者,也深度参与了他们这十年来的成长。不管是和家里人闹矛盾这种小事,还是大学要考什么学校专业这种大事,孩子们都会和焦波商量。他是拍摄团队的领导,也是孩子们的老师、朋友甚至父亲。

  其中,倔强叛逆的刘明富,受焦波影响最深,《川流不息》完整展现了他十年来的蜕变。2011年,刘明富的伯母突然来电,说刘明富不想上学了。焦波一听,赶紧过来。可谁也撬不开刘明富的嘴,他只说想跟焦波一起去学摄影。于是,在征得他伯父母同意后,焦波带着15岁的刘明富,来到沂蒙山一个小村庄,拍摄《乡村里的中国》。到了村里,他对什么事情都觉得新奇,开始学习摄影,大家对他的关爱也让他逐渐打开心扉。有次大伙儿围在一起吃饭,他居然主动讲起了那场地震,这是他从未说过、也没人敢问的话题。在场者都抹眼泪了,他却很坦然。

  2015年,焦波对刘明富说,你也跟着拍了不少了,能不能独立拍摄一个作品,向你的二十岁献礼。于是,刘明富自己导演、摄影、剪辑完成了一部纪录片《轮椅上的女孩》。焦波揣测,之所以选择这一题材,是因为女主角跟刘明富有心灵相通之处,都经历过大灾大难,在处境上有共同感受。这部影片后来还获得了一个纪录片电影节上的最佳导演奖。

呼吁

社会不要苛求地震孤儿

  尽管《川流不息》没有直接表现震后孩子们的悲痛,但灾难带来的创伤依然埋在他们的心底。

  好几次面对镜头时,刘明富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拒和不耐烦。当被问及“你的愿望是什么”时,他朝着镜头大吼:“我没有愿望!难道非要有愿望吗?”随后扬长而去,访谈只得作罢。正值大好年华的他,对着镜头反复强调:“人生有什么意义?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已经长成大小伙儿的廖岑,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灵动。虽然也依然爱笑,有时候耍点儿小聪明,但戏谑的外表下,总是隐隐流露出一种压抑和不快,让焦波也琢磨不透。廖岑在片中坦言:“我觉得越长大越不开心。小时候什么都没有去想,结果长大了问题越堆越多,想不通了,手忙脚乱了。以前遇到问题都是逃避,不去想,到现在什么都没有做成。”

  大灾之后,生活的磨难也没有放过他们,成长的脚步依旧艰辛。何文东的奶奶在广东,他想去那边生活,替过世的父亲孝敬奶奶。但这一想法又和四川的外婆产生了矛盾。何美君去年生了一场大病,现在稍微好一点。她给焦波发来一张她的照片,说:“我是不是很丑?”

  “我从孩子们的心里,有时候看到快乐,有时候看到悲伤。地震带给他们的伤害,不是那么容易就会愈合,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焦波说,他希望孩子们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很多人觉得,我给你关爱了,你得回报。但是多年之后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比较平庸,有人就会说,怎么能这样呢?我觉得不应该苛求他们。既然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就不应该求回报,只要他们能健康成长就好。”

 

  延伸阅读:

  纪录片《生门》的三重意义

  大型人文纪录片《传承》:精神的还乡 文化的寻根

  《如果国宝会说话》:看传统文化如何实现轻传播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