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梅长苏
有人认为,电视剧《风起长林》不配做《琅琊榜》的续集。的确,从理想掉进现实,情感难以接受。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从《风起长林》与《琅琊榜》的比较中便可管中窥豹。
先从片头的立意说起。两剧片头都是水墨画,《琅琊榜》描摹的是蝴蝶。蝴蝶这个意象,代表历经艰辛修成正果。在《琅琊榜》中,主人公林殊削皮挫骨变成了梅长苏,改变的不仅是容貌,还成为“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式的人物。这种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使剧中人物或多或少带有“仙”气,既获得强者凤凰涅槃的共鸣,也寄托弱者正义必胜的期待。我们内心深处都向往正统的气质,相信正气的力量,渴望真实的美好。
《风起长林》的片头描摹的是一只蝉。这值得深入玩味。对萧庭生来说,是一只“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蝉;对萧平章来说,是一只“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蝉;对萧平旌来说,是一只“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蝉。相对于蝴蝶这个单线意象,蝉是复线意象,需要更多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来感悟。《琅琊榜》中的林殊,起点便在人生的“山谷”,他的奋进史是一部励志史。《风起长林》中的萧庭生父子三人,起点便在人生的“山顶”,不管是走下山,还是跌下山,也许永远回不到“山顶”。即使回到“山顶”,也是回到起点而已。这种现实主义的路径,需要观众直面淋漓的鲜血,接受现实的无奈。比如,剧中萧平旌得知大嫂经年不孕,是因为府中人要让他继承王位而暗施手脚后,他独自月下舞剑发泄阴郁情绪。观看《风起长林》,有时恰如品一杯苦茗,苦涩的背后是无奈,甚至有压抑之感。这或许是有人认为《风起长林》不配做《琅琊榜》续集的情感之源。
《风起长林》
人物形象是影视作品的灵魂。一部作品只有把人物的性格写活了,特别是写出性格的变化,才具有审美高度。纵观两剧的正面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国情怀,“忠义”和“隐忍”是他们的集体标签。《琅琊榜》中梅长苏的性格,在从林殊到梅长苏的转变中就定型了,“隐忍”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特点。而《风起长林》中,父亲萧庭生和义子萧平章的性格也是定型的。萧庭生是支撑大梁王朝的中流砥柱,执著于忠君护国的理想与追求,不屑参与权谋斗争,表现出洒脱,甚至超脱的性格。萧平章文武双全,上可为君为父分忧,下可护持幼弟娇妻,堪称中华孝悌为本、忠君爱国的典范,是“忠”与“义”的集大成者。而萧平旌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则经历了无忧无虑、沉稳厚实、隐忍不发、积极入世和云游出世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渗透了家风、宗族、忠君、爱国、出世、入世等中国传统元素,让《风起长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略胜一筹。从萧平旌性格的变化中,观众也感悟到,只有被苦难切割过的心,才装盛得下更壮大的美好,耐得住更深沉的黑暗。
与《琅琊榜》相比,《风起长林》中的女性形象,更具个性的张力。剧中的女一号林奚,是拥有绝顶医术的济风堂堂主。当萧平旌于国难中起兵,她没有同往,她说:“我的心会永远等着你,可是我的脚步,不能因为等你而停留。”这让我们联想到舒婷的《致橡树》,你是一棵树,我绝不做缠绕的花草,而是作为树的形象与你并肩。剧中萧平旌的大嫂、萧平章的妻子蒙浅雪,在萧平章生命最后一战前穿起盔甲、跨上战马,对丈夫说:“战场上,我不是你的妻子,是你的战友。”独立对于她们来说,是顺从内心的召唤,追求生命的价值。这归功于剧作者和编剧海宴,她发挥现代知识女性的视角优势,完美诠释了女性的独立精神。
两剧中的反面人物形象,也有质的不同。《琅琊榜》中黑白分明。比如,赤焰军一片赤诚,却因为梁帝萧选的猜忌毁于一旦。但《风起长林》中的反面人物,却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比如,荀白水不择手段打压长林王府,理由是“未雨绸缪总好过追悔莫及,长林之罪,罪在将来!”在《风起长林》的尾声,萧平旌手无寸铁,凭借父子三人两代积攒的军功与威望,便迅速集结了10万大军。谁能说,荀白水的担忧纯粹是杞人忧天呢?再比如,萧元启一心想成为天下至尊,他认为守着一个承袭名义的平庸帝王,不如取而代之,用他的话说,“如果是我开创了大梁的盛世繁华,百年之后,又有谁会说我错了!”这种“成王败寇”的理论,谁说纯粹是无稽之谈呢?因此,《风起长林》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有对价值观的无尽思考。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有网友评论,看《风起长林》有一半的流泪是因为背景音乐。《风起长林》背景音乐邀请作曲家孟可操刀,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剧中主调在沿用《琅琊榜》配乐主题的基础上,实现了完美变奏,从原有的急促雄浑变成荡气回肠。主题曲《清平愿》,歌词优美,意境深远,是不可多得的点睛佳作。剧作中平章战死、平旌吊丧、庭生病逝和平旌勤王这四个片段,悲壮雄浑的音乐与震撼场面完美融合,让人不自觉间泪流满面。
金戈铁马随风去,家国情怀入梦来。爱国、奋斗、奉献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的核心精神要素。《琅琊榜》释放的生命正气,《风起长林》追求的家国情怀,也是我们如今一直在追求复兴的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