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中国历史电视剧的文艺美学立义

2017-01-1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收藏

  杜莹杰博士的学术专著《中国历史电视剧审美研究》(以下简称“历史剧研究”),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提炼、升华之后出版的。其中的若干单元内容,也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得到学术界和广播电视业界的认可。作者在该书中对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相关的美学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建构,内容非常丰满,美学的理论性又颇强,因此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从而也奠定了她在学界的学术地位。

  关于历史剧的理论,在学术界曾有不少成果,表明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如真实性问题、历史观问题等等,当然是和历史剧的创作实践密切相关的。历史电视剧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样式,真是方兴未艾。“戏说”的古装戏,不在论列的范围。历史电视剧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借鉴意义,更与传统的历史剧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研究历史电视剧需要对于众多的作品熟悉,同时在对作品的大量观赏中感悟和提出共性的美学问题。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作者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把握作品,并从具体作品出发提出了一些关于历史电视剧的美学问题,而且给予了颇为深入的解答。从这个层面上看,这部著作是超越了以往有关历史剧的理论成果的。作者并非是从美学观念上先入为主地找作品作例子,而是通过电视剧的深入而整体性的理解,切实地提出具体明显针对性的美学观点。作者系统地掌握了以往的历史剧理论,而且熟悉相关的历史语境;但是,作者又从历史电视剧的创作实践出发,从美学角度深化了历史剧理论。如对历史电视剧的真实性的论述中,作者提出了历史电视剧的艺术虚构的适度性理论,这是具有明显的价值评判立场的,而非停留在描述层面的。关于“历史电视剧的悲剧性” ,这也是作者从原有的美学理论,对于中国历史电视剧所指出的审美特性,超越了一般性的悲剧理论,而把握了中国历史电视剧的代表性的美学特征。有关于“中国历史电视剧的陌生化” ,这更是作者以戏剧与文学理论中的“陌生化”命题来解析中国的历史电视剧,使“陌生化”理论在电视剧研究中派上了非常合适的用场。对于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审美现代性问题,通过对于历史电视剧作品的认知,呈现了现代性在电视剧领域中的风貌。诸如此类,无须一一列举,都不难看出,本书作者对于历史电视剧的美学研究是具有时代高度的,也是颇富美学理论价值的。

  从这部著作不禁让人思考文艺美学的发展问题。文艺美学在中国大陆学界已倡导有数十年,而且由几位著名的文艺美学家建构了较为系统的文艺美学体系。如胡经之、周来祥、杜书灜、曾繁仁等先生的文艺美学专著或教材,都是有着自觉的体系建构的。本世纪之初,一些刊物上也发表了数十篇有关文艺美学的论文,就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定位、内涵等发表学者们的观点,尤其是与文艺学和美学的关系等问题,都得到了讨论和界定。尽管学者们对文艺美学的一些基础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但经过诸人的努力及自觉建构,文艺美学在中国学术界已经颇成体系。文艺美学虽然已有学科化的趋势,然而从近年的趋势来看,却似乎有所停顿,未见更多有活力的新论出来。我以为这种类似于“钙化”的情况,多少与其体系化和学科化的状态有关。我觉得文艺美学在美学的园囿中是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活力的。与其把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毋宁说将其作为一种方法或者一种眼光。以美学的眼光来看当今的文学艺术,其实也就是文艺美学的本义所在。文艺美学当然与以前的文艺学理论大有不同,文艺学是管文学理论的,而且不仅是文学中的美学问题,也包括诸如文学的社会功用等问题,或许美学问题在其中所占有的份额就很少。主要的文艺美学论著,都指出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艺术中审美特征与审美规律,也就是说,文艺美学的研究范围既包括文学也包括艺术。我认为,文艺美学要认真研究的恰恰应该是,文学和艺术的关系问题——即在审美层面上,文学与艺术的共性。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传媒艺术蕴含着这方面的深层存在。如果能以美学的眼光来观照当代的文学艺术,尤其是传媒艺术,庶几可以将文艺美学的优势发挥出来。本书作者无意于解决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等问题,但书中的所思所论,却实实在在是文艺美学的实践操作。由于作者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美学的延伸思考,本书建构的若干美学命题,就具有了美学理论意义上的普遍意义。而且,它们是建立在厚实的作品理解基础上的,所以立得稳,扎得深!

(文/张晶)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6年全年篇目大放送

  张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如何进入文艺美学

  日本历史电视剧叙事研究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