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综艺节目特效字幕也应“有底线”

2016-07-06 阅读: 来源:社会科学网 作者:常恒 收藏

  【事件】 一些网络综艺节目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存在低俗内容

  【观点】 节目播出平台应对字幕把好关

   说起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真人秀等综艺节目,除了节目的内容、形式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之外,出现在屏幕上内涵丰富、花样百出的特效字幕也是令其大受追捧的一大“功臣”。但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某些节目中的特效字幕运用却存在低俗化、文字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值得关注。

  与过去主要承担辅助说明功能的节目字幕不同,如今的特效字幕可谓“变化多端”“任务繁重”。这种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为一体的表达手段,或诙谐幽默或煽情动人,已然成为节目画面中关键的表现元素之一,既有可读性也有可视性,既丰富了画面,也拓宽了观众接受信息的方式。除传统功能之外,它们还发挥着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渲染环境氛围、帮助观众捕捉笑点、产生搞笑效果、打广告等作用,以至于不少网友称其为“神奇的字幕”。

  然而,特效字幕在给综艺节目效果加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过多使用一些语义含糊的网络语言,运用“张冠李戴”的谐音别字、错字,拼音、汉字与其他语言混杂使用,使用异体字、“火星文”等。每每看到这些,笔者都不禁想起曾经张贴、树立在公共场合的“请写规范字、请讲普通话”宣传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健康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因电脑打字普及,很多人已经陷入了提笔忘字的“退化”中,在这些节目的高收视、高影响力之下,写错别字、不识字、语言文字运用不当等问题可能会更加难以克服。

  时下大热的某些网络综艺节目除这些问题外,更时不时“拉低”字幕使用的“下限”。例如,某网络综艺节目中,人物说出荤段子时,字幕常配以“污到没朋友”“老司机”“yueqilai(约起来)”等字眼加以暗示。制作方及播出方不但没有主动将这类信息删除、屏蔽,反而通过绚丽特效加以强调,不免让人产生“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有些节目则在艺人爆粗口、说脏话黄话时配以“哔哔”字幕(意为消音),并配上特定音效,这类打哑语的方式仿佛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艺人在公开的节目中任性表达出一些粗话脏话黄话是没关系的,反正后期制作中都可以修饰。甚至会让一些观众产生错觉,认为这样的艺人“很搞笑、很有特点、很有个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制作方为吸引眼球进而吸引资本,纵容甚至鼓励艺人“大胆”表达;另一方面是一些艺人为“搏出位”而“下限”一低再低。于是乎,二者一拍即合。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汉字博大精深,既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也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基于此,笔者呼吁无论是电视平台还是网络平台,都不应该只追逐眼球经济、商业价值,而应多一份对节目中使用字幕的把关,多一份对规范汉字的尊重与传播。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