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新时期谍战剧的探索和尝试

2016-06-29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收藏

《潜伏》剧照

《伪装者》剧照

  作者:郭 梅

  关于谍战剧,如今稍微上点年纪的观众的记忆,恐怕是从王扶林导演1980年拍摄的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开始的——这部9集剧在当时不仅实现了连续剧“零的突破”,也开了谍战剧的先河,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其中的国民党女特务泳装出镜,还有一场从被窝里出来露了下香肩的戏,曾饱受非议。当时还是孩子的笔者对大人们关于主人公在敌营“不要说十八年,就是十八天也待不下去”的评语亦至今记忆犹新——毋庸置疑,36年前的谍战剧处女作还不可避免地存在情节生硬和人物脸谱化的问题。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创作观念的逐步更新,既叫好又叫座的谍战剧越来越多,从《潜伏》《黎明之前》到《伪装者》,可说是开启了霸屏模式。而近期热播的《父亲的身份》更是值得关注。

新时期谍战剧的探索和尝试

  该剧首先“刺激”观众的是其人物关系的设置与《潜伏》《悬崖》 《地下地上》等不同,不再有习见的假夫妻兼战友,而是将男主人公俞北平安置在南京国防部二厅副厅长徐文正的家里,作为军事技术处处长,其部下兼女婿的公开身份是长期潜伏的最佳保护色。而且,他和第一女主人公、特别调查处处长郑翊既不是夫妻、情侣更不是战友,而是你死我活的对手,成功突破了观众的思维定势和观剧习惯,一开始就让整个剧情陷入悬念丛生的状态。

  除了男女主人公,笔者以为该剧塑造得非常有层次感的是反派配角徐文正。

  徐文正,戴笠的得力干将,副厅级高官,功勋赫赫,亦熟谙官场潜规则。出场时,他是德高望重、惯于恩威并施的老爷子,仕途得意,家庭幸福,成功老男人一枚。他一直提携着女婿俞北平和最得意的学生郑翊,同时也没忘记授意俞和道济银行董事长张瀚民做点生意搂点外快。当张被查出是共产党,他就马上提醒俞和张撇清关系。郑翊根据事实提出对俞北平的怀疑,徐文正亦处置得体,不曾阻止郑的调查。显然,这是一位处事相当老辣的特务头子,能在尖锐的派系斗争中游刃有余。编导安排了他贫寒的出身,意在阐述一种人生宿命:当年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才当的兵,也曾意气风发,也曾出生入死,也曾满怀憧憬,与何群等后辈子弟一样,热切地盼望着自己为之奋斗的国家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这无疑为人物找到了很好的“前半生正义”的理由。

  在家里,徐文正是好父亲、好岳父、好外公,对女儿咏仪和外孙女丹妮十分慈爱。当郑翊怀疑俞北平坚持查他的时候,徐文正坚持“原则”没有阻止,但私底下他心里的天平始终对女婿有所倾斜。他屡屡语重心长地告诫俞北平:“家国天下,家是排在第一位的”,强调自己是必须为“国”尽忠的,但并不要求女婿仿效,因为“为了咏仪和丹妮,你必须活下去!”言外之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传统儒家知识分子所尊崇的信条,也是他徐文正对人生责任的诠释。在最危急的时刻,作为男人和家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留下承担“大义”,而把女婿放走以照顾妻女,因为,女儿不能没有丈夫,外孙女不能没有父亲,更因为,女婿比自己年轻,可以照顾妻小久一些。就为这点“私心”,他甚至连女婿可能真的是共产党都可以“忽略不计”,不顾郑翊的强烈抗议,执意从轻处理俞北平,安排他脱下军装,带妻女去香港从商——其实,他是在瞒着他最挚爱的女儿和外孙女,镇定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她们的平安。

  其中,有两场“家庭”戏特别值得回放——俞北平意外受伤,徐文正接到消息,先对深夜来送急电的下属道一声“辛苦啦”,然后叫出女儿,平静地把电报递过去,安抚道:“别紧张,还在抢救,那就说明还有希望”,声调平稳中略带颤抖,配合那被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击中而写满担心焦虑的眼神,含蕴着老父无限的焦灼与关爱。那一刻,观众眼里身着睡袍的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又哪里是叱咤风云铁血手腕的老特工头子呢? 然后,在清城,徐家最后晚餐的餐桌上,他“为全家的平安干杯”! 明确知道毁城时间的徐文正不同意俞北平星期一走的提议,对女儿一家三口下了星期六必须离开清城的死命令,并叮嘱他们以后无论如何要守在一起。他明知这一别就是永诀,所谓的你们先去美国我以后去找你们,过过种菜养鸡鸭日子的说法,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乌托邦而已。他忍不住凝望丹妮,在心里老泪纵横,嘴上却只是说:“你要走了,我得好好看看你啊,都快长成大姑娘啦”,让观众黯然神伤。

  剧中,徐文正和郑翊的一场交心戏也让人击节称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南京下达了毁城的命令,徐文正必须执行,但也知道谁签署命令谁就是千古罪人,做好了签名后自裁的打算。郑翊对他从轻发落俞北平很是不满,徐推心置腹地对这位得意门生说:“我革命了一辈子,也要为自己的家人孩子想一想吧?北平要是真的出事了,咏仪怎么办?丹妮怎么办?”“我知道,我这样处理,肯定有人说我是出于私心。这些年我心里有一句话,跟外人不能说,也不敢说,现在我跟你说。将来不管如何,中华复兴都是需要人才的。全死绝了,有什么好啊?”——原来,他嘴上相信了俞北平民国16年脱离共产党的说法,内心深处却清楚,留下俞北平,不仅是留下保护徐家弱女子的男人,也是为国家为民族留下可用之才。在这个问题上,他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党派门户的拘囿,既表现出为人父的舐犊情深,也具备有识之士的通达气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出“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每个人就是一粒沙子。什么荣华、富贵,还有那些蝇营狗苟的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的感喟,可以说是道出了当时许许多多在时代大潮面前备感无力无奈的人们的心声。他不无悲凉地从容自裁,略带天真地以为自己献出这条老命一定能保障儿孙的安全,换来的不免是观众的一声叹息。总之,作为一个反派配角,徐文正出场虽不甚多,但细致入微符情合理的雕刻塑造却使其形象立体丰满,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谍战剧深挖各类角色的人性人情,并非从《父亲的角色》肇始。如 《黎明之前》里的谭忠恕不仅与刘新杰兄弟情深袍泽谊厚,和八局的部下也都处得不错;《伪装者》里冷血嗜杀的汪曼春的软肋就是她深信师兄兼曾经的恋人明楼,不愿往对方是敌人的方面想。最可以和徐文正进行对比的大反派人物,是《潜伏》里的情报站站长吴敬中——不仅仅因为他和徐文正两个角色都是由冯恩鹤扮演的。吴敬中老谋深算阴险狡诈,但也有血有肉有层次感。他家庭观念较强,命令下属都把妻子接到天津团聚,甚至还允许余则成去向左蓝的遗体告别。同时他又非常喜欢钱,一直利用余为自己疯狂敛财。吴、余的师生兼上下级关系,与徐、俞的翁婿兼上下级关系相映成趣,而且有意思的是,徐文正也授意女婿利用自己的职权敛财! 而吴对余有意无意的“包庇纵容”,与徐对俞的态度亦何其相似乃尔! 所不同的是,徐文正到底不曾完全放弃信仰,内心深处也始终是爱国家爱民族的,所以在最后关头他痛苦而决绝地选择了自裁;而吴敬中在熟谙世情看透世事后,其实已失去北伐时的信仰,变得老奸巨猾明哲保身……当年,吴敬中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抢戏的配角,其原因当然不仅仅是冯老师的演技高超,自然也和角色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大有关联。

  可以说,以情感和人性为核心刻画人物,不吝于在反派角色身上下水磨功夫表现人性的复杂多面,是新时期谍战剧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