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军旅影视,主阵地的瓶颈与突围

2016-01-08 阅读: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朱寒汛 收藏

  ——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军事文艺系列谈之十三

  习主席重要讲话深刻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各种艺术门类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在各自领域打造精品力作。在文化产业化的浪潮中,军旅影视剧率先发力,强势崛起,引发了一轮又一轮观影和收视热潮,受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面对进口大片的冲击、商业院线的垄断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挤压,军旅影视自身转型、创新的压力与日俱增。面对商业资本的诱惑和挑战,军旅影视工作者依然坚守主旋律影视直面现实的责任担当,坚持对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的正面表达,坚守英雄主义精神传统和史诗性的审美品格,聚焦强军兴军伟大征程,创作推出了大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优秀作品,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主旋律影视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影视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军旅影视工作者应该站在民族文化复兴、国家文化安全以及文化价值输出的战略高度来审视自身,积极完成对国家、军队、人民形象的正面塑造,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艺术表达,探索开辟出多元文化语境下繁荣发展军旅影视的新路径。

  主持人:傅强

  

  如果说,影视以其巨大的传播力和感召力成为大众文化的重镇,那么,军旅影视不啻是重镇中的主阵地。放眼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凡是以战争、军事、军人等为主题或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都不仅仅是摇旗呐喊的动员、营销文化的媒介或输出价值的工具,它们聚焦的对象是军人、军营和军事行动,传递出的是整个民族的自信力、世界观和认同感。

  21世纪以来,军旅影视的创作主体、制作方式、叙事模式、银幕(荧屏)语言和传播渠道日趋多元,竞争日益激烈;在产业结构上,初步呈现出数据细化和受众分化的面貌,为运营传播机制的发展完善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类型探索中,涌现出了不同风格、质地故事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段,积累了一些可贵经验;在表现对象上,更注重当代意识、眼光、立场的介入和融合,真实呈现了震撼人心的战争进程,生动塑造了不同年代的军人形象。一方面,影视市场从制作、营销机制上推动了军旅影视的快速发展。在新的文化产业格局下,军旅题材影视剧市场已然呈现出集团化、模式化、多元化、类型化、特色化、精品化等新的景象和格局。一大批以军旅电影尤其是军旅电视剧为主攻方向的中青年导演、编剧、演员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和领军人物;另一方面,随着观众欣赏品位的提高和审美趣味的变迁,消费端成为影响创作的主导因素,倒逼军旅影视不得不适应、迎合、转换乃至引领当下受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方式。

  近年来的军旅影视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涌现出了一大批市场反响和业界口碑都很好的精品佳作,整体上呈现出百花竞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此标准对照检视,高速发展中的军旅影视尚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突破。

  从行业背景来看,由于近年来制作和营销的快速生长,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影视行业强烈的吸金效应刺激着从业者,军旅影视有“高原”缺“高峰”“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现象不但存在,在年代传奇剧领域里还比较突出;对明星效应的追逐导致了片酬逐年暴涨,严重挤压制作经费,形式美无法保全,思想性、艺术性也势必大打折扣;一些在网络、微信上流传甚广的毫无历史常识的雷人剧情、桥段成为大众的嘲弄对象,斫伤了革命历史剧深邃庄重的审美品格。

  从表现对象来看,一些在银幕上、荧屏上反复呈现的重大历史题材经历了多轮“跑马圈地”式的粗放表达之后,呼唤“深耕细作”的精品制作;现实题材类型片《冲出亚马逊》和军旅剧《士兵突击》之后,跟风涌现出了很多根据原创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但创作者缺乏真切的军旅生活体验,导致作品不接地气、隔靴搔痒;军旅文学对影视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优秀现实题材剧本的稀缺导致扎实反映现实军营生活和强军进程的作品数量较少、影响不大;与此相对应的,英雄传奇剧、谍战剧和军旅家庭伦理剧创作涌现出不少佳作,但大量跟风克隆、味同嚼蜡的作品对军旅影视的口碑亦构成了伤害。

  从制作手法来看,当前的军旅影视作品在叙事策略和拍摄手法等方面还较为陈旧,题材层面的固有优势不再明显。在沉重的创新压力之下,一些作品选择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手法,将剧中人物塑造得神乎其神、无所不能,出现了大量低俗媚俗的故事桥段,混淆了类型与受众的关系、娱乐与审美的关系。

  

  当前,国产影视进入一个强势崛起的新时代。然而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巨大的总量背后却是以喜剧和爱情剧为主体,一味地“嬉笑打闹”“插科打诨”,不仅无法标示出本土影视的精神立场,也无法代表中国文化的崭新形象。中国影视界呼唤有血性、有温度、有精神的优秀军旅影视作品。

  军旅影视应力避被市场裹挟。梳理军旅影视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到,那些被观众广泛接受、喜爱的经典之作都是既取得了市场票房的佳绩,又坚守了审美理想,既抒写了中国军人的独特风貌,又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独立价值。军旅影视工作者应该有着“取法乎上”的艺术追求、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具有立足当下、追寻永恒的使命感责任感,乘势而为,力戒浮躁,打造出属于当今时代的军旅影视经典。

  军旅影视要坚守审美品格。如何有效吸引年轻受众,提升军旅影视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是摆在军旅影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当前,一些追逐商业利益的军旅题材影视作品,捕捉时下网络热点快速、时尚嗅觉敏锐,但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弘扬,放弃了对自身审美品格的坚守。适度的夸张和变形在军旅影视中不可或缺,但必须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胡编乱造和感官刺激不但会带来影视生态的整体恶化,而且会破坏长久以来广大观众对军旅影视的尊重与认同。

  军旅影视要回归现实军营。现实军营生活是军旅影视不竭的题材富矿,战士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是军旅影视永恒的表现主体,现实主义精神是军旅影视根本的审美表达。军旅影视工作者只有在扎根基层中累积大量细节和情感,才能在创作中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心理、性格,真切地呈现“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最蓬勃旺盛的精神剪影。

  挑战之下,问题与机遇并存。面对改革强军的大势,军旅影视需要聚焦火热的军营现实生活,需要解除躁气,凝神聚气,在产业化浪潮的空前挑战和难得机遇中,探索凸显中国精神的审美范式,探索托举思想光芒和道德光辉的叙事模式,探索立足当下、深入历史、直指内心的表达方式,勇攀影视艺术的高峰,为强军兴军筑梦,为当代官兵铸魂。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