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重磅要闻>正文

让评论家更好发出“深圳声音”

2018-07-0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收藏

深圳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北京交流会综述

\

与会嘉宾合照

  “‘圳’这个字很有意思,左边是‘土’,右边是‘川’。深圳是一片热‘土’,更是一条大‘川’。深圳的批评家正是在深耕这片热‘土’、拥抱这条大‘川’的过程中,积淀起深厚的理论底蕴和独特的思想光芒。”6月25日,由中国艺术报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深圳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深圳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北京交流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正如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在致辞中所言,带着斐然成绩与满腔热忱,深圳中青年文艺评论代表整体亮相,让人切实感受到深圳文艺批评正在生长的这股清新力量。

\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致辞

  “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到哪里去? ”也如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在致辞中提醒深圳乃至文艺理论评论界需要清醒认识这一根本文化命题,文艺批评何为,深圳文艺批评何以可期等这样的永恒与实现问题在与会京深两地评论家的交流分享中自然地被聚焦。

\

深圳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北京交流会在北京举办

敢于说真话恰恰接近了批评的真精神

  改革开放40年的洗炼,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具有敢为人先的文化品格。置身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多年来,深圳文艺评论家以特区文艺现象为突破点,立足深圳,放眼全国,批评力量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并在全国文艺界发出了文艺批评的“深圳声音” 。是什么样的精神与力量让“批评深军”脱颖而出在全国文艺批评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忠亮致辞

  “深圳文艺评论界的开放性,与特区文艺实践的同步性,求真务实、敢于真刀真枪亮剑的先锋性” ,这是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忠亮归纳总结深圳文艺评论队伍发出自己声音的三个关键所在。张忠亮指出,深圳文艺评论理论建设成果丰硕,尤其是近些年深圳文艺评论队伍中涌现了若干名勇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和切中时弊的评论家,摒弃了时下评论界多见的对理论名词摆酷炫技和廉价吹捧的“文艺谀评” ,大胆指斥当代文坛艺坛的现状和问题,以尖锐批评,犀利文风勇“剜烂苹果” ,在国内评论界形成了深圳的声音,获得了广泛关注。

  以文学为主,兼顾影视、曲艺等艺术批评的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思明直言,面对当下文艺批评唱赞歌者无数,真批评难寻的现状,不想沦为“吹喇叭抬轿子”者的他给自己的文艺批评定位为三个关键词——在场的、批判的、建构的。周思明直言,“我们的评论实际上不缺少资源,像评论家雷达说过的,文艺评论可能一方面是‘过剩’ ,另一方面又‘不足’ 。因为真正透彻的文艺批评并不多。现在的作家,尤其是著名的作家推出作品后,赞扬之声、溢美之声铺天盖地,很少有人批评,很少有人敢于找毛病。90 %以上是表扬的,最后说一点瑕不掩瑜的小毛病,甚至说小毛病的都很少了,从头到尾都是肯定,这是不正常的! ”带着对诸多评论界痼疾的反思与忧虑,周思明渴望发出真实的声音。

  早年从事文学创作,近十余年致力于电影批评写作的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樽所看重的是带有独特性文本特点的表达。但在当下大家认同的文体状态下如何写出自己的东西,从普遍的文本中独立出来难度之大让他有颇多困惑。因此如何超越自我,基于个人的审美趣味,把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观点更好地诠释出来,让自己的写作总能给读者一种新的感受,同时对艺术创作有所助益是他愿意恒久努力的方向。

\

交流会现场

  深圳市作协副主席于爱成坦言,在二十余年的批评经历中,自己曾在一轮轮方法和理论的潮流和轰炸中追求过套餐式的、“开中药铺式”的表达,也做过理论导向先行的框架式批评,也写过跟风式的陈词滥调,尤其是近五六年来看够了太多言之无物、空洞套话、批量化的批评文章,对自己如何从事这份事业有了更深的反省和反思,并试图突围。对于如何确立作为一位批评家和理论家的立场、身份、角色进行必要真诚的反思和定位,他的方向是力争成为有立场、有良知的评论家,成为言之有物、与自己作战的评论家,成为一个具备艺术理想、文学直觉、创作见解、理论方法,道德感强和个性化表达的评论家。

  有感于当下并不尽如人意的文艺批评现状,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张晶指出,深圳的批评家充满活力,求真务实,敢于直面现实和问题,这是批评家最可贵的品质,这种活力和批评的直接性、尖锐性、是深圳批评应该发挥的最大亮点和优势。同时,深圳还拥有以胡经之先生为代表的理论背景,学院派力量很强,学科力量在中国大学文艺学学科中也名列前茅,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深圳的文艺批评界应更多地和学术界联手,更多借助于深圳文艺美学学术传统和背景,既面对文艺现实针砭时弊,同时加强理论建构,树立自己的旗帜,不断为中国文艺批评界吹来清风。

  “在现在学院批评一家独大,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或存在严重的过度阐释,批评不及物、过度理论化的时候,深圳批评家呈现了一种散在的自为的状态,敢于说真话恰恰接近了批评的真精神,非常可贵,也非常难得” 。新华文摘编审陈汉萍直言对“批评深军”精神坚守、独特个性和颇高的文本辨识度的欣赏。同时指出,立足深圳文艺实践是深圳批评的底色,希望鼓励同代人评同代人提炼新人新作,做好删繁就简工作,加强文体建设和批评平台阵地建设,同时,让深圳批评家短平快的特色和学院批评的理论纵深性两端并驾齐驱。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认为,深圳文艺批评具有明显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注重及物性批评,以及较强的文本意识。同时她指出,理论建设的滞后是目前评论遇到的最大问题,理论对于规律性的认识或普遍性和共识性的表达特别需要加强。深圳文艺批评应注意理论建构,在运用西方理论的同时,加强对本土或传统中国美学的认知理论有效的当代性表达,形成传播久远的独特文风。同时期待其通过批评的权威性建设,整体性视野以及在批判中的建构等,实现更好的价值表达。

\

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致辞

  康伟指出,深圳是近乎从无到有奇迹般生长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这种纯粹都市文化生态中发展起来的深圳文艺批评,有着十分独特的都市背景,由此也具有特别强烈的及物性、现场感、开放性。这既是由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质决定的,也是由深圳文艺创作的独特实践决定的,更是由深圳文艺批评工作者的学术眼光和情怀决定的。我们有理由期待,来自改革开放发源地深圳的诸位优秀中青年批评家,能够有更多具有原创性的、充满诚意的学术成果,为新时代文艺批评提供新的思想资源、学术资源,为别的地域性批评家群体提供有益的、新鲜的经验。

努力彰显文艺批评的“深圳力量”

  “……搜尽奇峰打草稿/必向大浪潮头立/新都市/新文艺/深派批评万钧力” 。交流会现场,深圳市南山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黄永健以其自创的“十三行汉诗”诗体感而赋诗。且不论其诗歌创作,其中传达的这份自信和这股豪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渴望,似乎正可成为自称“深派批评”的深圳中青年评论群体整体面貌的生动注脚。

\

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朱虹子主持会议

  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朱虹子认为,新时期以来,深圳在美术评论、策展和美术理论建设上发挥了独特影响,推动形成了都市水墨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水墨文化现象。作为全国同级城市文联中成立较早的市级文艺评论家协会,近年来,深圳市评协推介优秀文艺作品,开展文艺评论,推动深圳文艺发展,深圳文学、书法、曲艺、摄影理论评论都得到了全国文艺界的认可,深圳影视、新都市话剧、都市水墨等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同时勇于直面文艺理论、评论在自身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注重导向,生成合力,促进深圳走向文艺创作与批评双轮驱动良性循环的健康态势。

  面对深圳文艺评论工作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惑,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原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白建春给出的建议与期待是,文艺批评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立场;坚持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这个最高原则出发,体现其感性——人性的价值尺度,否则便不能公正判断作品的好坏优劣;文艺批评的根本使命是以其提供的思想影响艺术家观念的形成、丰满、调整与更新,而非具体地“指导创作” ,有价值的批评属于当下也属于未来。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致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文艺报社总编辑梁鸿鹰则从拓展文艺批评的传播渠道视角强调,今天的文艺评论应在坚守传统媒体的学术阵地的同时注重开拓新媒体平台,处理好文艺评论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的关系。同时,当代文艺评论中存在理论支撑不足与话语体系无效,“有理说不出、说了也传不开”的问题,知识评价体系中,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话语体系的建设还任重道远。他提出,要高度重视年轻人,给年轻人集体发声和早日亮相的机会,对于文艺评论发展亦非常重要。

  “当今,文化已日益成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持续行进在文化创新道路上的这座城市,正以可圈可点的文化成果,彰显文化自信的‘深圳力量’”。庞井君指出,深圳对新生事物敏锐,对外来文化包容,同时又很“接地气”。着眼于下一步的工作,他期待和深圳评协从增强思想交流、加强组织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与交流,深度进入文艺现场,创造良好的平台,关注和培养文艺评论新生力量和“潜力股”,让更多有能力、有热情的年轻人投身到文艺评论的事业中来。针对当前文艺理论评论发展现状,庞井君希望深圳文艺批评队伍乃至整个批评界能够关注和思考如何认识审美艺术在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定位审美艺术的本质、审美本体的回归,如何确立审美艺术的价值向度,如何期许中国文化的未来,如何直面高科技对审美艺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等重要理论问题,重视和加强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动文艺评论事业再上台阶,助力文艺繁荣发展。

 

  延伸阅读:

  中国网报道:深圳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北京交流会举行

  《中国艺术报》报道:深圳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首次晋京交流

  中国文艺网:深圳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北京交流会在文艺家之家举行

  深圳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北京交流会举行

  学者胡经之:我为“深圳学派”添砖加瓦

  【专题】深圳评协深入学习总书记讲话

  “深圳曲艺”十年回眸与展望

  文艺之旅 | 价值观照下的深圳文学生态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