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联手著名剧作家韩静霆,从传统戏曲中“淘宝”演化一部歌剧《玉堂春》,2019年3月14日、15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大连成功首演。
从明代传奇到清代戏曲,《玉堂春》可谓人物剧情家喻户晓。一段西皮流水“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梅尚程荀张异彩纷呈,更是咱老百姓百听不厌的经典名段。
歌剧并非“移植”戏曲,而是一次全新的创作。满怀对传统的敬畏与尊重,编剧有意识渗入现代大众审美取向与个人艺术审美理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美化、净化上做文章。全剧由恨别青楼、祸起洪洞、苏三起解、三堂会审、囚牢私会、后庭夜宴、刑场披红结构而成,将老戏中某些残留的格调不高、趣味不雅的文辞剪除殆尽。重点突出苏王二人的真挚爱情,提纯“情”的内涵,升华“人”的境界。剧作家古典文学功底深厚,他的文辞优美隽永,既有民间乡土的亲切质朴,又有文人雅士的精道深刻。
从人们耳熟能详的西皮流水“苏三离了洪洞县”里,演化一个音乐主题,应该不失为一条捷径。徐沛东却避开观众熟悉的戏曲旋律,形成以山西民间音乐为基调的民族歌剧的写作方式,优美的抒情化、通畅的叙事性、丰沛的配器法、强力的戏剧感,在其歌剧化的音乐语言体系中尽显风采。“起解”是女主角的核心唱段,这段长达八九分钟的咏叹调开阖张弛起伏跌宕。起头借鉴戏曲散唱的【导板】转入散唱的类似【回龙】腔,经过高度歌剧化的抒情段落,再接那声声催句句急、紧拉慢唱的声腔效果,感人肺腑、回肠荡气,听起来特别过瘾。
曾任小泽征尔大师助理指挥的青年指挥家黄屹,应邀与中国歌剧舞剧院乐队与歌队精诚合作,在解读诠释、理解表达上有其独特优势。他才华横溢功力超群,贯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十分得心应手,音乐无论大动态、小细节都精密细致令人心悦诚服。
女高音歌唱家龚爽领衔民声组苏三,同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毋攀(饰王景龙)搭档;美声组则由王一凤和王杨的组合担纲。两场公演两组演员,春兰秋菊旗鼓相当。苏三,可能是王一凤最下功夫也最具光彩的角色。她很好地塑造出一个新的苏三,举手投足借鉴了戏曲旦角的某些招式,但却并非刻意生硬的模仿。她的咏叹富于穿透力和感染力。“苏三起解”一气呵成,既熟练运用歌唱技巧,又努力追求风格韵味。
青年男高音王杨的音色清润柔美,技术上无明显瑕疵,很努力很认真地去演好王景龙。从第一场的落魄公子到第三场的巡按大人,他的表演富有层次变化。在“会审”一场,初见苏三的惊诧、慌乱,问话中的掩饰、不安,如果能在形体动态上更有感觉更到位,这个人物就会更立体丰满。相比起来毋攀舞台经验更丰富,他对新的角色又有一番新的体验,在歌唱与表演上也越发成熟。有些中声区音色质感和戏剧性,恍若年轻时的莫华伦,很有威力和魅力。但,一个公子哥面对恋人的多情和温情,应该再松弛一些、潇洒一些。
《玉堂春》是一出大青衣的戏,苏三戏份重、难度高。龚爽作为唯一特邀演员不负众望,她的光彩有目共睹。她嗓音清甜甘美,上下通透气息稳定,在技术运用和风格把握上都做得相当到位。苏三大大小小的唱段,她都完成得很有质量。“苏三起解”的处理富有层次特别细腻,在行腔润腔上发挥出民族声乐技巧的独特优势,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琵琶,在歌剧里这件乐器只是一件道具,龚爽却对自己高要求,“轻拢慢捻抹复挑”“嘈嘈切切错杂弹”,她的手型指法与乐池里的琵琶音调基本都能对上,很不容易。
歌剧《玉堂春》非应景之作委约之题。徐沛东和韩静霆,两位创作者不以此谋生计,单纯就想写出、写好这部戏。作曲家为了“苏三”更是归隐“山林”两年,精雕细刻慢工细磨。在最清净、最安静的心境与状态下,《玉堂春》“孕育”诞生。中国歌剧舞剧院让新作首演达到相当高的完成度,现场观众用如瀑掌声与高声喝彩,表达他们内心的共鸣与由衷的喜爱。
(作者:陈志音,高级编辑,《音乐周报》原副总编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音乐评论学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