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京剧+神曲”:国粹传播新思路?

2018-12-14 阅读: 来源:音乐生活报 作者: 收藏

  “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每次多吃一粒米,都要说声对不起……”今年夏天,随着电影《西虹市首富》的热映,其中一首由火箭少女101组合演唱的的插曲《卡路里》走红网络,魔性的歌词搭配洗脑的旋律,让这首歌成为了今夏炙手可热的“神曲”。

  而前段时间,这首《卡路里》又在网络上火了一把,不同的是,这次的《卡路里》是京剧版的。短短几十秒的视频,却多次登上了热搜,收获评论无数。谈起创作的原因,该作者表示本来是和学生开玩笑,证明一下自己也会唱流行歌曲,并且还能改编成京剧版本,没想到网上反应这么热烈。

  一首歌曲走红网络两次,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像曾经有许多的网络歌曲,都有多个版本在网络走红。但同样是走红,有的歌曲能收获众多好评,但有的歌曲却被贬低俗,个中缘由,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不可丢掉年轻群体

  京剧版《卡路里》创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过自己对突然走红的困惑:“我随便唱唱的《卡路里》几天时间就走红了网络,这我真的没想到。为什么优秀的、有历史积淀的艺术没有人去传播,而我这样恶搞了一下,就火了呢?想想还有一点点失落。”

  这对于许多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的人来说,估计都是经常思考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国粹艺术借助网络歌曲走红,这两种互不相关的形式相互依托,的确会让人产生些许迷惘。

  可当我们回头看看,会发现京剧艺术并不一直都是阳春白雪,而网络“神曲”也不一定都是“下里巴人”,两者搭配,如何能在受大众喜爱的基础上,努力保持文化内涵,才是创作者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其实京剧历史也只有短短的二百年左右。京剧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1790年,徽班进京,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在清朝道光年间,才逐渐形成当今京剧的雏形。从源头上来看,京剧的起源就具有很强的通俗感。在那个时候,戏曲与当下的流行歌曲其实并不同。所以,京剧依然还是可以符合大众审美的。

  而对于网络“神曲”,其当下的现状也与曾经有一些区别,近些年,网络“神曲”的发展呈现出了去低俗化的趋势。曾经,一提到网络“网络神曲”,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爱情买卖》、《伤不起》等这种内容低俗、毫无内涵的歌曲。但现在,提到“网络神曲”,大家想到的可能就变成了《沙漠骆驼》、《醉赤壁》等这样歌词细腻、旋律抓人的歌曲。可见,当下人们的音乐审美也在不断地提高。

  如次可以看出,京剧版《卡路里》的走红,也是有它的道理的。京剧的大众属性,搭配上当下大众音乐审美的不断提高,就像两条函数曲线,它们相交的点,就是像京剧版《卡路里》这样兼容并蓄的作品。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说过:“京剧艺术是古典艺术,但不是老年人的艺术,应该永远属于青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是日新月异,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绝对算得上是严峻的挑战。想要在当下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一定要注重创新,只有与时俱进且更接地气,契合当下人们的审美特点和欣赏习惯,才有可能击中观众内心的痛点,引发共情和共鸣,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可以说,传统艺术想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决不能丢失掉年轻观众。

  所以,面对戏曲艺术日益式微的现状,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创新的道路,让戏曲常识化、普及化、年轻化,运用市民大众喜爱的传播方式,融入当今的流行文化之中,与年轻人面对面交流,吸引更多年轻的血液融入,才能化解传承危机,增加人们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感性认识,不断提升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面。

 

  文化内涵十分重要

  京剧版《卡路里》在走红后,有网友指出,作者是根据京剧《四郎探母》中佘太君那段“一见娇儿泪满腮”改的,但作者却表示并非如此“我采用的主要是‘腔随字走’的方法,板式相对固定,自然也就不是麻烦事。很多人认为我是把经典唱段改成了《卡路里》,其实不是的,京剧板式都是固定的,只是细节上的处理不同,熟了以后,只要有词,想怎么使腔都可以。其实在这首歌里,最难唱的还是后面‘甜甜圈’、‘珍珠奶茶’、‘方便面’等这几句带有食物名称的唱词,赶板垛字,还得俏皮,还不能断,这腔儿并不好安。后来我也掌握了窍门儿,不顺的地方、不好唱的地方,我就加个虚字或者减一个字,不影响大局。”

  从他的话中,相信大家能感受到这首《卡路里》改编上的不易。短短几十秒的视频,作者却思考了这么多的东西,这样的用心,在创作中可以说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些知名歌曲当中,也经常能听出传统戏曲的唱腔。传统戏曲进入流行歌曲,既为后者开拓了音域,也为前者赢得了发展。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带动了对京剧的关注,也为网络“神曲”的再度流行,找到了一个方向。

  文化艺术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京剧的发展也需要结合时代特征,用创新迎合大众口味。当然,两者间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硬性的、呆板的搭配,而是深入唱腔、风格、曲调等等的融合。所以,也不妨说,为京剧打上“网络神曲”的标签,或为网络神曲披上“传统艺术”的外衣,都还是低层次融合的表现。就像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热度颇高的的歌曲《离人愁》,其中就有一些简单的戏曲元素,然而只是浮于表面,再加上后面的抄袭风波,使得这首歌以及原唱的口碑急转直下。

  而比这种浮于表面更加过分的,则是一味恶搞,毫无底线。近年来,一些以《黄河大合唱》为基础,重新改编后冠以“恶搞版”字样的视频,出现在包括公司年会、大学晚会,乃至综艺节目,并在网络流传,引发关注。以此来吸睛,真是让人愕然。更让人尴尬的是,很多网民对此不以为然,只是笑一笑,无伤大雅。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黄河大合唱》这样的作品,表达的是民族之魂,象征的是千万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经典作品不容亵渎和戏谑,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不能数典忘祖,牢记历史更是要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可以对作品有创新,可以展示,但绝对不能超越底线。

  与之相对的,如果我们反观一些口碑颇高的反映传统文化的作品,就会发现它们在尊重大众审美的基础上,非常重视作品的艺术涵养。如著名词作家阎肃作词的《说唱脸谱》,不仅在歌词中使用了诸多的京剧元素,旋律上亦是如此,可以说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这首歌中融入了不少的京剧知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京剧、关注京剧。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当与时俱进,同时还需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

 

  延伸阅读:

  电影正在打开传统戏曲的传播新维度

  “千人同唱京剧”引关注:如何让孩子爱上戏曲?

  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唱出加班族累与痛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