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大哥你好吗——写在陈小奇北京演唱会举办之际

2018-07-17 阅读: 来源: 作者:朱小松 收藏

《词刊》2018年第6期

  一声《大哥你好吗》温暖了亿万打工者的心,一首《我不想说》融化了人们对外来妹的误解与偏见,一曲《涛声依旧》唱尽了天下漂泊者的离愁别绪。改革开放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它不仅结束了十年动乱,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且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而流行音乐及歌曲的引入与再造,又为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文化进入多元繁荣时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这支拓荒追梦的音乐文学大军中,陈小奇先生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自己上下求索,而且带领一批音乐达人攻坚克难。他们中有甘苹、李春波、陈明、张萌萌、林萍、伊扬、光头李进、廖百威、陈少华、山鹰组合、火风、容中尔甲等著名歌手。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眸陈小奇先生走过的探索成功之路,或许能折射出几代音乐人词作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奋斗身影。感受他们的勇气与闯劲、困惑与艰辛。这些“当初离家的步伐”,或许会对正在行进中的中国音乐文学和流行乐坛,有所启迪和帮助。

《大哥你好吗》

  探索脚印之一:向古诗词学习,形成最早的“中国风”。中国现代歌词的诞生,得益于三位伟大的“母亲”:两位亲生:中国古诗词、中国民歌,一位外来:外国音乐文学。陈小奇先生是科班出身,自然中国古诗词的“母亲”,对其影响最大。他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既没有走体制内词人在主旋律旗帜下求新变革的稳路,也没有走港澳台爱恨情仇永恒主题的熟路,而是走了一条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的“中国风”新路。由于他对中国古诗词烂熟于胸,并能化为自己的抒情语言,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词风格:典雅、空灵、诗意盎然。比如他的送别歌《烟花三月》,就写得情深意厚、荡气回肠。尽管歌词意境取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但陈小奇先生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用现代人的情感体验来揣摩古代诗人之间的离别情怀,用于服务当代离乡远行的人。“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前四句交待人物、地点、事由及目的地。后四句是抒情主人公为朋友去异地的担心、牵挂:“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作者通过四句排比把抒情主人公的细腻情感展露出来,是重要的出彩段落。最后四句总结升华:“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扬州素以瘦西湖闻名天下,在这里,陈小奇先生巧用一个“瘦”字,来与对友人的思念联系起来,既形象,又贴切。

《梦江南》

  探索脚印之二:向民间民歌学习,使作品有地域特色和人文追求。陈小奇先生生于广东普宁,但却对锦绣江南情有独钟。《江南可采莲》是汉代流传下的一首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这也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想必陈小奇先生也受其感染,于是他笔下的江南,多次出现采莲人的形象。比如他的《忆江南》“有几回在风里摇着船,摇到我日思夜想的江南。有几回在雨里采着莲,采到生我养我的运河边……游子的情啊,故园的爱,壶中的月啊,沧桑的脸,梦中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又如他的《千百个梦里全是你》中“运河边那个采莲的女子呀,把爱情唱得山青水绿”。好一副美丽动人的江南风光图。从某种意义上讲,咏江南、思江南,一直是古今文人吟唱的主题。这一是因为江南从古到今秀丽富庶、才子佳人辈出。二是因为它也是中国文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和生活福地。陈小奇先生的另一首《梦江南》同样婉转缠绵:“草青青,水蓝蓝,白云深处是故乡,故乡在江南。雨茫茫,桥弯弯,白帆片片是梦乡,梦乡在江南。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的身边”。很明显,他的重章叠句是受到民间歌谣的影响。“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的身边”这一句歌词也透露出陈小奇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他还向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取经,他的《黎母山恋歌》写得粗犷而神奇。“抬头不见雨打湿的脸,兽皮裙上可有当年的剽悍。噢黎母山,噢黎母山。回头不见风吹落的箭,黑森林中可有当年的缠绵。噢黎母山,噢黎母山。你瘦骨嶙峋的五根手指,该怎样抚平野火中烫皱的思念。你呜咽哭泣的万条泉水,怎样流尽石缝中寂寞的忧伤。我再不能掩饰苦恋的情感,你身上的花纹是否已凋残;我再不能忍受长久的等待,这古老的围裙要再度鲜艳。黎母山罗喂烧不死的山,太阳般的哥哥快回到我身边,黎母山罗喂淹不灭的山,月亮般的妹妹为你把歌唱到永远”

《白云深处》

  探索脚印之三:勇于创新,使自己的歌词创作更具有辨识度。这大概是许多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艺术产品成为商品后的标志之一。我们说歌词作品是大众艺术,一般要求其通俗易懂、流畅好记。像陈小奇先生这样歌词创作有较高辨识度的大家并不多。更多的词曲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一堆歌曲中,如果不写姓名,别人很难辨识出来。这可能与我们多年所受到的同质化教育和同质化宣传有关,它束缚了我们作为优秀文艺家区别于他人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殊不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生命,风格多样性是艺术的生命。古人云:“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可名其一处也”([清]林嗣环《口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文艺的大忌。聆听陈小奇先生的歌曲作品,你会有一种时空的穿越感。不是今天穿越到未来,是今天穿越到古代。在他营造的歌词意境中,许多唐诗宋词中常用的景观、示物,都被赋予有了新的生命和温度。比如:长亭、云烟、睡莲、渔火、阳关、灞桥柳、风帆、西窗、秋池、箜篌、羌笛等等,都不再遥远和陌生。除了前面笔者提到的送别歌《烟花三月》外,在陈小奇的歌词世界里,长亭是不用长相送的(《九九女儿红》);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白云深处》);灞桥柳是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的(《灞桥柳》)、千年的飞天是迷茫的(《敦煌梦》);两岸猿声是温暖的(《大浪淘沙》);西窗是推不开的,秋池是涨不满的(《巴山夜雨》)等等。不仅在古诗词的词汇运用方面,有他自己的独到想法。而且在观察、捕捉、表现生活的视角上,也与众不同。比如歌词《高原红》。“高原红”原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的人们,面部所出现的片状或团块状的红色斑块。主要是由于气候环境造成面部皮肤角质层过薄,毛细血管扩张显露于表层,所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许多创作人一般不会据此展开想象,作为写作素材。他却用来借代高原美丽的姑娘。很传神,又阳光,还具有代表意义。“许多的欢乐,留在你的帐篷,初恋的琴声,撩动几次雪崩,少年的我为何不懂心痛?蓦然回首,已是光阴如风!离乡的行囊,总是越来越重,滚滚的红尘,难掩你的笑容,青藏的阳光日夜与我相拥。茫茫的雪域,何处寻觅你的影踪?高原红,美丽的高原红,煮了又煮的酥油茶,还是当年那样浓!高原红,梦里的高原红,酿了又酿的青稞酒,让我醉在不眠中”。又如他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老爸》,原以为歌词里只是女儿对老爸的赞美互动,没想到女儿却提醒老爸要把给自己的爱,分点给妈妈,这样才是快乐的一家。据说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小歌手吴英佳把自己内心对于爸爸“不能只疼我,也要关心妈妈”的想法,告诉了著名音乐人陈小奇,就是这样一次简单的对话,陈小奇为吴英佳量“声”打造了《老爸》这首歌曲。朴实无华的歌词直达人心,将父爱通过日常最简单的小事情,表达得暖彻人心,舒缓轻快的旋律将深情的父爱慢慢的流淌。可见,创作要做有心人,优秀的作品才会从大量平庸作品中脱颖而出。再如那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三个和尚》,从孩子口中唱出大人世界千百年养成的积习和无奈。“一个呀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呀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呀没呀没水喝呀,你说这是为什么呀为呀为什么?为什么那和尚越来越多?为什么那和尚越来越懒惰?为什么那长老也不来说一说呀?睁着眼闭着眼只念阿弥陀佛。大和尚说挑水我挑得最多,二和尚说新来的应该多干活,小和尚说我年幼身体太单薄呀,白胡子的长老说我年老不口渴。一个和尚挑呀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没水喝呀,你说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一般写到这里,许多作者会就此止步。但陈小奇先生却进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从此以后呀和尚都不挑水喝,不挑水的日子还是一样过。谁也不用奇怪也别问为什么呀,几千年的奥妙谁也不会说破”。陈小奇先生把这流传在寺庙里的故事结合当代人的人情世故,叙述得栩栩如生。并用只问不答的形式,给受众留下思考的空间。从美学意义上讲,该歌曲与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童话《皇帝的新装》有得一拼。只不过前者是提醒人们“改造国民性”(鲁迅语)的重要性。后者是讽刺皇帝的愚蠢、官吏的虚伪,赞扬孩子的大胆和勇敢。

 

《九九女儿红》

  探索脚印之四:从“我写歌词”,到“歌词写我”。此句是笔者从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的名句“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套用而来。相传曾有人劝陆九渊著书立说,陆九渊回答“六经注我”。六经即《诗经》《书经》(《尚书》)、《礼经》《易经》(《周易》)、《乐经》《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笔者以为,“我注六经”是指初学者想尽办法去理解六经的本义。而“六经注我”是指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融会贯通,达到新高度,建立新体系。即六经为我所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越读越厚。指为弄懂一本书,找来许多书读,情同“我注六经”;第二阶段是越读越薄。指对全书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扬弃枝节,抓住要点,甚至来龙去脉都一目了然,意同“六经注我”。歌词创作也是如此,当你刚入歌词之门时,是“我写歌词”。调动一切知识储备和情感储备来丰富歌词艺术。当你经过多年创作积累和思考探索,功夫到达炉火纯青阶段之时,是“歌词写我”。即你已经成为歌词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你的作品经得起多方解读和时间考验。因为它是“复合维生素”,不是单一“维生素”。陈小奇先生二十多年前填词的一首《我不想说》,今天听来就像当时流行歌曲的“自辩书”:“我不想说,我很亲切。我不想说,我很纯洁。可是我不能拒绝心中的感觉。看看可爱的天,摸摸真实的脸,你的心情我能理解。许多的爱,我能拒绝。许多的梦,可以省略。可是我不能忘记你的笑脸,想想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不管明天什么季节。一样的天,一样的脸,一样的我就在你的面前。一样的路,一样的鞋,我不能没有你的世界”。其“自辩内容”正是流行歌曲所具备的主要特点:“我很亲切”,有亲和力;“我很纯洁”,不带功利色彩;“我不能拒绝心中的感觉”,真实,不虚伪,坦露心路历程。“我不能没有你的世界”,说明流行歌曲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紧密相连。陈小奇先生自1983年开始流行歌曲创作以来,先后有两千余首作品问世。约200首作品分获“中国音乐金钟奖”“金鹰奖”“中国十大金曲”等各类奖项;代表作品有:《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高原红》《为我们的今天喝彩》、《跨越巅峰》《拥抱明天》《大浪淘沙》《灞桥柳》《烟花三月》及中国第一首企业歌曲——太阳神企业形象歌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等。可以说是真正达到“歌词写我”境界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优秀词作家之一。其中《涛声依旧》自问世以来迅速风靡海内外,并久唱不衰,成为大陆流行歌曲的经典作品,并入选“中国原创歌坛20年50首金曲奖”;《跨越巅峰》《又见彩虹》及《矫健大中华》则分别被评选为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会歌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会歌及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高原红》《又见彩虹》获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金钟奖”;原创专辑《阿咪啰啰》(容中尔甲演唱)获中国金唱片奖最佳制作奖、音乐专辑《客家意象》获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创作特别大奖。

  今年4月24日19∶30,“涛声依旧——陈小奇经典作品演唱会”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举行。演唱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广东省文联、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办。演唱会之后第二天,还在北京港澳中心会议室举办“陈小奇作品研讨会”。临近文章结尾,笔者又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大哥你好吗》,歌中抒情主人公略带叛逆并成功转型的经历,使笔者想起当年“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的青年鲁迅。笔者一直以为该歌曲是陈小奇先生唱给自己听的人生告白:“每一天都走着别人为你安排的路,你终于因为一次迷路离开了家。从此以后你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你愿意付出毕生的代价。每一天都做着别人为你计划的事,你终于因为一件傻事离开了家。从此以后你有了一双属于自己的手,你愿意忍受心中所有的伤疤。噢,大哥、大哥、大哥你好吗?多年以后是不是有了一个你不想离开的家,噢,大哥、大哥、大哥你好吗?多年以后我还想看一看你当初离家出走的步伐”……

  《大哥你好吗——写在陈小奇北京演唱会举办之际》原文刊发于《词刊》2018年第6期

 

(作者:朱小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歌声依旧 声声芳华 ——听陈小奇经典作品北京演唱会有感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大哥你好吗——陈小奇词曲作品演唱会与学术研讨会即将在京举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