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翻开《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中国艺术2015年的历史进程,以主题的鲜明性、分类的结构性、历史的整体性,呈现出三重景观。
主题的鲜明性。报告突出了中央关于文艺的政策精神如何贯彻和体现在中国艺术各行各业行动中而呈现出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国文联在全国艺术界中的权威性质、组织管道、互动能力,使其在对2015年中国艺术的呈现上,特别注重导向的正确性和知识的可靠性。可以设想,如果由不同的机构或人群,比如由国内的某一学术机构,或国外的某一学术机构,以及其他书写主体,来对2015年的中国艺术进行书写,其主题选择和行文风格就会呈现不同的样式。我想,在当下中国,由中国文联组织进行的这一书写,相比较而言,应最具有严肃性和稳妥性,特别重要的是,在艺术界具有最大的共识性。
分类的结构性。由中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划定了12个艺术领域,即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各协会组织学术力量对本领域进行巡视、反思、提问、总结,呈现出这12个艺术种类在2015年的生动面貌。可以说,这12个篇章共同构成报告所定义的“中国艺术”的“艺术”一词的语用内容,乃至从书中目录会得出:这就是“艺术”定义的“分类体系”。我们知道,“艺术”一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不同知识体系中,有不同的内容构成。西方文化现代以来的“艺术”,由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文学,加上电影和电视,所谓八大艺术种类,再加上其他小型艺术(如摄影、工艺等),构成整个艺术体系。西方文化中艺术范围内的文学和建筑,在我国学科体系中是与艺术并列的学科。这三种由“艺术”一词包含的不同的结构体系,各有自己的起源基础、历史演进、现实依凭,构成自身书写方式的坚实基础。比较而言,中国文联的艺术体系,因有其极为广泛的机构支持并关联到全国广大的艺术家群体,自有其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的整体性。报告对于12个艺术领域在2015年中方方面面显隐明灭的大潮小流巨波细浪,进行了整体性的总结。一方面,分类结构的12个部分都写好了,自动组合起来,就构成了2015年艺术历史的整体性之基础,但这整体是由各部分呈现后相加而成。为了使整体性更为突出,报告前有“总论”,后有“大事记”,完成了整体性的整合。这一整合是以主题的鲜明性和分类的结构性为基础的,由文联自身特点而来,同时也就形成了历史的整体性特点。
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的《中国艺术发展报告》自2012年开始以来,呈现和发挥了文联应有的性质和特点,并且年年都有改进和进步,是越编越好。我想报告在突出“正确导向”的同时,将何以能产生如此“正确导向”后面的更深的东西,即现实深处的艺术发展规律和艺术家心灵深处的人性规律及美感规律,与之结合,也许会多增添现实的亲切感。另外,在坚持并发挥由文联性质和特点而来的艺术视点的同时,与其他视点有相应链接和互动,也许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文联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