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辞旧迎新 迎接2020——文艺评论助力新时代艺术丰盛拓展”研讨会在京举行,由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西北大学)六个基地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教育部戏剧影视学教指委主任周星教授在致辞时强调,2019年对于中国文艺来说是富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下,不仅要理性处理中国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发展形势,更对文艺评论家在这样一个激荡年代里如何促进中国文艺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文艺这四个字含金量很高,今天我们的文艺评论面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和状况,其实有三个回应是无法回避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胡智锋教授从“回应社会关注”、“回应行业发展问题”和“回应中国文艺理论关切”等三个角度来反思,面对未来我们应如何回应中国文艺自身的理论话语的转型问题。
“文艺评论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我把它比喻为像空气和水一样,如果在文艺界,空气和水污染了,我想我们要健康地活着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从文艺评论的时代方位和价值立场出发,提出艺术评论应该因时而新,趁时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震。“在面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的时候,除了我们自己要切身体验,更要用这个历史方位去看待和衡量我们关注的对象,不管是文艺现象,文艺作品或者是文艺人才,奋力走好这一代人的文艺评论家的长征路。”周由强说。
中国文艺评论应该有怎样的品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王一川教授针对较为恶俗的文艺评论景观进行了严肃的反思,提出了中国文艺评论要高扬批评精神。王一川教授认为,第一,批评精神首先要求回归艺术,把艺术当做艺术来看待,艺术品可能有商业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等等多重价值,但基本的或者核心的应该是审美价值。此外,批评精神要求对艺术现象有独特发现,要具备应有的理论家的智慧,艺术史家的史观,还要有勇气坚持正确见解,不人云亦云,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批评精神说到底,应当是批评家精神人格的语言闪光,要做合格的批评家,就需要懂得如何涵养自身的精神人格,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批评文字中加以表述,文艺评论的过程可能也是批评家精神人格的涵养、提升和表达过程,以及交流过程”。
与会专家分组讨论中,各位文艺评论家畅谈了文艺评论助力新时代艺术丰盛拓展的新进展,对2019年的重要艺术现象做了深度分析和回应,并对2020年新的艺术趋势做了评析和预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