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正文

“艺术理论与批评在当代”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5-12-15 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 收藏

  2015年12月14日全天,上午9点开始至晚19:00。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联合主办的“艺术理论与批评在当代”研讨会在北师大艺术楼何思敬讲堂顺利举行。众多艺术理论界的优秀学者出席了会议,对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的当代性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做了相当深入的讨论。研讨会议有六个议题:1.艺术理论与批评的当代性问题;2.当代中国艺术理论的现状与问题;3.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现状与问题;4.当代西方艺术理论与批评的现状与问题;5.当代中国艺术理论与批评中的译介内容;6.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包括各门类艺术批评)的责任。

  当代艺术之“当代性”从来不是不证自明的,从阿瑟·丹托到朗西埃和阿甘本,近年来许多理论家特别集中讨论了这个问题,“当代”已经被问题化。与当代艺术一样,艺术理论与批评同样具有当代性问题。研讨会用“艺术理论与批评在当代”这样一个稍嫌拗口的语句,想表达的是理论家与批评人与自己的同时代的关系。理论与批评作为智性活动,从来都是反思性的,成为当代在此意味着在断裂与批判中的同时代性。艺术理论与批评在当代,该如何一方面面对时间中纷扰变幻的艺术实践,另一方面面对时间停止、历史终结的全球资本主义,即如何面对我们的时代?与会学者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讨论。

  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唐宏峰副教授主持,唐宏峰副教授介绍与会专家、学者时讲道:“唐宏峰:各位大家早上好,我是北师大艺术学系唐宏峰,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艺术理论与批评在当代研讨会,非常高兴请到这么多学者,这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在这里它是可以跟理论批评联系起来,理论批评同样有一个与自己同时代的关联,同时这个话题也可以打开关于当代中国艺术理论发展与写作方方面面内容都可以容纳进来。在这里由我首先介绍一下与会嘉宾学者,我先来介绍我们邀请到的校外专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常宁生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李心峰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王才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吴琼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学院副院长胡继华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研究员王春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姜宇辉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祝帅副教授,南京大学哲学院殷曼楟副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周计武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礼宾教授,北京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副研究员汪瑞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系助理潘律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处长,副研究员孙晓霞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卢文超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研究院讲师林玮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讲师唐卫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常培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吴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干事韩宵宵。接下来介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老师们,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于丹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向荣副教授,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主任古棕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主任田卉群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周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邓宝剑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主任郭必恒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张小梅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佟军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于安东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张燕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李洪智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何威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副教授李江、王鹏、李嫣,李岩,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讲师查律,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讲师王杰,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讲师李红菊,张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中讲道:“今天在研讨会里能够心有所得,特别重要的是,除了研究的题目,能够找到同仁,同道这样一种内心的温暖默契,大家今天总爱说,我们学生们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有的时候在这种苍凉孤独的学术路径上,探索很久以后能够久别重逢,找到大家共同建立的价值起点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但愿这种精神的清爽,能够抵消外头的雾霾,能够让我们清清亮亮去对未来建立一点真正有意义的一个宣言,一个起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在研讨会的发言中讲道:“我们议题最初设计理论和批评结合在一起其实是迎合当代,理论指导是一个基本法则,但是在我们当代社会中发生很多变化,理论的效能,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关系发生很多变化,而批评似乎在网络这个时代,也未必一定会有法则来指导。当代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遭遇的难题,应该就是当代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带来批评和理论的一些新的升级。”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常宁生、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心峰等教授做了大会主题发言。其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现代艺术批评的基本特征》的报告。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做了题为《交错的共时:为了建构一种当代艺术的美学》的报告。

  第一场研讨会有六位学者发言,由李军教授主持。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吴琼,发言题目《艺术性协作与模式》。复旦大学中文系王才勇教授做了题为《现代视觉的平面性转向》的报告,关键词:平面性,平面设计,立体性,形式自主,现代视觉形式。王才勇教授认为平面性是现代视觉审美的语汇特质之一,崛起于19世纪中下叶。与人类早期由于技巧所限而出现的平面化不同,作为现代视觉形式的平面性是刻意将三维成像转化成平面形式的结果。策略是约减:将对象的三维特性约减成平面性图形;效果是一方面走向形式自主,另一方面将意义的主观建构向感性层面拓展。这样,不仅形式本身,而且感性活动本身就在建构意义。与知性或理性层面的意义建构不同,它主要不是预先设定而是系之于当下经验。此前视觉再现中的立体性图像蕴含的主要是内容感知和知觉活动,凭依的主要是前经验,而现代的平面性图像则开始转向当下,转向感性。这个现代性蕴藉使得平面性与现代设计具有了紧密的关联,正是现代美术图式的平面性转向,才使得现代平面设计得以出现。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学院副院长胡继华教授做了题为《浪漫诗风及其东方灵知主义——早期德国浪漫主义艺术理论初探》的报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研究员王春辰的发言题为《两种美术史与美术馆》,主持人认为王春辰研究员的发言把当代性的问题放在今天美术和实践两种美术史的这样情况之下讨论,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姜宇辉教授发表了论文《档案,记忆与当代性的时间逻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教授报告《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艺术教育》。

  第二场研讨会有六位学者发言,由王才勇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祝帅本来做了题为《批评的危机与转机——兼论当代批评家的身份转换》,但临时更改为即兴的发言《暧昧的当代》,他认为今天批评家正在经历一种转型,在专业批评领域,一个批评家除了具备这样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艺术管理,艺术市场,艺术经营以及艺术媒体各方面的资源,这样当代批评家才能完成转型。主持人王才勇认为:“中国当代这三个转向,我觉得蛮有意思,第一个转向是转向理论,我听了很高兴,同时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批评家,原来的批评家不关注,原来批评家不懂理论,不去关注,所以他现在有一个新的身份就是搞理论了。搞理论的人有时候也觉得你搞理论搞得太抽象,不关注作品,我觉得有意思的也是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个就是两者该不该分家的问题。”

  南京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殷曼楟发表了论文《论沃尔海姆的“看进”观及与视知觉的综合性》。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周计武发言题为《当代理论之后艺术的挑战》。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孙晓霞研究员发言题为《论艺术学的“去美学性”》。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唐卫萍博士提交报告《批评主体的“诞生”——以丰子恺的艺术批评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主任古棕教授谈《我对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艺术风格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主任郭必恒副教授介绍了他对我国艺术学理论近年发展状况的观察。其中,他提到艺术学理论有三个方面不足,现在要亟待解决。第一艺术学理论被当下文艺现实阐释不足,现实结合方面有问题,理论对现实有没有指导,这对于我们今天文艺现状来说是一个问号,与中国历史有很重要的关系;第二,现在普遍艺术学理论和艺术类型的具体门类理论的结合方面不足,艺术学理论以什么样程度结合到音乐理论、美术理论;第三个方面艺术学理论原创方面不足。西方有新的艺术理论,但中国缺乏原创性的艺术理论,这是非常大的缺失。

  第三场研讨会有七位青年学者发言,由姜宇辉教授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礼宾报告《语言·主体·历史——2014年策展工作的三个关键词》,从语言、主体、历史三个关键词展开。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系助理教授潘律从法国人苏文的展览项目《北京银矿》他从2009年开始在北京的废品收购站挽救了大量本来要拿去炼银的底片,数量达到了50万之巨,重新让普通人的影像记忆回到历史中。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研究院林玮博士做了题为《文艺“微批评”的两个传统及其统合:以生活美学为视角》的报告,他的论述把审美体验和生存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冯巍从微信里面的艺术批评谈起,她认为,1995年中国互联网向中国开放。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成立,到今年互联网进入中国整整二十年。互联网在中国的这种,他所开启的数字社会和数字传播模式已经影响了政治教育传播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卢文超博士提交了论文《社会学视野中的艺术家——以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家观念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常培杰论文题为《“自然历史”与现代艺术的限度——兼及阿多诺对先锋艺术的批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吴键报告题为《两种现象学“真实”向度中的巴赞电影美学——以<电影语言的演进>为中心的思考》。

  除发言专家外,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众多教师和学生参会讨论和学习。同时还有天津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外单位的老师和学生前来听会交流。此次研讨会学术含金量很高,学者们提交的论文内容丰富,极富理论深度,对当代艺术理论的现状、进展与具体问题分析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现代艺术批评传统和当代批评状况等问题也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实践的态度和意见。此次会议是一次高质量的艺术理论与批评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在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讲道:“今天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史学、哲学、文学的,语言的,电影的,电视电影这一块,电影这一块还特别包含了比较偏向于创作型的,艺术这块包括艺术史的,等等交融在一起。本来文艺就是多样的,关于哲学、文学、历史,希望能对比较偏向于自己专业相对狭小的领域能够得以扩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