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文艺名家名作>正文

纪念曹禺逝世20周年:19岁构思《雷雨》

2016-12-14 阅读: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收藏

  “写戏的人首先要懂得观众、了解观众。尊重生活、深入生活,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真实的人,就会发现鲜明的人物性格,才能塑造出典型来。譬如周朴园,并非真的有那么一个人,但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24岁,一部《雷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26岁,一部《原野》使他成为“时代的摄魂者”;之后的《日出》《北京人》《家》如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他的话剧王国。他就是曹禺,中国的“莎士比亚”。20年前的今天,曹禺先生逝世。

  创作于1934年的《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也是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文字最多的中国话剧。

  这么多年来,不仅话剧版《雷雨》诞生了许多版本,它更被改编成了包括芭蕾舞剧、电影、歌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致敬曹禺先生。

  1934年,海上惊雷雨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曹禺曾说,他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就萌发了创作《雷雨》的冲动,经过多年“醒着”和“梦着”的酝酿,直到他二十三岁才开始动笔。

曹禺著《雷雨》初版序手稿

  “当年海上惊雷雨”,1934年,年仅24岁的青年曹禺以“一声惊雷”炸响了文坛,用“倾盆大雨”涤荡着污浊,为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心灵都带来了深刻的洗礼。此后曹禺陆续写出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剧作,从24岁到33岁十年间,七部成熟作品的问世使剧作家曹禺被称为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探讨人性的苦闷、焦急、忧虑与自我救赎

  《雷雨》主要讲述了民国初年夏日的一个午后,从济南来到周公馆看望女儿四凤的鲁妈,在这里和周公馆的主人大矿业主周朴园不期而遇,周公馆中所有人物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三十多年前,周朴园和鲁妈曾经是一对恋人,迫于家庭的压力,周朴园抛弃了鲁妈,改娶了一个富家女子。

  鲁妈的到来,引发了这个家庭的巨大危机:名为母子实为情人的繁漪和周萍、名为恋人实为兄妹的周萍和四凤,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最终暴露了真相。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纷繁的矛盾纠葛,不仅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悲剧,同时也是各个人物自身的悲剧。

  《雷雨》里的每个角色都具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利益交换或是爱恨情仇……

  弹指一挥间,《雷雨》这部中国话剧经典已经问世了82年。82年间,《雷雨》也在舞台上经历了每个时期的不同诠释。

  人艺版

  1949年后,《雷雨》被列为“五四以来优秀剧目”,在发展人民戏剧事业的指示下,北京、上海、辽宁、湖南等地的专业剧团都开始排演《雷雨》,其中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版《雷雨》最具代表性。

  1954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功上演《雷雨》,此版也被人们奉为经典。第一版《雷雨》由人艺老一代艺术家郑榕、朱琳、苏民等出演。当时的导演夏淳告诉演员们:“《雷雨》是一部鲜明地刻画以鲁大海为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矛盾的剧本,阶级斗争或隐或现地影响着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为了加强鲁妈和周朴园的斗争,曹禺在剧本里亲手添加了“你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等直白强硬的台词。

  1989年,北京人艺复排了第二版《雷雨》,主演分别是顾威、濮存昕、龚丽君等。在第二版的《雷雨》中,顾威在夏淳的指导下塑造了一个大不相同的周朴园。夏淳认为,周朴园是当年少有的留德学生,“他带回了资本主义上升期里的一些新气象,因此他就不可能只是个土财主,他的封建性是隐藏在骨子里的。”

  2004年,北京人艺第三版《雷雨》在前两个版本老艺术家们的指导下再度公演。由龚丽君饰演的繁漪、杨立新饰演的周朴园、王斑饰演的周萍、夏立言饰演的鲁侍萍、白荟饰演的鲁四凤、张万昆饰演的鲁贵、孙大川饰演的鲁大海和徐白晓饰演的周冲。

  第二版和第三版的繁漪由同一个演员龚丽君饰演,她也是曹禺偏爱的、那个“最雷雨”的角色。

  身为导演的顾威认为,坚持现实主义的演法是北京人艺的传统,“观众可以通过第三版《雷雨》看到某种标准,看到最接近曹禺原著的精神状态”。

  沪剧版

  沪剧《雷雨》是沪剧传统的经典剧目,1938年由施家班改编成沪剧,主演有金耕泉、施春轩等。1954年,张承基、宗华先后将沪剧《雷雨》改成演出本。近年,由曹其敬执导、宗华改编版的沪剧《雷雨》也多次上演,沪剧版有着“最忠于原著的舞台版本”之称。

  芭蕾舞剧

  1981年,上海芭蕾舞团将《雷雨》改编成芭蕾舞剧上演,芭蕾舞剧版保留了原剧的八个人物,曹禺本人对这版演出评价很高,认为每个人物都跳出了“性格化的舞蹈”。

  “没有鲁大海”版

  1993年,王晓鹰导演曾在当时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了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排戏前,王晓鹰当时在中戏的导师徐晓钟带他去北京医院见了曹禺。曹禺对王晓鹰说:“这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但是很有启发性,这能让《雷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它已经很旧很旧了”。

  梅花版

  2003年,为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徐晓钟导演了“梅花版”《雷雨》,由梅花奖得主共同演绎,每一幕都会换一组演员,观众可看到三个“周朴园”(王卫国、魏积全、宋国锋),三个“繁漪”(肖雄、高侠、夏军),三个“周萍”(濮存昕、康爱石、陈希光),三个“鲁侍萍”(张九妹、刘美华、王丽云),四个“四凤”(肖虹、杨春荣,另两位为特邀演员)。

  明星版

  2004年,制作人叶惠贤运作了一个“明星版”《雷雨》,一时风头无两。此版由陈薪伊执导,达式常、濮存昕、潘虹、蔡国庆、雷恪生等人主演。“明星版”结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赋予戏剧更人性化的色彩,突出命运主题。

  歌剧版

  由上海歌剧院创作的歌剧《雷雨》在2001年先以音乐会形式亮相,2006年被搬上歌剧舞台。作曲家莫凡同时是剧本改编,他在潜心分析剧情、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和舞台行动,揣摩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深层情感,把握剧本立意精神和风格特色的基础上,凝练人物形象系统和主要情节线索,充分发挥歌剧艺术的特性,将音乐与戏剧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演出同时具有戏剧的张力和音乐的魅力。

  纪念活动版

  2014年《雷雨》发表80周年,林兆华和马福力这两位中国和瑞典的重量级导演也拿出了他们版本的《雷雨》。林兆华强调,他的《雷雨2014》“不是戏”,而是一个纪念活动。甚至在节目单上,他的身份也从“导演”成了“活动策展人”。《雷雨2014》全剧长一个多小时,围绕主人公“周朴园”展开,情节保留了原作中的几个重场戏。舞台是极简的现代风格,并有室内乐团现场伴奏。

  1957年吴回导演电影版

  吴回导演的1957年版《雷雨》以五十年代香港电影感时忧世的中联精神,承传了原著以封建家庭为社会压抑代表的脉络。原著发生于一天之内的四幕剧,情节高度浓缩,本片却改编成直叙体裁,时空横跨二十多年,又加添好些枝节,拉长了剧情,例如以周朴园与侍萍私通后产子开始,突显了在封建家庭腐朽的氛围下周朴园妥协的理所当然。

  其中李小龙饰演次子周冲,虽然戏份不多,倒颇称职。

  1984年孙道临导演电影版

  在众多版本《雷雨》中,人们最熟悉的还是云集了当时中国电影一线的明星阵容由孙道临、秦怡、张瑜、马晓伟等人主演的电影版《雷雨》。导演孙道临不仅把曹禺的《雷雨》成功搬上银幕,还在剧中饰演周朴园。

  讲不完的曹禺,演不尽的《雷雨》,经典会永存人们心中……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