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2016文艺发展>正文

回顾2016中国话剧:自信

2017-01-17 阅读: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收藏

  由中国作家网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新剧本杂志联合推选的2016年度国内优秀话剧作品为:《玩家》《从湘江到遵义》《共同家园》《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罗刹国》《时间森林》《二马》《启功》(排名不分先后)。

  2016年中国话剧发展总体状况良好,以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代表的国营院团继续引领风潮,发挥了舞台艺术的标杆与导向作用;民营剧团依然保持着创作的活力、惯性与韧劲,以对于市场的适应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地。整体演出市场保持了供求平衡,稳中求进;经典、改编、原创、实验剧目各有收获,各显风采。

  回望历史 关注现实

  近年来,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倡导、资助和扶持下,话剧原创剧目明显增多,各地院团也十分重视从创作源头抓起,集思广益,积极努力,增强创作实力,提升剧本水平。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与上海剧本创作中心从全国调集有创作实力的剧作家和青年创作人才,正加大力度助推有经典潜质的重要剧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中心、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重点院团都设立了艺术委员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下大力量提升创作水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原创剧目《玩家》,以“十年磨一剑”的真诚态度,通过讲述一个与古玩收藏有关的京味儿故事,展现了古玩收藏与世道人心之间微妙的镜像关系和人情世故。故事的结构和情节具有《茶馆》式的风格和韵味。

  中国革命历史向来是话剧创作的选材宝藏。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演出的《从湘江到遵义》以叙事体、群像戏的方法,多场面、多角度、多声部地展现革命历史的雄浑壮阔,革命历程的艰苦卓绝,革命领袖、普通士兵、随军群众的人格、胸襟、气魄,题材宏大,气势恢弘,悲壮豪迈。

  这一年,一些话剧发展相对较弱的边远区域,同样显示了创作演出的生机与活力。云南话剧院的《护国忠魂》,展现了蔡锷将军与复辟帝制的封建势力势不两立,用一腔热血捍卫共和的英雄事迹。西藏话剧团演出的《共同家园》,展现了乾隆年间的西藏勇士远赴宁波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当英国人劝降他们时,声称他们是藏人,不必为汉人卖命;西藏勇士则慷慨陈辞:我们是松赞干布的子孙,我们也是文成公主的后代。最后喋血沙场,含笑九泉。

  2016年3月,由国家话剧院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京拉开帷幕。邀请了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40余家国有院团、民营院团、社区戏剧团体的26部大剧场剧目和24部小剧场剧目在京演出。此次邀请展在坚持以“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为宗旨的同时,开掘历史、关注当下,剧作内容更为多样,艺术手法较之于以往则呈现出更多元的探索,现实题材的剧目比例也有所增加。国家话剧院《杜甫》以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为时间线,刻画了一位“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诗人形象,展现了一代儒生的政治理想在大时代中惨遭幻灭的悲凉。安徽省话剧团演出的《徽商传奇》讲述了主人公程梦溪从柔弱书生变为成功徽商的传奇经历,以戏曲意象对话剧舞台的融入式展现,表现出话剧民族化、现代化的新趋势。山东省话剧院推出的大型历史剧《孔子》把孔子请下神坛,还以血肉,展现其毕生理想、人文情怀和文化担当。此外,杭州话剧艺术中心的《生命密码》、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的话剧《北梁人家》、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去往何处》、西安话剧院的《麻醉师》等则分别以当下现实为题材,在讴歌人性光辉的时代正能量的同时,不忘思考社会急剧变革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塑造有典型性、有正面社会意义的普通民众。

  由胡薇编剧、唐烨导演的话剧《启功》一改文人剧既有的思路,以小细节、小故事彰显启功先生的大情怀、大智慧,以平淡、宁静、细腻的情节叙事展现启功先生宽容豁达的精神世界,衬托出创作者敬畏传统、坚守尊师重教的责任与担当。

  演绎经典 创新呈现

  在中国话剧原创力普遍匮乏的当下,从国内外经典小说、影视、诗歌中汲取戏剧养分来浇灌贫瘠的创作土壤,成为当下院团、编剧、导演的稳妥之选。这一方面可以保证剧目生产的艺术质量,一方面则可以凭借经典作品的号召力,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戏剧生态。因此,在2016年北京的戏剧舞台上,莎士比亚、汤显祖、老舍、易卜生、契诃夫、迪伦马特、达里奥·福、贝克特、丁西林等国内外名家的改编剧目纷纷亮相,为原创力持续低迷的北京话剧市场再度注入新活力。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白鹿原》以黄土高原上白、鹿两姓半个多世纪的家族纠葛、历史风云变幻的图景,展现出一部苍天厚土般的雄浑史诗。由歌队吟诵和民俗风情展现出来的演出风格古朴、苍凉,浓烈。《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由丁西林所作短剧《一只马蜂》《酒后》《瞎了一只眼》三部分组成。三部剧均以婚恋题材为主,再现了民国时期人们的爱情观和婚恋观。机智风趣的幽默下透显出带有民国情调的高贵优雅,为当下的喜剧舞台带来了一缕淡雅幽香。同样讲述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民国故事的还有《二马》,它以一对中国父子在英国伦敦的奇遇,在京味幽默和英式风趣之间展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个体的兴衰沉浮和无尽的人生况味。根据军旅作家马晓丽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催眠》,把目光聚焦在三位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身上:心理医生、作家、某部队排长,通过他们的相遇,完成一次人性的发现和良知救赎的心灵之旅。

  国家话剧院在去年年末推出的《长子》《比萨斜塔》《爆米花》《罗刹国》,前两部是俄国戏剧,后两部是英国戏剧和黄维若创作的新剧。在四位青年导演的努力下,各具特色,颇受欢迎。这些剧本文学性强,叙事角度独特,富有人文情怀和剧场效果。

  在中规中矩忠实原著的改编作品之外,另一些改编之作,则力求在经典与现代中寻求新的艺术表达。如为纪念费穆先生110周年诞辰,由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小城之春》,用一种刻意压慢的戏剧节奏、大段的舞台停顿,来扩大人物心理的内在张力,让观众在时间的停滞里感受主人公对于沉闷生活的无望等待。而他导演的《万尼亚舅舅》,靠光影的明暗营造出舞台空间,简约而充满隐喻色彩,独白式的对话,缓慢的节奏,让舞台沉浸在一种挥之不去的19世纪的优伤与苦闷之中。林兆华导演的三部改编剧目:易卜生的《人民公敌》、迪特里希·施万尼茨的《戈多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则带有不拘一格的即兴化色彩。

  保持童真 坚定自信

  中国儿童剧近年来发展迅猛,国营与民营演出团队各显身手,各自争取到自己相对固定的观众群和市场空间。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儿童剧《彩虹》没有因袭以往把戏剧焦点集中在贫富差距上,而是以大爱情怀,重点展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知识背景下,孩子们共有的淳朴天性以及对未知生活的憧憬、对亲友的爱与理解、对未来世界的探索等等。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红缨》以王二小的故事为原型,努力开掘红色历史题材的当代价值,发挥小英雄自身的壮举对于当今儿童的启迪教育作用。《时间森林》则以童话寓言剧的形式,展现儿童世界对于时间、空间、快乐的遐想。

  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于暑期举行,以“点亮童心塑造未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历时49天,汇聚了美国、罗马尼亚、立陶宛、日本、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的25家儿童戏剧团体,呈现了一场儿童剧国际交流盛会。此次共有46部中外优秀剧目,共计演出215场,惠及观众16万人次,除北京主会场外,在济南、成都、宁波同时设立了分会场。此次戏剧节的展演剧目包括中国儿艺童话剧《马兰花》、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益智趣味儿童剧《小吉普·变变变》、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儿童剧《小王子》、中美合作“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和北京丑小鸭剧团儿童舞台剧《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北京儿艺大型恐龙童话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以及西班牙欧蒙斯剧团儿童剧《影子神偷》、罗马尼亚坦达利卡动画剧院木偶剧《你是谁?》等。其中由国外经典名著改编而来的诗意童话剧《小王子》,让孩子们在小王子的传奇故事里,感受爱与责任、关心与呵护、悲伤与喜悦的可贵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美国蒙大拿州米苏拉儿童剧院去年下半年互派艺术团项目,被列入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清单。本届戏剧节还首次设立中日韩亚洲儿童戏剧板块,并继续依托“国际戏剧沙龙”与国内外同仁,分享创作经验和智慧,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将中国儿童戏剧节打造成为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洞悉最新创作动态,把握演出市场走向,聚焦中国儿童戏剧事业新发展的专业性行业盛会和知名品牌。

  借鉴中外 放眼未来

  2016年,国外演剧团体和引进剧目纷纷来华,在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首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北京青年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两岸小剧场艺术节、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北京喜剧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等国有院团的邀请展和各大戏剧节上,来自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立陶宛、罗马尼亚、波兰、意大利、挪威、马来西亚等世界顶级院团携带着它们的优秀剧目纷纷竞相展演。

  2016年恰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在致敬“莎翁”系列演出中,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带来了三部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登台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威尼斯商人》;立陶宛OKT剧院颠覆想象力版的《哈姆雷特》;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在“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第六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上的压轴之作《理查三世》;克拉科夫老剧院的获奖剧作“没有李尔”的《李尔王》;英国TNT剧院创作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暴风雨》《驯悍记》;意大利都灵国家剧院在北京喜剧艺术节上,带来的莎翁经典喜剧名作《皆大欢喜》;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Live)在“莎士比亚单元”里接连放映了《哈姆雷特》《李尔王》《奥瑟罗》《皆大欢喜》四部莎翁名剧。而在第四届乌镇戏剧节上,丹麦共和剧团&虎百合乐队的《哈姆雷特》、罗马尼亚锡比乌龚剧团的《暴风雨》、香港爱丽丝剧场实验室的《哈姆莱特机器》也纷纷以现代手法演绎莎翁经典。在国外剧团此起彼伏对莎翁纪念的声浪中,国内戏剧团体也在此次对外交流的开放空间中,积极展开着响应国际的艺术对话。如在繁星戏剧村举办的“永远行走的莎士比亚演出季”中,上演了原创浪漫爱情音乐剧《莎翁的情书》和话剧《福斯塔夫狂想曲》等。由国家大剧院联袂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首次制作的话剧版莎翁名作《仲夏夜之梦》、新蝉戏剧中心制作的话剧《暴风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的《驯悍记》等也纷纷亮相。

  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演出中,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孟京辉执导的新创话剧《临川四梦》备受瞩目。该剧以《南柯记》为主线,将《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予以穿插表现,通过独具特色的孟氏解构,在梦与梦相连的起承转合中连接古人情感与现代哲思。在上海,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英国壁虎剧团联合制作的舞台剧《惊梦》,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提炼出“梦”和“爱”的主题,经重新诠释也取得了不俗反响。

  备受关注的“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第六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虽移师天津,但其新闻的热度、观演的激情、剧目的话题性却丝毫不减,在京津两地掀起了一波双城观剧的热潮。此次邀请展推出了立陶宛国家剧院的《英雄广场》、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的《前线》、波兰华沙新剧团的《阿波隆尼亚》、波兰华沙多样剧场的《殉道者》、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的《理查三世》、波兰NET Theatre剧团交互式戏剧《藏匿》、波兰华沙跨大西洋剧团的《卡尔·霍克的影集》等当下欧洲最具实验性的前沿剧作,加上每一场之后举行的演后谈、研讨会,引发了戏剧界关于当代西方剧场美学的探讨。

  对照成绩 寻找差距

  虽然2016年的演出数量依然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是总的来看这是一个积累、积淀的艺术年份,有亮点,但不灿烂;有热度,但不突出;有不错的作品,但欠缺经典的高度。尽管在剧场形式上出现了“直面戏剧”、“浸入戏剧”、“形体戏剧”、“叙事体戏剧”、“IP戏剧”、“多媒体戏剧”等多重探索,但是仍然存在深入生活不足、感悟人生不透、反映时代不准、表现生活不够等问题。以至于选题思路狭窄,主题思想模糊、人物形象扁平、戏剧叙事简单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一,艺术思想应当进一步开放,解决重大理论问题。艺术思想的活跃是创作思维活跃的前提和保障,戏剧家们不应当畏首畏尾,原地打转,理论模糊化、思想平庸化等问题应当解决。

  其二,人文内涵需要加强,人民性应当鲜明。一些戏剧创作者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对艺术表现中的善恶、是非、美丑缺乏辨析力和评判力,有些戏剧人文内涵和思想价值不够丰富深厚。

  其三,戏剧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新公式化、概念化、简单化倾向。必须尊重艺术规律,重视主体创作者的权利。现在的一些戏剧,领导出选题,商家来投资,作家出稿子,专家出建议,参与者众,意见分歧,有时候也让主创者云里雾里,无所适从。

  其四,导演中心制虽有好处,但过犹不及。目前在戏剧导演方面存在着重场面、轻人物,重新创、轻打磨,重技术、轻艺术,重守成、轻创新的问题。

  其五,目前话剧的表演功力、魅力有弱化趋势。话剧演员过多参与电视剧演出,已然对舞台艺术产生了负面影响。演员站在舞台上,缺乏剧场定力,台词不清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心理线索、情感线索的断裂时有发生,肢体对情绪的感应力、表现力不足,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六,加强戏剧批评的文化自信。近年来,随着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以及一系列文艺评论工作的开展,文艺评论的队伍建设、实力和成绩有所展示。但是,评论界也出现了重外国戏、轻本国戏,重保留剧、轻新创剧,重大剧场戏剧、轻小剧场戏剧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外国戏剧往往褒之惟恐不及,却以贬低本土戏剧为能事,这显然是艺术重心偏移所带来的问题。

  年复一年的戏剧发展,如一条大河滚滚向前,此间尽管有旋涡飞溅,有洪波翻卷,但是它的势能却是一如既往,不舍昼夜,不断前行。

(文/宋宝珍 尤里)

 

  延伸阅读:

  2016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亮点

  2016年影视产业年度报告

  2016年文化走出去发展报告:文明互鉴新景观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