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2016年的冬天注定是不平凡的。11月的最后一天,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时间回到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两年多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们也处处能感觉到文艺界的新风尚、新气象。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
这一年,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态度进一步端正,服务人民的意识不断增强,奢华浮躁的风气明显改观。社会各界普遍反映,作家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强了,主动深入生活的多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文化活动更丰富了,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描写人民、讴歌人民的艺术家占据潮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位居主流。
从2016年4月份开始,中国作协陆续组织作家分别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九军团、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重走长征路,寻访长征的历史遗迹,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感受长征精神,接受灵魂洗礼,触摸长征胜利80年来的时代巨变。5批次150余位各民族知名作家、网络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先后踏上了长征路。
“走和不走有很大区别,”作家宗仁发说,“走的时候获得了现场感,很多史实虽然通过书本已经知道了,但在现场感受到鲜活的历史细节,对作家重新思考人生、生活、文学,甚至对写作观念的修正都有很大帮助。”
“为了推进书法教育工作,我走访了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每到一地,广泛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说。为配合推进“中小学生书法进课堂”,在中国文联支持下,中国书协和教育部相关部门合作,实施“翰墨薪传”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工程,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障书法教育持久有序推进。
中国文联积极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各会员单位的广泛响应。中国杂协以艰苦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为重点,组织慰问演出活动。“我们推动杂技艺术工作者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服务人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杂技创作成果。广大杂技工作者也通过活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说。
青年作家霍艳2016年5月赴南疆采风后收获良多:“年轻一代作家大多迷恋于个人经验和情感书写,缺乏在幽暗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的能力。这些要通过深入生活来弥补。广大作家应像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说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以创新精神创造文艺精品
这一年,艺术创作生态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工作者精品意识越来越强,杜绝浮华,静心聚气,发挥工匠精神,一点一滴打磨,一遍一遍推敲。围绕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文艺界举办一系列文艺活动,精心组织“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2016年,热播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高尚人格,砥砺奋进的精神品质,彰显了信仰之美。《彭德怀元帅》的剧本创作前后历时1年半,几易其稿,字数累计达100万。回想起创作这部剧的过程,编剧马继红说:“就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也是灵魂接受洗礼的过程。在创作中,我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神奇的感觉,那就是我与剧中人融为一体了,我的心会随着他的心脏而跳动,我的情感会随着他的喜怒哀乐而变化。”
文艺创作者积极探索艺术创新,新的文艺形式和样式勃然兴起。暑期档的《大鱼海棠》从《逍遥游》《山海经》等古籍经典中汲取灵感和创意,以引人入胜的中国画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细节,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全新审美体验。书法、绘画、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等领域,同样创作成果丰硕,活动丰富多彩。
“我们不要盲目去追求奖项、票房。一部好剧、一位好演员、一个好团队,他们存在的价值不能仅以票价、票房来衡量,那些主动走进剧场的观众,他们的反响、他们的口碑才是真正的评判标尺,这也就是总书记所说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说,“我们认真地创作,精心制作有品质的剧目才能让观众信任;我们能够给观众新鲜的、意想不到的内容和惊喜,才能使观众对我们产生期待。”
以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这一年,文艺家们运用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国文艺的吸引力、感召力,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成为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的自觉。
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开播。国际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事,摆脱了孔子形象刻板单一的窠臼,让孔子从“至圣先师”的神坛回归生活。中英合作的制作方式,是对孔子“和而不同”理念的一次饶有趣味的表达,也是对“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的积极探索。《孔子》的成功是近些年来带有中国审美的文艺作品走向世界的缩影。
2016年岁末,起点中文网与美国一家以翻译中国网络小说为主的网站宣布合作,签署十年翻译和电子出版合作协议,初步达成20部作品的合作共识,开启了中国网络小说对外输出的新模式。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青睐。青年评论家吉云飞认为,这足以证明它拥有着成为世界主流文艺的潜力和代表中国参与全球文化战争的实力。“对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广泛吸收了古今中外、网上网下各种文艺资源,并在近二十年发展中凝聚了中国青年的共同智慧,饱含着这个时代最丰富的信息和元气,同时深刻地影响了数以亿计中国读者的中国网络文学,我们应该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2016年9月23日晚,在罗马尼亚广播音乐厅鼎沸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深圳交响乐团圆满结束了为期三周、横跨三国五大重要音乐节的欧洲巡演。所到之处,深圳交响乐团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听众场场爆满,好评如潮。这既是一次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旅,也是一次中国声音、中国梦和中国正能量的传播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以前我们谈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时显得缺乏自信,像是先敞开门透过门缝儿看看外面的情况,再羞羞答答地走出去推介自己,这主要是我们对自身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缺乏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鼓起勇气、增强自信,同时也必须强化文化软实力当中的硬功夫。”多次赴欧美国家演出的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说。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专题·2016文艺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