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舞蹈评论>正文

舞剧《家》:传达原著精神,创新表达方式

2018-07-20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洁琼 收藏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的参演剧目之一,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的舞剧《家》7月12日至13日在云南昆明上演。该剧改编自巴金的同名小说,以高家大少爷觉新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家庭的故事。通过两场婚礼、两场葬礼,揭示了美丽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主题。

  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对该剧所呈现的原著精神和艺术风貌表示肯定。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蒙小燕说:“该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特别能够打动人。”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王佳敏说:“舞剧《家》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家》这部名著,传达了《家》的核心精神。”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说:“高老太爷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可是这部戏从头到尾都没显露出他的模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让人印象深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指出,《家》的结构清晰明了,现实和虚拟手法的运用也比较成熟,能够让观众感觉到整个舞剧的强烈年代感,感受到过去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特别是对女性的摧残。

  在剧中人物的选择上,专家们认为《家》很有新意。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马文静指出,该剧以觉新作为全剧的核心,同时舍弃了觉明,保留了觉慧,让人们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看过了舞剧《家》,就读懂了中国的苦难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会有更深的感悟。”云南省“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科带头人徐梅认为,舞剧《家》选择了两个性格鲜明又有反差对比的角色,一个是循规蹈矩、传统的觉新,一个是积极向上、进步的觉慧,在结构处理上非常明确,选择和取舍非常到位。不过,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指出,这部剧还存在“两张皮”的问题,也就是觉新和觉慧作为并行的双线,如何能够更好地交织在一起。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我们在改编文学原著时所进行的取舍,涉及主创人员对文化、历史、人性等的把握,还包括编创者的立场。”《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张萍说:“我们在对名著进行改编时,一定要辨别和选择其核心事件。叙事的力量来自于核心事件的选择,核心事件如果没有选择好,即使想用具体的动作语言进行弥补,也无济于事。”

  吕艺生指出,《家》这部作品是20世纪西方现代舞出现以后,我国编导吸收其中的表现主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后诞生的新现实主义作品。而新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也造就了该剧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独特性。冯双白说:“如何在我们的舞剧创作中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是今天中国舞剧创作最重要的突破点。”蒙小燕指出,在这部作品中,相较于更为丰满的女性形象而言,觉新、觉慧的形象都还不够鲜明、突出,缺乏成长过程的叙述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

  对于剧中的舞蹈动作设计,专家们指出,整部剧是有序、唯美的。群舞突出了封建势力的压迫感,而到了独舞、双人舞的时候,又是非常安静、流畅和舒缓的。但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认为,双人舞的个性还不够突出,“找到非常准确的象征性或者意象性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其重要之处就在于我们不知道《家》的故事情节时,就能通过双人舞感受到剧中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关系。”对于“丧葬舞”一段,多位专家指出可更精简、凝练、沉郁一些。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田露认为,“丧葬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当一个时代结束时,要有无声胜有声的震撼,而不能表现得过于喧闹浮躁。吕艺生同样指出:“动作、场面太‘满’,会不利于观众思考。好的舞剧要强调‘品’,要动静结合,有空间让观众安静下来进行思考。”

  舞剧《家》中对地方音乐元素的运用,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川剧一出来就把人抓住了,高腔一出来就给人四川的感觉。”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所长欧建平说。但专家们也认为,虽然这部剧对川剧、高腔的使用非常精彩,使舞剧的地域特色极为鲜明,但整体音乐的过于强烈,使得音乐的对比性减弱,没有为人物与情节的塑造与烘托起到足够的助力作用。

 

  延伸阅读: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用昨天的故事,舞出今天的英雄赞歌

  我是谁?舞蹈剧场《我》给出80后一代的思考

  舞剧《金蝉塑与糖人宝》 :制造一场“老北京”之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