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天文上规定,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今年寒露交节是10月8日(农历九月初八)4时33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指到了这个节气,气温进一步降低,草木上的露水不仅发白,而且非常冰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民间称“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这时,中国各地已全面进入秋季。北京一带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是四野萧瑟、时见早霜,渐渐进入初冬了。
看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来宾”指鸿雁大举南迁(“随阳”)以及中途休息(“宾”即住宿);“雀入大水为蛤”指雀鸟进入海中变成蛤蜊(深秋天寒,很多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水里出现大量蛤蜊,贝壳条纹和鸟的很相似,便以为它们是鸟变成的);“菊始黄华”是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诗中把这三件事都写到了。
“寒露”时节,天气干燥,寒凉渐重,“凉燥”是其特色。这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所以要注意预防感冒和流感;老年人还要警惕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等发作。抵御秋燥最简单的饮食补充方法是:“朝饮盐水,晚服蜂蜜”,这样既可以避免脱水,又可以预防便秘。
俗称“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寒露正是这样一个交替时节,穿衣要适当加厚,所以“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民间还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说明这时不要再像夏天那样赤脚或穿凉鞋,以防寒从足生。
另外,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会在人们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导致心情抑郁。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的良方,今年寒露的第二天就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北京人有重九登高习俗,景山、八大处、香山等都是节日登高的好地方。最后,我们欣赏一首宋人郭印的《秋日即事》:
篱边准拟嗅清香,
菊蕊真同佛斋妆。
屈指重阳能几许,
夜来寒露已为霜。
重阳节民间除了踏秋登高外,还有吃重阳糕、赏菊花等活动,诗中说,重阳节已是很近,寒露为霜,说明快到下一个节气“霜降”了。
(文/王玉民)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