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美文•艺象>正文

花朝到,百花笑

2016-04-06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瑞华 收藏

  百花是春天的主角,是这个季节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在柳绿花红、色彩斑斓的春天里,关于花儿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何况在百花生日的时候呢。花朝节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曾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花朝节以其丰富的习俗和清新浪漫的气质,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美感的节日,它体现了人与大自然无比亲密的关系,寄予着人们对美好自然和生命的向往。

  节期

  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有农历二月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三种说法。据宋代《翰墨记》载:“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清代秦味芸的《月令粹编》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清《镇洋志》、《清嘉录》中均记载花朝节在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的说法见于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二月望》:“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此外,各地花朝节节期不尽相同。成都以农历二月二十五为花朝节;云南大理白族将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定为花朝节,因为在白族神话传说中,这一天是百花姑娘前来朝拜众香国花王——山茶大姐的日子。旧时浙江绍兴、河南光山等地还有以二月二为小花朝节、二月十五为大花朝节的民间习俗。

  历史

  关于花朝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陶朱公书》。此后晋人《风土记》中也有如下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其中春序正中即农历二月十五日。据清《广群芳谱》所引,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

  花朝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盛行,始于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到宋代,《西湖游览志余》、《梦粱录》中都有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宋代以前,花朝节主要流行于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又增加了种花、栽树、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了民间各阶层。

  节俗

  祭祀花神 花朝节传为花神生日,所以各地多有此日祭祀花神的活动,但祭花神的方式稍有不同,有的是在花园中摆设花神之位,置酒焚香行礼,如辽宁海城、吉林东丰等地。更多的地方则是在花神庙中举行祭祀活动,如四川华阳一带,上海、北京等地。

  花朝节当天,人们不仅要前往花神庙向花神焚香献祭,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甚至还有盛大的花神庙会。如北京西南有花乡,此地有北京著名的花神庙。此庙始建于明代,庙门上悬“古迹花神庙”的匾额,前殿供奉花王诸神及各路花神的牌位。花农在农历二月十二都会到花神庙进香献花。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附近各档花会照例到此献艺,谓之“谢神”。南京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百花诞辰和九月十六菊花诞辰为祭神庙会之期,届时花农打着旗子,携香烛祭品到庙里顶礼膜拜,祈求花神保佑。

  花朝节的晚上,部分地区还有花灯出巡的习俗。人们提举着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这是延续白天祭祀花神的一种活动。

  悬彩赏红 花朝节有用彩色布条或红纸挂于花枝以为花神祝贺寿诞的习俗。《清嘉录》载,在江苏苏州,“(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虎邱花神庙,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

  赏红习俗,大约起源于唐代的护花幡。据唐人小说记载,唐天宝年间,有位叫做崔玄徽的文人爱花成痴,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一群百花仙子化为妙龄女子,入其园中,对他说原本欲迎春怒放,可因得罪了风神不得成行,请他帮忙解难。崔玄徽遵照仙子的指示,准备彩帛,其上绘日月星辰。农历二月二十一日(一说二月初一,一说二月十二日)五更时分,将彩帛挂于园中花枝之上。后来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因有彩帛护持,完好无损。后来,这种彩帛就被称作护花幡。喜爱花卉者争相效仿,因以成俗。

  踏青扑蝶 花朝节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吐艳,正是踏春赏青的大好时节。人们呼朋引伴,出城踏青。山西翼城一带,人们在花朝节携带酒肴,到郊外选地围坐,酣歌起舞,尽欢始归,称作“游春”。清《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曰花朝。幽人韵士,赋诗唱和。”花朝节有了文人的参与,更增添了浪漫气息。

  春草青青,蝶儿翩翩。扑蝶作为一种游戏,在古代十分流行。宋代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也载:“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开封民间也有举办“扑蝶会”的习俗。

  延伸阅读

  专题“节庆•艺境”

  http://www.zgwypl.com/zt/yiping/jq/type-89.html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