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本土非商业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山河故人》《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路边野餐》先后捧回重量级国际奖项;《刺客聂隐娘》一枝独秀 摘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老炮儿》《一把勺子》《西藏天空》《狼图腾》《闯入者》堪称年度扛鼎之作;《十二公民》《黄克功案件》《烈日灼心》为法治 建设奋力鼓与呼;《大同》《诺日吉玛》《心迷宫》深入开掘个体命运的时代内涵;《伞头和他的女人》《土地志》继续坚守农村电影的精神家园;《百团大战》 《战狼》始终饱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然而,骄人的成绩难掩其中的寂寞和孤独。各类媒体论及商业电影总有些欢呼雀跃,谈及非商业电影的瓶颈问题似乎兴味索 然。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不利于中国电影的持续健康发展。
非商业电影不能简单等同于艺术电影,它应包括一切公益电影、主旋律电影、纪录电影、实验电影、戏曲电影和少数民族电影等各种类型,应该是除去商 业电影之外,一切具有艺术情怀和审美理想的电影总和。从电影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看去,很少将电影机械地划分为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可以说,国内的这种分 类既不利于中国电影创作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电影传播的良性循环。环顾世界电影史,优秀电影是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有机统一体,他们实现了“有商业的 艺术电影”与“有艺术的商业电影”的深度交融,两者就像盐融于水那样,有味道却没有痕迹。这应该是电影艺术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民族电影文化自觉和文化 自信的表现之一,也是电影产业和电影事业走向和谐共振的表征之一。
正视非商业电影的创作问题
问题之一,内容的民族性和现代性有待深度交融。纵观年度非商业电影创作,《一把勺子》《山河故人》《老炮儿》都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敢于直面底层 现实人生的生存处境,敢于解剖社会发展的情感困惑,堪称一种为人生的电影艺术。然而,实事求是讲,它们在创作上距离世界一流电影还有差距,尚未实现民族性 和现代性的深度交融是根本原因所在。比如,《山河故人》前半部分寻根的民族性与都市的现代性水乳交融,遗憾的是影片后半部分两者出现了裂缝,滑向了现代性 的奇观叙事,于是,极具优秀潜质的电影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浮桥。《一把勺子》和《老炮儿》都在追问道德、规矩、信仰等文化传统失范的问题,但现代性的反思力 度功亏一篑,应在非理性GDP的强势塑造,或者是消费文化霸权支配的背景下,去反思文化传统失范的时代问题;应围绕信仰上重建中心、社会体系中重建秩序, 以及伦理道德上重建核心的视野去探讨失范问题,最终让电影艺术的审美现代性发力,去矫正社会现代性发展中的问题,这应当是优秀艺术的终极目标。
问题之二,作品的格局营造和气象追求有待提升。谈到年度非商业电影的格局和气象,当数《刺客聂隐娘》带来的震撼审美效应,侯氏电影对古典文化、 民族审美、现代独立思想的感悟恐常人难以企及,作品给人呈现出一种大格局和大气象,彰显了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检视年度非商业电影,一些作品的格局和 气象狭窄憋闷难以打开,一些作品的格局与盛世气象难以吻合,一些作品的文化软实力品质还有提升空间。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实属近年来不多见的优秀作 品,但是,与之前的《功夫熊猫》比较,前者在故事主题定位方面的格局不如后者更具共通性和包容性,在单位镜头内部思想含量最大化的审美气象方面略显粗糙单 薄,在道服化等细节方面没有讲究到极致完美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大格局和大气象。一些本土非商业电影创作者,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对作品的气象 和格局进行精细打磨,说得浅一些是浮躁功利心态在作怪,说得深一些还是骨子里缺乏艺术敬畏和文化自信所致。
问题之三,电影艺术和电影技术的匹配有待磨合。电影发展是技术和艺术协同创新的统一体,只有技术性进步没有艺术性飞跃,电影难以展翅腾飞,只有 艺术性进步没有技术性飞跃,电影只能裹足不前。当前,困扰非商业电影发展的问题,不是单一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艺术的进步难以和技术飞跃匹配的问题,艺术 观念老套、艺术审美僵化、艺术个性雷同影响了艺术品质的提升。比如,《伞头和他的女人》《土地志》等非商业电影都属于质量上乘之作,但局限性也很明显,基 本沿袭了传统农村影视剧的叙事模式,节奏缓慢、镜头呆板、造型陈旧、剪辑不畅、影像模糊等问题十分明显,缺乏一种借助新技术将农村电影拍成大片的个性表 达,缺乏一种与新技术匹配的节奏明快且镜头多变的个性叙事,任何的审美趣味都是艺术表达塑造的结果,随着农村生产生活的快节奏变化,农村电影的叙事也得迎 头赶上技术飞跃的步伐,来一场电影叙事的现代化变革。
解决非商业电影的传播问题
瓶颈之一,差异化影院应纳入文化强国战略。建立差异化影院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不应只停留在呼吁的坐而行道层面,应抓住电影繁荣的历史机遇尽 快起而行道。一方面,差异化影院可以改变当前商业影院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由“青葱观众”独享向“全民观众”普惠的升级,让影视这一时代艺术在名副其实中 担负起滋润国民心智的重任。借助分众化的思维,根据社区人口分布状况大体对号入座,少数民族聚居地可以设立民族电影影院;中青年集中地带建立少儿电影影 院;城乡结合部可以设立农村电影院线;大型厂矿社区等离退人员密集区应设立经典电影影院;大学城可依托非商业影院去平衡商业影院的营养失衡问题——这些差 异化影院有效打通了观众和非商业电影之间的壁垒,才可以形成各种题材类型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真正让非商业电影的艺术营养润泽国民情操。类似于《西藏天 空》《塔洛》《小鸭快跑》等优质非商业电影,苦于没有差异化影院的舞台,使得好媳妇却无缘见公婆。另一方面,差异化影院是对国民素养整体提升的一项战略举 措,应提升到文化强国战略高度去认识和实施。在文化历史悠久的西方国家,大街小巷布满了音乐厅、图书馆、影院和教堂等文化栖息地。试想!如果我们国家的差 异化影院能够在祖国大地星罗棋布,那么国民对于电影艺术的欣赏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电影艺术就像阳光、空气、水分那样,随时随地滋润着中华儿女的茁壮成 长。
瓶颈之二,观众美学素养的培育不能忽视。首先,创作者应提供有生活、有真情和有引领的故事内容。用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用植根于民族和时代文化 的生活故事,用雅俗共赏的艺术手法,给观众不断奉献色香味俱全的美餐,以此去培育观众的美学素养。倘若只能奉献有毒食品,不仅反映了创作者的无能,也败坏 了无辜观众的胃口。其次,影视美学素养的培育应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在中小学应取得与音体美一样的艺术素养教育位置,应配备专业的影视教师和专业的教材,从 审美的高端去孵化孩子们的媒介素养。在视觉文化主导的电子媒介时代,从小形成的影视艺术素养,深刻影响着未来一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实践方 式。再次,利用评论家引导、影院沙龙、社区文化讲坛、网络论坛、新媒体客户端等综合形式,广泛立体培育大众的综合素养,像《黄克功案件》《百团大战》《诺 日吉玛》等非商业电影,与国民的法治素养、家国情怀和伦理担当密切相关,无疑是国民素养培育的最好教材。未来中国梦的实现,不只是物质硬实力的发展,更重 要的是国民素养软实力的质的飞跃与提升,人民思想、观念和信仰等核心价值的凝聚,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走向。
瓶颈之三,政府调控和市场规律应相互唱和。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生产,应遵循市场规律本没有错,但电影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生产,是一种具有审美 的意识形态,因此,电影发展不能任由非理性资本助推其野蛮生长。当前,在热钱助推下一些没有底线的商业片屡见不鲜,优质的非商业电影却捉襟见肘,商业电影 的高票房此起彼伏,非商业电影的传播却没有舞台。某些商业电影堪称有毒食品,却大行其道,一些非商业电影是典型的绿色食品,却上不了千家万户的餐桌。种种 矛盾和问题由来已久,困扰着中国电影的整体健康发展。有的人坚决反对政府去调控电影市场,主张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现在看来市场有着自身的盲区和误 区,一味地听任市场的指挥棒,真不知会再生产多少搬神弄鬼的垃圾作品,真不知要将历史毁到何等惨不忍睹的境地,真不知会给青少年带来多少精神雾霾。可见, 政府调控和市场规律不是对立关系,应在默契互动中形成两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非商业电影的进步点赞。同时,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日后中国的电影市场才会百花齐放、大树参天。
延伸阅读:
专题“2015年文艺发展盘点”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