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文艺发展的大背景下,儿童文学因其受众的量之大、面之广,以及其读者身份的特殊性,受到了特别多的关注甚至是 挑剔。这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是好事,有市场才会有动力,有批评才会有提升。在经过了10年“黄金发展期”后,儿童文学界也意识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似乎来到了 一个分叉路口。今后的路怎么走?中国儿童文学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走向世界,在世界儿童文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问题已经进入到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 人的心里,正在形成越来越清晰的答案。
反思“黄金十年”的热潮
2015年7月,中宣部和中国作协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是近年来专门针对儿童文学的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重要会议。其意 义在于,在这样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把活跃在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中的老中青少四代作家和发展迅速、成绩斐然的31家专业少儿类出版社的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学 习和认识儿童文学发展的大形势,交流和研讨各个领域的状况和问题,探讨儿童文学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新任务,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中宣部和中国作协还共同举办了一期儿童文学作家编辑研修班,精选了全国44位创作活跃的优秀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和33位全国专业少儿出版 社的骨干编辑参加。这些活动和举措,让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社备受鼓舞,对实现由数量和销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以品质为主导的模式“转型”的意识更加强烈, 在儿童文学界掀起一股反思“黄金十年”的思潮。如何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儿童文学界已经在做种种努力和尝试。比如,湖南省成立了儿童文学学会,编辑出 版了《湖南儿童文学史》,并且首次在毛泽东文学院举办针对儿童文学的专题班;浙江省组织召开了新生代儿童作家群研讨会,把省内近年创作突出的几位青年作家 作为一个群体亮相,对他们的创作进行真诚的批评,促进他们的成长;湖北省一方面继续与省市图书馆合作举办公益讲座大力推广儿童文学阅读,一方面大力推动儿 童文学评论;陕西作协举办了全省儿童文学作家培训,受到儿童文学作家的欢迎;安徽省成立了儿童文学委员会,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作家到自然保护区深入生活。
种种迹象表明,创作的沉淀、批评的促进、出版的自律,正在成为儿童文学界迎接新的“黄金十年”的共识。
一个专栏引起的思考
具体到2015年儿童文学创作的收获,首先要说的是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的《人民日报》“繁荣儿童文学大家谈”专栏。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 版人,分别从创作、批评、出版三方面,对当下儿童文学现状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把脉。高洪波的《“三心二意”作得天真诗篇》把儿童文学创作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形象地总结为“三心二意”,即童心、诗心、爱心和感恩意识、敬畏意识。文章以多年写作的智慧和幽默的笔调,讲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根基性问题;李敬泽的《儿 童文学的再准备》则是对整个栏目所谈到的现象和问题的一个总结,对儿童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明确而诚恳的建议;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杨红樱、刘先平、 薛涛等作家从各自写作出发,分享创作经验,从中可以见出儿童文学创作的特质;李学谦谈到出版和传播对儿童文学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儿童图书的出版特别 需要兼顾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徐德霞、方卫平、朱自强等就儿童文学“系列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评;金波的《理论批评当积极介入儿童文学》直面对 儿童文学的质疑,热切呼吁文学理论批评多关注儿童文学,提出加强理论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些文章在儿童文学界和文艺评论界都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在加大儿童文 学的批评力度,发挥文艺批评激浊扬清、指导创作的作用上,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比较突出的几个创作现象
2015年,儿童文学创作中几个突出现象值得关注。一是绘本的快速发展,出版数量激增,阅读火爆,质量也在上升,成为今年儿童文学的一大亮点。 梅子涵和满涛的《麻雀》,秦文君和刘洵、弯弯、徐晓璇的《秦文君温暖绘本》系列,白冰和江显英的《换妈妈》,彭懿和九儿的《不要和青蛙跳绳》,黑眯的《辫 子》,亚东和麦克小奎的《跑跑镇》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绘本新作;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2015年继续推出了一批优美的绘本,比如麦子和朱成梁的《棉婆婆睡不 着》等,蒲蒲兰绘本馆今年推出了朱自强和朱成梁的《会说话的手》等新作。这些绘本注重绘画风格与文字意义的搭配,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 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在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悟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在加强儿童文学批评方面颇有实绩。辽宁儿委会与《当代作家评论》合作推出了一期中国儿童文学小辑,效果不错;一批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出 版,如韩进《童心密码——为孩子选择文学》、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概论》等一套世界儿童文学研究丛书、方卫平主编的《童年的栖居——儿童文学卷》等。这些 理论专著将会为我国儿童文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是在社会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潮中,儿童文学创作也捧出了一批反映抗日战争的作品。战争与儿童,永远是一个探 究深邃人性的主题。今天享受着和平阳光的少年儿童如何体会战争的残酷,体会战争年代儿童的生活状态,进而懂得珍惜、懂得敬畏,是儿童文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曹文轩的《火印》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草原为背景,以一个孩子和一匹战马的故事为主线,再现了与那场导致我们民族浩劫的侵略战争有关的历史记忆,以及它所 带来的个体与民族创痛。小说从人性的角度对战争中的中国人、日本人进行思考和审视,发人深省;史雷的《将军胡同》从儿童视角写抗战时期,北京城里皮影戏班 子的父女、前清八旗落魄子弟和富有又爱国的姥爷一家三类人的命运,透视沦陷区不同阶层人们的思想、情感和遭遇,展示了那一特殊年代广阔的生活画面;“烽火 燎原”系列抗战题材原创少年小说首批8部作品,包括张品成的《水巷口》、肖显志的《天火》、牧铃的《少年战俘营》、汪玥含的《大地歌声》、王巨成的《看你 们往哪里跑》、毛芦芦的《如菊如月》、毛云尔的《走出野人山》、赵华的《魔血》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日本侵略者的残忍狡诈以及在侵 略战争中艰难生存和成长的少年们。小说从孩子的角度书写抗战,更加突显出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这一命题。该系列小说特别注重以史实为创作依据,保证了小说 在历史叙述方面的可信度——这也是历史题材小说的一个重要品质。
成长主题再添佳作
少年儿童是一个人的重要成长期,关于成长的故事也就成为儿童文学的一大主题。金波的《婷婷的树》在简单的故事里蕴含了生活的不易和人生的无常, 把深刻的道理讲得纯净而易懂,体现出老作家的写作功力;张炜的《寻找鱼王》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宏大母题寓于一个“渔王”的形象中。在这个特别的成长故 事里,主人公最终学会的不仅是生之技巧,更是生之哲理,生之真谛;赵丽宏的《渔童》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小说以孩童的视角直面那段特殊历史记忆中的罪与 罚,并尝试通过童年的路径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救赎;徐玲的《全世界请原谅我》同样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救赎的故事,把当代少年的生活际遇与网络时代普遍的青 少年成长问题相结合,在切肤的感悟中带领少年读者思考和追寻生活的真实意义与真切方向;陈晖的《我的名字叫豆豆》把目光放在单亲家庭这样一类特殊孩子身 上,试图以成人的智慧帮助孩子正确应对生活的烦恼。
当下儿童的生活是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通过阅读这类作品,大读者们可以从中领略当下儿童的生活乐趣,小读者们则可以寻找同龄人的共同语言。 张之路的《弯弯的辛夷花》讲述了六年级女孩儿徐弯弯一段有趣的校园经历;殷健灵的《不一样的暑假》写一个大城市的孩子到乡村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收获了不 一样的友情;薛涛的《大富翁》讲述了3个少年因为不同的原因流落在大城市,尽管生活困苦,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坚强的信念,最终几个少年陆续回归正常的校园 生活,但这段经历已成为他们成长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彭学军的《森林里的小火车》里,回乡下过暑假的男孩罗恩顺着一段废弃的铁轨发现了藏在山林深处的蒸汽小 火车,并由此引出父辈和祖辈关于创业、梦想和守望的人生遭际,自己也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阿来的《三只虫草》写的是藏区普通牧民家庭的男孩桑吉的生活 经历,小说气象广阔,写出了孩子所理解的今天西藏人的生活状况,很多关于现实的描写发人深省。
童话和幻想小说一直是儿童文学中最受关注和欢迎的一类。汤素兰的长篇童话《笨狼与小红帽》把经典童话人物放置到新鲜的场景,用孩子们熟悉的人物 讲述关于家的温暖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王勇英的幻想小说《巫师的传人》以优美的广西山水和神话传说带领我们走进神秘的巫师世界,纠结千年的恩怨与现代社会相 碰撞,所不变的仍是爱与勇气的主题;马原的童话《湾格花原》是一部富含穿越、冒险、成长元素的童话。作家创造了一个史前地球的全新场景,用一系列有趣的故 事告诉孩子生活的哲理。
童话无论多惊险,总有一种温暖作底色。比如萧袤的《茧屋》里的同学情谊令人感动;孙玉虎的《遇见空空如也》把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具象为一个空空 如也的房间,逃离房间其实也是帮助自己渡过失去至亲的难关的过程;汤汤的《一只小鸡去天国》用温柔的方式帮助孩子坦然面对生活中谁都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死亡,这也是童话应该带给孩子们的精神力量;小河丁丁的长篇童话《水獭男孩》面对的是孩子的孤单,这是现在独生子女的一大问题,一份温暖的友情可以化解多 少孤单;麦子的中篇童话《大熊的女儿》突出了亲情对人的精神支撑,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都是一样的。
2015年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值得关注的还有梅子涵的散文集《绿光芒》、郑春华的系列低幼故事《小饼干和围裙妈妈》、李姗姗的儿童诗集《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母兔》《狼谷炊烟》、虹影的小说《里娅传奇》等,不再一一列举。
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一是青年儿童文学作家需要沉淀。出书快卖得好对作家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但是书出得太容易了, 便缺少了潜心钻研提高的过程,对年轻作家的成长并不好。二是儿童文学刊物在萎缩,优秀的短篇作品缺少发表渠道,从而限制了短篇作品的发展。三是作品表现的 年龄段在下降,对少年读者或年龄段稍高一些的读者有所忽视。四是题材仍不够开阔,校园文学仍占大部分,而与少年儿童精神成长同样息息相关的历史、军事等题 材的作品还很不够。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