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电影高歌猛进,市场捷报频传,不断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仍面临着娱乐狂欢当道、文化价值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日前在京召开的电影《启功》作品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如何立足传统文化,实现国产电影的人文精神复归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今年是国学大师、书画家、教育家启功逝世10周年,根据其生平事迹所改编的电影《启功》预计9月10日起在全国上映。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过去做文化电影是“以文载道”,而此次电影创作是“以人载文”。“塑造好一个人物,可能就传达了一种文化,启功先生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哲学。”
影视剧作家、评论家赵葆华认为,电影《启功》在内容上是经典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艺术表达手段从容不迫、波澜不惊,叙事风格郑重端庄,“也是一种文化品格”。
然而,在商业电影主导观众审美旨趣的当下,将启功这样的传统文化大家以电影视听的方式进行表达,本身就有难度。对此,中国传媒大学艺术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认为,《启功》这部影片不是以戏剧性取胜,而是以德为主线、以情打动人。
戴清表示,人物传记片像邓小平、周恩来这些政治家、大事件的戏剧冲突性强,更容易表现,而文化大家静水深流,则很难。“电影《启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整部影片叙事上的魅力张弛有度,也是该片作为艺术电影的一个重要的成绩。”
电影出品人俞剑红说:“人物传记不能形式大于内容,要从故事本身,用细节去阐述和表达这种平凡中见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文化大家的学术造诣。”
“文艺界有很多大家,我们电影、电视剧对这些还要加强关注,青少年需要这些文化英雄来引导、感召他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说。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