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美术报》”,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msb.zjol.com.cn/html/2021-05/01/content_3928286.htm?div=-1)
中国水彩画专业的教育在国内美术院校教学建设上探索了几十年,从传统认知到现当代性的表达,院校水彩专业教育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几代人前仆后继地进行着教学的探索,他们沿着前人摸索的线索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水彩专业人才,为中国水彩画壮大了队伍,增强了实力。
颉元芳(内蒙古艺术学院) 那达慕之四 110×150cm 纸本水彩 2021年
第三届学院的品格——中国“学院水彩”学术研究展暨全国高校水彩画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又一次集结了全国二十所高等美术院校的水彩画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和水彩画专业研究生,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大型的学术展览及研讨会,持续推动全国各大院校水彩专业的教学建设及学术交流,将“学院的品格”打造成为全国高校水彩画学科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这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我们明确表达的一个态度,不仅是对学院教育的思考,也是全国各大院校水彩画教学的成果交流。
在经过无数院校教师的艰苦探索与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中国水彩画专业已构建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从本届展览征集到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各院校教师作品在水彩专业研究及学术性上比以往都有了很大进步,学生组的作品则在探索性、实验性和当代性上,继续展现出年轻人活跃的思维能力,不断拓宽水彩画的边界,使之充满无限的可能。从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水彩画专业人才的日渐壮大,水彩专业技法的日趋成熟,以及学科领域的日渐拓展,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值得肯定的。
水彩画专业目前有很多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交流展览,有强调多样性、实验性、地域性、风格化、精神性等各方面的内容,其论点也涵盖了对绘画性的认知层面。我们已经感知到中国水彩正逐渐步入客观的“图像”时代,“图像”开始在各个大展中占据中心地位,各种图像交流也更频繁,交融也更深入。但绘画与图像是普遍联系的,每一个“图像”显像的点均会追溯到一个最终的主体意识——绘画再现,因此,不同主体意识下的“图像”也加强了与图片的对抗,图像与绘画各自丰富、完善、互用、巩固,以使水彩艺术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的院校水彩专业也应调整自身的“图像”意识,以应对未来的教学发展,应让学生对“图像”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面向多样性与实验性的研究,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
陈坚(中国美术学院) 塔吉克姐妹 151×102cm 纸本水彩 2019年
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现情感也不是问题,只要找到客观对应物从主观认识层面去表达。所谓客观对应物,即指能触发某种特定情感的、直达感官经验的一系列实物,再通过“绘画性”对“图像”赋形,希望通过这种“绘画性”营造的“图像”指向一种自律、质朴、细致、丰富、内敛等为特征的“图像”,这也是当今“绘画”与“图像”的“自我关照”的姿态,即使不清楚它代表什么,也会懂得它具有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在鼓动着,并感染给观者,例如当今学院在校学生利用“图像”对抗“绘画”的姿态。因此,不同“绘画”展现的神态也会指向不同的“图像”,从而表达明确的主体意识,人们在不同的主体意识下去构建、丰富、包容和发展自己的“绘画”与“图像”。不同的主体意识也会有自己偏好的客观对应物,说到底,评价这些客观对应物的好坏,也是依据其是否能更好地体现主体意识。而在本专业中,更好的体现主体意识就必须依赖最恰当的水性艺术表达。
借由“学院的品格”这个平台,我们得以有机会检验前期教学与实践研究成果,发掘并展示好的思想观念与实践方法,树立优秀榜样,为水彩专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声音和导向。“学院的品格”是一项具有文献意义的工作,它除了展示当今院校具体的教学成果之外,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中国水彩专业教育发展的事实。未来中国水彩的发展,需要基于当代背景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行不断的重新解读,这个当代背景囊括了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必须去思考的一切问题,包括自然的、社会的、人性的、时代的诸多要素,每一种要素又可能表现出无数具体各异的形式,它们皆应成为我们考量探讨的目标。
将“学院的品格”嵌入学院绘画艺术概念组合中,中国水彩画教育就应该是具有自身独立性的。因此,与其说水彩画专业的艺术可以在大美术中得以确认,我更加认同作品的品格与当代性的表达是隐藏于水彩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之中的。它可能是一种自我精神的表达,也可能是对水彩专业、方法论及逻辑性的实验诉求,或是对水彩专业美学价值的探寻,它是内在的、丰富的,告诫我们中国水彩专业教育不止于“水彩”,当有更深远的意义。
白露洋(湖北美术学院) 隐秘的角落-1 75×75cm 纸本水彩 2020年
基于“学院的品格”对中国院校水彩专业的教育与研究也仅6年的时间,还需要一定量化的积累,并将展览与研讨的成果在水彩画专业教育和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项目,基于地域性的相关教学研究,也是一种动态的、深化推进的过程,需要在教学、科研、课题、实践及展览交流中结合起来,实现多层次的扩展,为中国水彩画专业的教育,甚至为中国美术界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作者:陈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