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用壁画表现儒家礼乐观念

2021-02-0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郑荣健 收藏

  (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10203/index.htm?page=/page_5/202102/t20210203_530160.htm&pagenum=5

 

用壁画表现儒家礼乐观念

——画家王征的传统情怀

  用壁画的形式,怎么表现传统儒家的礼乐观念?在儒家先圣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为传承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这里兴建了尼山大学堂和其他一系列配套设施。在尼山大学堂的礼厅里,记者看到了由画家王征创作的大型壁画《儒家礼乐图》。

《儒家礼乐图》(壁画局部) 王征

  壁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而这种“向壁而画”的形式,在现代公共文化空间中,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得到延续和发展。王征就是这样的一位画家,审思传统文化,将观念入画,把这样的壁画带入到了现代人的眼前。2016年,还在创作委约事宜的接洽阶段,王征就对尼山大学堂的空间环境进行了考察,开始阅读研究《礼记》《仪礼》《周礼》等大量文献资料,准备壁画创作,并于2017年确定了用《启蒙礼》《师礼》《冠礼》《婚礼》《乡饮酒礼》5幅壁画分别表现相应礼仪内容的构思。

  “每个主题的细致内容,内容构图、形象塑造以及相互之间的组织关系等,都需要我自己从古代文献中了解和提炼。”王征告诉记者,为此他绘制了大量的图稿,特别是壁画中每个人物的动态形体结构,先是在速写本上画图稿,然后在素描纸上创作线稿,也画一些色彩小稿,“色彩小稿主要是探索色彩的基调、人物服饰及形象的表现技法”。经过一年多的构思揣摩、探索尝试,王征于2018年正式开始创作,至2019年10月先后完成了《启蒙礼》《师礼》《乡饮酒礼》的创作。他透露,按照计划将于2021年春季完成《冠礼》《婚礼》的创作,届时5幅作品将形成一个有关古代儒家礼仪的整体审美表达。

  “礼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仪式化、形式化实践,5幅壁画既有各自的内容情景,又彼此呼应,连缀为整体,即以中央的《启蒙礼》为起点,继而展开《师礼》《冠礼》《婚礼》《乡饮酒礼》,构图上强调每幅画的特点,但整体上又有对称的形式,从而形成变化的韵律和形象动态的呼应关系。”王征介绍,整个壁画取意“诗三百”,采用满构图方式,创作了近300个人物形象,以正面画的方式来塑造,突出中国文化中“正直”“谦和”“善良”等内涵。在表现技法和色彩运用上,则用“以线造型”方式来表现传统的意味,突出“礼”的庄严感和仪式感,“要有春秋时期质朴的色彩与质感,又要有符合时代主题的辉煌华丽”。

  除了画家的身份,王征还是一位对龟兹文化有颇深研究的学者,曾长期在各地石窟临摹研究壁画。“这样主题内容完整表达的壁画,是古代未有遗留的,因此缺乏参考,需要自己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而春秋时期人物形象的塑造形式和表现技法,要协调整体与细部、统一与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也非常考验画家的历史文化修养和审美创新能力。”王征坦言,在创作《儒家礼乐图》的过程中,由于壁画创作的特点要求,对画家个人的意志和耐力也是一个考验。但以往到处跑田野、蹲石窟的经历,让他练就了能迅速进入创作状态的本事。他透露,用壁画的形式来表现、传承和弘扬儒家礼乐文化很有意义,也希望完成《儒家礼乐图》后,继续创作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系列壁画。

 

  (作者:郑荣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报》新闻部副主任)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郑荣健专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民族歌剧《红流澎湃》:个性抒写铸就岭南风格(郑荣健)

  话剧《生死24小时》:展现抗疫斗争中的中国精神(郑荣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