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聚焦新时代美术理论构建

2020-11-2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 收藏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崛起的新时代,自觉与自主开展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的任务刻不容缓。青年学者是中国美术理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他们不仅是未来中国美术理论的建设者,也是对当代美术发展前沿最敏感、对现实境遇最有发言权的参与者。2020年11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承办的“新时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系列:青年美术论坛(第二届)”在上海美术学院举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韩陈青,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政府参事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汪涌豪,著名美术理论家吕品田、张晓凌、杭间、张敢、徐虹,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上海市美协秘书长丁设,上海大学艺术创作处处长廖志豪,以及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大学等教育研究机构的4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主持。

新时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系列: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现场

  夏潮在开幕式致词中语重心长地对青年理论研究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认真学习和系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并用于指导艺术实践与研究。习近平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地位、职能、任务都提出了详细论述,这应当成为我们今天从事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二是要认真研究和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是具有独特审美内涵和思想观念的文化结晶,当代文艺研究者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和弘扬要将其置于传统文化、置于革命文化、置于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加以审视,这对我们推动当下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要关注现实、关注当下。与第一届相比,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增加了“理论建设”与“美术批评”板块,凸显了本届论坛对美术理论、美术创作与艺术现象的介入与评价,体现了鲜明的现实意识。夏潮强调,美术作品不仅是满足审美需要,更是深刻参与民族精神建构的重要力量。只有开展严格意义上的文艺批评与美术批评,将真正优秀的作品推上历史舞台,这个时代的美术经典才会产生,这是我们需要共同肩负的时代责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在开幕式上讲话

  聂清代表上海大学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与感谢。她指出,此次论坛是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的新的形势下,围绕当代美术理论、中外美术交流和比较、中外美术史论、当代美术批评多个领域进行的理论深耕与拓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美术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主体特征与文化自觉。李超宣读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与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发来的联名贺信。信中指出,作为中国美协理委会学术建设的常规项目,此次论坛立足中国美术发展的战略性思考,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学养、思想引领和智库服务,面向新时代的历史发展,为全国青年美术理论人才的培育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社会服务,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术推动与对话的机会。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致词

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宣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与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的联名贺信

  尚辉在致词中表示,本次论坛的许多成果都聚焦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梳理,尤其是对那些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图像与文献展开深入的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汇集,从中国现代美术史的角度搭建了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框架,尤其是一些聚焦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理论认识,无疑会对当下正在展开的各种美术创作工程产生理论上的引导。本次论坛还有诸多论文成果,涉及对中外美术史学以及中外美术交流的专题研究,这显现了当代青年学者广博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问功底,一些入选论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美术展开了纵横交错的历史钩沉与互动交流的文脉梳理,展现了美术史学研究中此前较少涉足的领域,这是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打开了艺术史学的新研究视线。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致词

  作为此次青年论坛评审专家代表,吕品田对当下青年美术理论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透析:一方面是美术研究的“碎片化”问题。时下的研究成果普遍呈现出沉湎于琐屑表象和细枝末节的记述,片面推崇考据,淡化理论,否定规律,呈现出缺乏总体观照和普遍意涵的“碎片化”倾向。这种琐碎零散的微观研究趋向,使艺术史研究缺乏对历史全面而整体的观照,或者被以风格史、形式史、文化史、心灵史、精神史、观念史以及符号、象征和仪式解读等微观研究所解构;另一方面,是对艺术史本体研究的“疏离化”问题。对跨学科交叉、多领域拓展的研究方法的过度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方法迷失”“问题迷失”等问题。

  青年美术论坛是中国美协为推动美术理论工作发展举办的重要系列活动,每3年举办一次。自2017年在广州举办首届活动之后,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本届青年论坛萃取了2017年第一届举办以来这3年中青年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本届青年论坛变第一届自由投稿为专家推荐,专家由中国美协理委会成员和全国重点美术院校专家组成,涵盖了几大重点美院以及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共推荐成果66篇,经报请中国美协艺委会审核并公示。后经中国美协专家数据库抽取专家为终评委员,最终评选出20篇为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的优秀论文成果(入会资格论文)(点击查看)。本届论坛成果真实地反映了当代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在史学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并在史学研究方法论上具有崭新的开拓,这些可喜成果都代表了此次论坛的学术高度,因而此届论坛堪称当代青年学术研究成果的最高展示。青年美术论坛的重任就是要通过当代青年学者兴起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理论的研究,希望青年美术论坛能为全国美术理论学科发展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推进中国美术理论的当代建设发展。

 

  延伸阅读:

  敦煌艺术研讨,开启“一带一路”美术创作新视角

  “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逐梦70年 | 邵大箴: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互相促进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