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广东美术馆迎春花木主题展,“云看”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云听”中华艺术宫系列好课……2月以来,我国美术馆界相继推出大量优秀在线展览,以图文、视频、全景、3D虚拟展厅等形式介绍展览、直播探馆等,赚足了眼球。同时,美术馆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也开始试水在线模式:藏品赏析、展览解读、艺术家创作谈、创意“微”课堂……它们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快速传播,使人们的艺术文化生活呈现出新面貌。其中,“云服务”迅速成为美术馆创新展览和公教形式、吸引更大范围关注的主要路径与平台,“云游”成为美术馆数字化发展的广袤天地。
云上共享:更便捷、更均等
“在网上看展览简直太方便了”“感谢数字技术让人类文明和优秀文化离我们更近”……疫情期间,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全国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发起50场线上展览,为公众奉献了一场云端“文化盛宴”。中国美术馆“向医务工作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医护题材作品欣赏”、中华艺术宫“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中国美术奖作品巡展·上海”、江苏省美术馆“戏里风华·馆藏皮影与戏曲绘画精品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大地花开——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安塞农民画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等展览各具特色、各尽风采,收获众多网友点赞。
江苏省美术馆是疫情期间我国最早开展线上活动的美术馆之一,至今已发布60多期微信展览。早在1月24日,该馆即率先推出“春节不出门、在家看展览”系列微信大展,其中既有“大桥的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等优秀经典展览的回顾,也有结合疫情策划的“生命的力量——历史上的经典抗疫主题系列展”“新中国宣传画中的爱国卫生运动”等具有明显主题性、时代性的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3月19日恢复有限开馆后,该馆重新调整年度展览计划,根据不同展览的特点,分别采取线上展、线下展或线上线下同步展出的方式,让展览找到自己的“伯乐”,也让更多观众通过合适渠道欣赏到优秀作品。
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等推出的网上虚拟展厅受到公众好评。如山东美术馆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齐白石特展”等4个重量级展览进行全景化拍摄,并配以语音视频导览,观众在电子端跟随指引进入展厅,轻点屏幕就可以选择最佳观展角度。而作品的细节也可放大观看,说明牌上的内容也清晰可见。“观众通过手机屏幕就可‘打开’山东美术馆的大门,方寸之间,与美同行。”据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介绍,虚拟展厅一经上线就收获了大批粉丝,展览浏览量均过万,其中“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更是创下了“5万+”的浏览记录,观众纷纷留言对美术馆闭馆不停展的“云服务”点赞支持。
当前,各地美术馆正按不同地区的风险等级和政府防控指南陆续恢复开放,但“云游美术馆”“云上展厅”等服务不但没有停歇,还将越来越丰富和多元。相信疫情过后,美术馆数字化资源的开放和服务将会从数量及质量上大幅提升,成为其常态化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提供观展便利。
深度美育,从线上到心上
线上展览的人气,也再次彰显了美术馆、博物馆在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如何完善和发扬美术馆的美育功能,一直是业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如今,凭借网络提供的便利,“到场”已不再是美术馆普及美育知识的门槛和局限。
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在微信公众号持续推出的“藏品赏析”,可谓实力科普名家名作,一展中国近现代艺术创作的风华;中华艺术宫微信公众号通过“在线‘听’讲”“轻悦读”“每日一画”“思想发声”等栏目传播艺术知识,诠释艺术内涵,讲述“海派文化”的前世今生;烟台美术博物馆通过“纸艺汉服”“创意拼贴画”“插花”“扎染”等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视频体验课程,探讨线上公教的开展……
烟台美术博物馆线上微课堂之教你做衍纸
烟台美术博物馆线上微课堂之教你做纸艺汉服
“考虑到市民疫情期间的文化需求,我们着力围绕美育普及,选择大家易学、易懂又实用的扎染、插花等手作课程进行设计,专门录制小视频网上推送,受到公众欢迎。仅3节课程的浏览量已经超过1万人次,这是美术馆线下课程远远不能企及的。”烟台美术博物馆馆长张硕介绍,美术馆开放期间的公教课程一般采用预约制,每节课程20人左右最为适宜,受众面较窄。线上公教课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传播范围,也扩大了受众人群。而随着烟台美术博物馆“微课堂”的迅速“走红”,许多兄弟美术馆也开始纷纷取经,部分没有师资能力的美术馆甚至将烟台馆的视频课直接搬到了自己的公众号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我们的公共教育课程怎样推广?怎样在当下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怎样拓展服务人群?无疑,此次利用‘云’传播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和探索。”张硕说。
同样,江苏省美术馆推出的“宋玉麟解读宋文治山水画”“徐惠泉解读齐白石花鸟画”“周京新解读馆藏明清山水画”等系列公教视频也受到追捧。“首先,这些展览本身的质量非常高,艺术性非常强,录制的释展讲解也都是专家、学者,他们通过深入浅出的生动表达,提升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其次,美术馆对线上展览作品和讲解视频进行了重新的编辑和剪辑,既有高清大图,也有局部细节图,并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让观者都能听懂、看懂。”在徐惠泉看来,此次线上公教之所以吸引大量公众,主要是顺应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能够以短平快、亲民的方式有效传播,但如果要把线上活动做得更有质有量、更有滋有味,就要避免内容同质化,找到自己的格调和特色。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在“大家说画”拍摄现场做展览导赏
紧跟时代,试水网络直播
当下,“云游”博物馆成为热词。尤其从2月以来,抖音、淘宝、腾讯、快手等互联网平台相继举办“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参与其中,网友反响热烈,单日观看量超过千万人次。日前,美术馆界也开始试水网络直播,部分美术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月15日晚,张望通过抖音直播,带领观众参观了山东美术馆的展厅、咖啡厅、文创空间、公共教育空间、阅读空间……通过现场介绍与解读,全方位解锁山东美术馆文化服务。疫情期间,该馆已在抖音平台推出多场公教视频直播活动,如“喜欢的大师油画挂在我家”“猫咪水彩插画”等,兼具互动性与趣味性、学术性与实践性,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艺术创作细节在镜头中呈现得特别清晰。而对于“如何选择绘画素材”“创作时的着色顺序和方法是什么”等专业问题,进入该馆“艺术云课堂”抖音直播间,也可一一得到解答。
无独有偶,“云直播看展”的成功试水也让江苏省美术馆看到了新的发展点。其自主策划的“戏里风华——馆藏皮影与戏曲绘画精品展”“一蓑烟雨——朱振庚艺术展”和“感悟生活——2019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家作品展”三场直播,吸引了200多万名网友围观,这一数字几乎是该馆两年参观人次的总和。“这次尝试更坚定了我们‘美术+云服务’的新发展思路,我们将继续尝试在新媒体平台拓宽线上服务内容、创新方式,力争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同互动,进一步扩大美术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为百姓提供一个一站式高端精品美术旅游线路。”徐惠泉说。
特殊时期美术馆的线上项目,旨在消弭地域、时空限制,转变传统观看艺术的方式,持续面向观众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疫情不仅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也让山东美术馆深刻意识到了线上建设的重要性。“只有紧跟新时代、用好新技术,不断拓展服务渠道、挖掘服务潜能,才能做出令公众满意的优质文化服务。”张望说,未来山东美术馆将持续在平台建设上着力创新、研究与开发,推动官网、官微、头条、抖音以及即将上线的小程序形成完整链条,打造线上活动常态化,将线下线上两者优势融合,对接用户需求,优化服务供给,提升观众体验。
山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片兆勇直播油画创作过程
山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崔艺直播授课水彩画
数字圈粉,创新才是王道
毫无疑问,创新是美术馆数字化发展的竞争力之源。数字美术馆不是简单地将线下展览、藏品、公教等搬到网上,而是要在视觉呈现、展品设计、观众互动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重新打造,是对美术馆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的全面考验。
近期博物馆的创新和成绩有目共睹。敦煌研究院的“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上线10天总访问量超500万人次;甘肃博物馆直播间实时在线人数最高达90多万,“一天参观量超过半年”;拥有1388年历史的布达拉宫首度直播,1小时内92万人“登顶”红山之巅,超过全年150万客流量的一半……这些亮眼的数字背后,其实蕴藏着许多耐人探究的细节。
敦煌研究院的“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营造用户看壁画的洞窟沉浸感
“碑林就是这么任性,让大夏石马这么珍贵的文物看厕所。”“李旦是六味‘帝皇’丸,家里六位皇帝,他本人也是妈妈武则天的贴心小秘书。”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白雪松用一部手机、一台iPad,在自家客厅, 创造了单场观看人数40余万、点赞500万次的纪录,使小众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迅速“飘红”。这些幽默而接地气的语言背后,是其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特殊的人物魅力,是以有趣的方式所讲述的好故事。由腾讯提供技术支持的“云游敦煌”小程序,观众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近距离欣赏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石窟建筑,还可“私人定制”壁画故事和智慧“画”语。这一“科技+文化”的方式,不仅让千年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获得了青年群体的喜爱和传播。600岁故宫的首次直播,也处处尽显细节的规划和科技的加持,将自身文化资源与科技、时尚、创意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源自其注重将文物、文化遗产活化。
博物馆的经验已经表明,广泛运用人工智能、虚拟漫游等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传输,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输出更多精品数字传播内容,多渠道传播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美术馆亦是如此。
目前来看,我国美术馆界的数字化还存在静态展示多,动态展示少;简单介绍多,深入解读少;利用传统技术多,利用最新技术少等短板,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疫情过后,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常规在线展览和直播必将失去吸引力,这时如何实力“圈粉”必将考验美术馆的策划能力。而能否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好的内容,能否借助科技手段丰富观众的线上体验等,也必将成为评价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窄播”到“广播”,从传统的线下解说到线上线下相融通,美术馆数字化发展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