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画的传承与发展

2018-11-09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刘荣 收藏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画也进入产业化、市场化、多样化发展阶段。10月25日至30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8全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展”在江苏南京举行。本次展览共收到应征作品1694件,涉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62个农民画画乡,最终选出146幅优秀作品参展。在展览期间举办的相关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农民画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展开了研讨。

  从农民画到民间画的概念变迁

  时至今日,农民画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称谓,然而,关于什么是“农民画”,却一直存在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为两派。

  其中一派从作者身份、职业出发,认为农民画就是“农民画的画”。例如,陈士衡在《农民画的特点》中提到:“农民画不是按绘画工具分类,不是按题材分类,也不是按社会作用分类……起初是按作者的社会职业分类的,即农民画作者是农民,主要读者是农民,内容表现农民、农村问题,表现特点是民族民间风格。”

  另一派从表现内容和艺术特征出发,认为农民画就是“画农民及其生产生活的画”。例如,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徐静认为,中国农民画是以中国“三农”为题材,为表现中国“三农”,为表现中国农民的审美理想、观点和情操,为表现中国广大农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创作的,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特点和民族性的画。徐静说:“符合这些特点的画,不管是谁画的,都应称为中国农民画,不符合这些特点,即使是农民创作的,也不应叫农民画。他画的是国画即叫国画,是油画即叫油画。”

  与上述两派观点对应,有人将农民画称为“素人绘画”,指没有文化又没有经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也有人因为农民画以乡村的生产生活场景为表现对象,色彩浓烈、淳朴清新并带有不同地域的乡土味,而称其为“乡村画”。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到一定时候,农民这一职业可能会消失,如果按照第一种派别的观点,“农民画”这一称谓将不复存在。所以,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提出,农民画应该改名为“民间画”或者“民俗画”,以适应创作主体身份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其实,不论是“农民画的画”还是“画农民及其生产生活的画”,其中心词都是“画”。自农民画诞生以来,全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文联、民协等与农民画紧密相关的部门和机构一直在为中国农民画鼓与呼,开展了为数众多的画展、培训、研讨会,并在发布的各种文件、通知中渐渐用“现代民间绘画”取代“农民画”。

  1987年秋,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正式定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1988年3月,文化部将陕西户县、上海金山、四川綦江、湖北黄州等45个县(市、区)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由此,社会上俗称的“农民画”有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这个官方称谓。

  不过,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农民画早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所以,在很多时候,农民画、民间绘画处于并用并存的状态。例如,1988年11月,陕西省文化厅、西安市文化局和中国美术报社组织发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学术讨论会”。

  农民画的发展与困境

  农民画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绘画艺术形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其政治宣传功能突出而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广。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工人画、战士画等,但都未成气候。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民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渐回归其文化艺术本质,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多样化发展阶段。然而,看似热闹的农民画在当代传承与发展中也面临不少问题与困境。

  其一,“非遗”申报面临困境。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民画只有24处,而且均为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徐艺乙曾指出:农民画,其实只是一个说法,并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是一个“画种”。这也是农民画没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一个根本原因,在省、市、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被列入或许是另有原因;再者,农民画的发展历史过短,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配合政治运动才产生的,不符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遴选条件。

  其二,地区发展不平衡。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农民画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等人指出:城市化进度较快的地区,如上海金山、广东龙门、山东日照等地,城市化水平较高,农民画发展获得了较好的转型,农民画的文化产品开发状况良好;城市化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如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形态保存较为完整,农民画具有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特色;吉林东丰、河南舞阳、河北辛集等地,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农民画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农民画的销售渠道相对闭塞。

  其三,传统民俗村落遭到破坏,农民画取材来源日渐减少。农民的审美世界及其艺术表达源于农耕生活经验。随着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镇居民,农村逐渐转变为城镇。农民画一般取材于农民的生产劳动或农村古朴的风景,传统的民俗村落是大部分农民画的创作环境。随着农村的城市化不断加快,传统的农耕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民俗村落遭到破坏,作为传统农耕生活及其记忆的艺术表达,农民画的取材来源越来越少。

  其四,农民画作者后继乏人,队伍老龄化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画作者扔下画笔,外出务工、经商。由于画作销路不理想,陆续又有农民画作者扔下画笔。赵薇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户县农民画变迁研究》一文中指出,陕西户县(现更名为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农民画作者队伍最鼎盛时期达2000多人,骨干近300人。然而到今天,大部分业余作者早已扔下画笔,目前的300多名业余作者中,仍然活跃于农民画领域、坚持创作与实践的作者也就几十名,而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多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已成熟的作者。

  城市化背景下

  中国农民画的发展路径

  中国农民画的发展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扶持和积极倡导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原文化部命名画乡、表彰优秀辅导员、举办展览,以及各级文联、民协等举办各种农民画、研讨会等举措,为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时至今日,江苏博里农民画、邳州农民画等已经成为知名的文化品牌,成为推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这些地区的农民画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创建农民画产业园区,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上海金山农民画在产业化方面堪称典范。2006年,金山区旅游局、枫泾镇政府、枫泾古镇旅游公司利用金山农民画的品牌效应,建立了“金山农民画村”,把全国各地有影响、有实力的农民画画家请进来。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画作者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而且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成为上海市的旅游文化名片。

  第二,建立产学研互动机制,推动农民画作品创新。由于农民画产生的历史较短,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与之紧密相关的全国性一级社会团体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1991年才成立。与农民画相关的图书也不太多,在当当网上以“农民画”为关键词检索,仅502种。与农民画相关的文章也不太多,在中国知网上以“农民画”为关键词检索,仅664篇文章。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产学研互动机制,加强对农民画作者的辅导和培训,加强对农民画的理论批评和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充实农民画的创作、技艺、渊源,使其理论化、专业化、系统化。

  第三,开发农民画文化创意产品,将农民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囿于经济水平与消费观念,当今中国真正能够消费农民画的机构和个人并不普遍,如果能够研制开发集艺术性、观赏性、装饰性、地域性等于一体的农民画文化创意产品,将农民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则可实现双赢。

  第四,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宣传推广农民画。传统的农民画的销售方式主要包括旅游景点、店铺销售和上门订购等,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微博、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众筹等新技术优势,采取“农民画+互联网”“农民画+众筹”等手段来展示、宣传、推介、销售农民画,实现精准营销。例如,陕西户县在淘宝网上开辟了号称“中国农民画最大店铺”的中国户县农民画大观园,受到海内外关注。

 

  延伸阅读:

  农民画家如何画二十四节气?

  阎文喜的油画艺术:艺术的色彩源于人民

  宋画: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巅峰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