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中国现代水墨的新语境
——中国当代水墨创作批评
徐 琛
当今中国水墨画坛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新文人画的辉煌历程、90年代实验水墨的探索和装置水墨的公众化等几个段落后,21世纪中国水墨实验和探索开始走向平静和沉潜。如何认真判断和思考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三大水墨实验活动经历的历程,如何回顾和总结20年里中国现代水墨出现的高潮和低谷,如何看待中国水墨今天形成的格局,如何看待中国水墨实验艰辛走过的风雨历程,如何为未来的水墨发展探索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是一个艺术需要的必然的延伸。
一、新文人画
新文人画在80年代西潮侵入时,选择一条逃避现实、躲进象牙塔的避让方式,以一种传统文人吟咏唱和的方式在激烈的文化激荡面前形成外在收敛而内在狂放的现代文人表达方式,并在中外文化产生激烈碰撞的时代潮中寻找一种回归意义上的中国文人书画语言,在架构和碰撞中形成一种独立于世和表明文化立场、传达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式。从乡村到田间,从书斋到画案,从笔下到画面流露出他们对乡土的真正热爱,对民族的情感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水墨实践中,他们秉承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水墨浸淫中、在书画唱和中、在文词往来中、在交往传递中,他们用行动、用书画、用词句、用笔墨、用语言、用符号来传递他们希望秉承和弘扬的中国人文精神,他们用他们传播的星星之火来聊慰现代人疲惫、焦虑、狂燥的内心,也用他们温润的语言、舒缓的节奏、流畅的线条、唯美的格调来张扬中国传统人文意识,他们在实践中、在行动中、在走游中、在潜行中、在似乎无边际的畅行中实践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接受与推广,也在似乎无规律的创作实践中体验中国传统文人寄情山水森林、游弋于江湖山川的壮志与雄心,在笔精墨妙的书画描写中传递中国传统的人文理念。
二、水墨实验
从80年代中国画面临危机开始,中国的水墨实验者开始试图突破中国的传统图式,寻找反映时代现状和矛盾冲突状态的表达方式,更在形式架构上突破中国传统笔精墨妙的追求,转而追寻一种能够准确表达时代特征和人物心理状态的语言。在画面大结构、大制作和大投入的创作过程中,画家追求一种扩大的气势、奔突的语言和扩张的态势,在形式上追求气势逼人、色彩浓重和画面语言的重组、架构,重新确立中国画的水墨语言标准,建构起具有中国当代特征的新水墨语言表达方式。他们象奋勇前行的斗士,也象东突西奔的困兽,更象一个敢于尝试失败的勇者,试图在水墨语言和西方色彩、构成之间寻找到桥梁,寻找到通道,建构起一个可以容纳西方与东方艺术精神的完美体系,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三、水墨装置
进行水墨装置实验的一批人,他们在观念上打破传统水墨的浓淡干湿、皴擦点染和笔线的勾勒、填色等,而在某种意义上,装置性的水墨作品已经突破平面与立体的界限,打破绘画与建筑的疆域,在语言和结构上开始突破固有的既定形式,在时空上延伸和拓展了中国水墨二维平面化的既有格局,打破二维、三维和四维间的明显结构界限,构架出崭新的绘画格局。他们尝试各种手段和方法,他们运用各种可能想象的手段,或是将他们能够想象到的手段尽可能一骨脑地放置到他们的作品中,不管是立体的或是平面的,不管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或者不管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普遍揉杂地运用于一个整体结构或者画面中,人工创造出奔涌狂突、气势磅礴、大气豪迈的空间气势。
四、分合流动
虽然,中国水墨三大领域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与区别,但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现代水墨已经远远地突破了原有的既定格局,打破了绘画区域的狭隘界限,在水墨传统、现代水墨和后现代的语言体系内结构出多元化的水墨语言体系。在各种水墨语言形式的探索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新文人画继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理解、消化,然后发扬光大,在塑造中国现代文化语言过程中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而新水墨实验者在水墨实践的前沿,扛起先行者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冲杀在水墨实验的残酷疆场上,进行着他们带有悲剧色彩的水墨实验活动。他们运用各种语言、各种媒材和各种手法,打破绘画语言的疆域,在尝试了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甚至无穷无尽地实验中,他们象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将岩石推到山巅,推到了山巅又重新开始,在失败之后重新再来,不断重复着、演绎着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故事。他们象殉道者般将水墨实验的大旗高高地插在中国水墨实践的山巅上,热切地盼望着接受来自社会、文化界各个方面的检阅、批评和修正。而水墨装置的实验者则将触角伸向最前卫的当代艺术形式,向与世界同步的现代艺术借鉴手段和方式,借鉴形式、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又娴熟自如地将他们已经谙熟于心的水墨语言与普通大众最能接受的现代的传达方式结合起来,用旧瓶装新酒,在语言结构上打破一惯的僵死的孤立的表达方式,采取挪用的手法将水墨语言放大和显现,力图寻求中国水墨语言根本性的突破。在看似夸张和突变的形式中,水墨装置和他们借用的表达手段蕴涵着无尽演变的发展的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实践重建和解构着中国水墨的新时代精神。
五、一条融合的道路
在水墨实验的道路上,中青年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在熟悉和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式后,再一次将探索的触角伸向中国古代传统或者西方现代派之后的各种新艺术形式,用凝练和升华的方式尝试着将他们理解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髓加以释读,或者将现代艺术的语言结构、惯常表达方式融合进中国水墨的整体架构中,借用西方的艺术形式和结构方式解读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核心,借用西方的语言模式来解构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传统,形成一种带有时代特征和时代心理反映的阐释形式和语言。在一条通往水墨实验顶峰的探索道路上,求索者不断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释读摆放在每个人面前的这本读之不倦和不断阐发新意的古代传统经典书籍,它让每个阅读者不断品味、不断反思、咀嚼和消化,它使得每个曾经浸淫在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学子品味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理解、那份新意,每个实践者又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来阐发出属于自己的释读语言。
六、分化、独立和前行
在水墨探索的道路上,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只有行动和实践让我们感受到终极意义和最终目的。殊途同归,虽然水墨探索者寻求的途径和方式都不尽相同,但他们最终的目标是那么的相同和一致。也许他们在“盲人摸象”的过程中,追寻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他们对水墨的理解各自有自己的方式,但他们最终对“水墨”这头大象的理解则真正带着自己的眼光,他们各自摸索出自己的水墨语言、水墨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他们运用自己的手段来理解和传达,并用一种自己完全能够驾驭的手段完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更用自己的崭新的语言和形式来完善自己的水墨体系架构。
三者并不互相排斥,有时甚至是相互跨越的。有参与新文人画的同时也参与水墨实验活动的,有参与水墨实验的也进入水墨装置领地的。他们互相交叉,他们互相融合,但在根本上,在水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各自秉承着自己的原则和手法,试图尝试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来改变中国水墨的一贯沉闷面貌,在新时代实现水墨探索的开拓、延展,真正实现水墨的现代转型。
新文人画、水墨实验和水墨装置的实践者都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在自己信守的道义上跋涉,他们各自是独立的,同时他们又是交叉和并行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跳跃、穿行,又同时在相互地关注和审视,他们互相砥砺、互相支持,虽然他们并不同时出现在一个天空,但他们共同结构和营造中国现代水墨的新语境。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