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学术体系的畅想与构建
——孙学峰《汉字形态论》评介
中国书法在历史上向来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学问,虽然魏晋以来开始强调其艺术性,但却从来都没有抛弃其字学的基础,所以,书法与汉字的关系非常紧密。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书法的创作与思考存在着一种过分夸大书法的艺术表现作用的倾向,有的甚至完全脱离汉字本体来谈书法艺术。书法到底是什么?书法是怎样形成的?书法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让我们对书法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书法形成的基础是汉字,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即使是在中国之外,也都是在借鉴汉字书法的基础上对其本国文字作了适当修改和加工,而形成所谓的书写艺术,有的则仍然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书写。如此看来,在从汉字到书法的走向和构建过程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过去,我们过多地关注汉字和书法这两个本体问题,而忽略了它们中间的过渡地带。孙学峰就是在关注这一中间地带的过程中,发现了思想世界里的“字中之天”。他的论著《汉字形态论》把这一问题归结为人的能动作用。他认为,汉字符号的生成是人的能动作用的体现,书法艺术的形成更是依靠人的能动作用:“人们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需要创造了汉字,使汉字符号诉诸与其他文字不同的表意形态;又时刻适应着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使用,通过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使汉字表现为不同的字体形态;更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提升融入其中,使汉字在后来衍生出的书法创作中形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态。”他的逻辑思维清晰,形成了他独有的汉字书法学术体系,而这一体系只有在能动的思想环境中才能被充分理解和融入。所以,孙学峰对这部著作的定位应该是哲学的,而不是艺术的。
这与他的学习和读书经历有很大关系。孙学峰的硕士和博士求学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所以他的学术基础是文字学,这在书法界是非常难得的。对于这一问题,书法家沙孟海早在四十年前就曾指出:“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实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当前书法界主张不一,无所折中,但如启功先生有学问基础,一致推崇,颠扑不破。回顾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上海滩上轰动一时的人,技法上未始不好,后来声名寂然,便是缺少学问基础之故。这点我们要注意。”沙老的话可谓振聋发聩,这是他五十年学书经历的总结。孙学峰受到北京师范大学丰厚学术氛围的浸染,之后,又师从欧阳中石从事博士后的学术研究,得到欧阳先生的肯定:“学峰从我问学,每作问题的研究,觉得他过去基础比较踏实,且有一定的深度。从我以来,思路已很见开阔,理序已经上道,相信他很快便有明显的成绩。”之后,他留校任教,跟随欧阳先生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教育与书法表现”的研究。作为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这部《汉字形态论》以14万字的篇幅,为我们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汉字书法学术体系。从汉字符号到汉字符号的生成,再到汉字书法艺术,在他的思维里,书法的形成是两个大的步骤和三个大问题,但是,细细读来,他是在一环扣一环地自问自答,对于很多看似平常的问题,他都给予了新的理解和分析。比如汉字的字体,对每一种字体的产生和发展,他都有自己的见解,而绝不是人云亦云;再比如对于汉字实用与书法艺术的协调、书法传统的承传和发展问题,他的分析让我们感觉到,似乎我们也曾这样想过,但是我们没有写出来,也没有能力写出来。因为这种理论的总结和提升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的,它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跳跃。所以,我认为孙学峰是少见的一直在思想着的学人。
孙学峰的研究是在探索从汉字到书法发展的中间地带,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我的感觉是他在做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际是在探索学术认知的未解之谜。孙学峰的研究不仅仅是在书法界,就是在整个学术界,也是做了有意义的探索,探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认知。他的研究让我们对于书法问题有了一种新的学理的思考和定位,为提升书法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作出贡献。我想,在这一过程中,他所付出的艰辛和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较少有人去思考这一问题,所以他能借鉴的也少,只能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文字学功底和书法学基础,在二者之间艰难探索和努力构建,更多的是构建,所以他的很多分析看似是商量的口吻,其实是一种学术论断。
在这一过程中,孙学峰对每一个问题的分析都显得慎重,因为这都是他从思想深处一个字一个字地提炼出来的。而这些,在长时间的求学和家庭生活的各种压力面前,都变成了他如泉涌一般的思想阵痛。欧阳启名是欧阳中石先生的女儿,她在序中说,“为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感动,为他的知识积淀之丰厚、思考维度之开阔而感动,也为他在逆境中的成长和成熟而感动”,可谓是巨大的理解。尼采说:痛苦是增进人生价值的兴奋剂,因为有了它,便会有美的幻想来做安慰调节,痛苦愈大,美与力量的发挥也就更大。我想,在本书的思考和写作过程中,痛苦是孙学峰不断前进的最大催动力量,如果没有痛苦,这部学术著作是无法完成的。
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在《汉字形态学》的论述中,人的能动作用最终是要落实到书写的实践中,构建汉字书法学术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书写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从汉字到书法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书法创作的展开,在未来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吕文明,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