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书法评论>正文

书法的“关系学”

2019-04-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中浙 收藏

  书法是从实用角度慢慢被赋予审美艺术要求的,而一旦被赋予了审美艺术的定义,书法的功用也就随之有了变化。变到哪里去呢?变成了道的附身,书法可以承载着道。中国的书法从最初的实用,最后走向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作用——作为落实道的载体。这也是书法在古代的一个重要作用,当然这个作用现在还照样有效。

  为什么这么讲呢?书法其实表达了中国文化当中的一种“关系学”,应该说书法是把中国文化、中国哲学要表达的语言,用最感性、最具体的线条表现了出来。说白了,书法就是黑墨跟白纸的关系,构成的关系多一点、少一点,直接决定我们的审美。所以用墨的浓淡枯润、线条的长短粗细、字形的大小、隔个距离,都是一种“关系学”,都是在构建一种关系。如果线条的长短粗细、用墨的浓淡枯润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字就不好看。所以书法当中用墨的浓淡枯润、线条的长短粗细、字形的大小、隔个距离等各种关系,处在最佳、最和谐的时候,也就是最美的一种状态。这种关系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儒释道三家文化,我觉得无非就是两个字——关系。如果在这两个字上功夫下足了,中国文化就会一目了然。这里说的“关系”不是走后门,搞关系的那个关系,而是你与周边事情的处理关系。比如说儒家,孔子讲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白发苍苍,从平民老百姓到皇亲贵族,一生当中,你一定要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人打交道,把跟这五种人的关系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在单位里,跟领导搞好关系;在家里,跟父母搞好关系,跟子女搞好关系,跟先生、夫人搞好关系;在外面跟朋友搞好关系;兄弟之间也搞好关系,那你这个人做事情就会无往而不利,就是达到了孔子心目中圣人的状态。关系处理得好不好,是儒家判断一个人书有没有读通的标准。宋代有一个宰相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读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这是什么意思呢?只要你把《论语》当中各种关系理解得恰到好处的话,你在社会上做事情就会游刃有余。

  道家也是如此,先讲老子。如果一个人能够跟自然搞好关系,把自然界的规律拿过来,运用到人事上面去做事情,这个人就会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一个神人的境界、得道的境界。庄子讲,一个人的寿命完全可以“得其天年”,就是可以活到125岁。庄子说怎么样才可以活到这个岁数呢?大家去读一读《庄子》,尤其是专门谈养生的《养生主》,里面说得很清楚,跟自然搞好关系,按照自然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所有的行为,就可以活到这个岁数。《养生主》开篇就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那把刀用了19年,杀了上千头牛,刀锋仍旧锋利无比。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庖丁下刀的时候,已经把牛的自然纹路搞得清清楚楚了,了然于胸,闭着眼睛切下去,都知道肯定会在肉最柔弱的地方,而绝对不会碰到骨头。所以他杀了上千头牛,这个刀刃照样锋利无比。参透了庄子讲的庖丁解牛,你就可以长寿。这也是在讲关系。

  佛教文化更是讲关系。在面对美色、名利、地位、佳肴的时候,佛教告诉你哪些东西不能要,更不能要得过分,哪些东西可以要,要多少才是合适。你不能乱要一通,那是不行的。不是你该要的你还要,那会要出毛病来的。要把握一个该不该,一个度。该不该,也是在处理一种关系。明白了这些,你就不会患得患失、烦恼缠身。佛教其实是在告诉你怎么样处理好与美色、名利、地位、佳肴这些外物的关系。可以说整个儒释道三家文化全是在讲关系两个字。我刚才讲书法里的关系,其实就是最直接、最感性地把中国哲学当中、中国文化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具体落实了下来。所以,书法这门艺术,是代表中国文化精粹的一种艺术。

  由此可以看清,书法为什么能够从最初的实用功能,上升为“道”的载体。然而在当今中国,我们不用考书法了,写论文也不需要用毛笔写了,书法的这个最重要的实用功能都不具备了,大家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书法远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越来越远了,除了作为一门艺术,我们现在学书法还有什么意义?其实大有用处。这个时代越是在发展,越是在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越是大数据时代,这门艺术就越发值得珍惜,物以稀为贵,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听。

  字画收藏在近些年来势头正劲,1993年,中国的拍卖市场刚刚起步,在7年后的2000年,中国嘉德拍卖了赵构的《嵇康养生论》,从380万元起价,最终以990万元的价格成交。如果这幅书法作品在今年拍卖,它作为宋代的文物,其市场价格极有可能数以亿计。米芾是中国历史上官方指定的书画院的第一任院长,“宋四家”之一,他的这件《研山铭》仅几十个字,就拍到了2999万元,还不算佣金。《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的作品,一直掩埋在地下,到了唐代才被人发现,大文豪韩愈很兴奋,就写了篇《石鼓歌》来歌颂这件宝物,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就把韩愈的这篇文章写成了书法作品。当时估计鲜于枢对同样的内容写了两遍,一件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一件藏在国内,据说藏于国内的这件要比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有艺术性,并且被拍到了4000多万元。这些作品是在2004年拍的,倘若现在拍卖同样的作品,那么市场价格必定会翻倍。宋代黄庭坚的《砥柱铭》,于2010年6月3日晚上在北京保利拍卖行拍出了4.368亿元。估计我们一辈子能亲眼观摩这种作品的机会屈指可数。

赵构的《嵇康养生论》

  虽然现在书法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大家一定要学会欣赏书法,要懂得鉴别书法作品的优劣高下。假设有一天,你的运气好,不小心在地摊上或某个时候碰到一件国宝级作品,很多人无法体会到它的妙处,你却慧眼独具地识破了这幅作品潜藏着的“魅力的真相”,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的。

 

  (作者:陈中浙,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谁拨转了盛唐书法

  试论当代书法的语言转向(董水荣)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