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书法评论>正文

莫言墨迹展的启示(彭新国)

2018-11-26 阅读: 来源:书法报 作者:彭新国 收藏

  不久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的首个墨迹展“笔墨生活”在北京时间博物馆开展。展出莫言墨迹作品近百幅,展示了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

  其实,本次展览开展之前就已经被抄得沸沸扬扬,网络上各种声音都有,但大都是负面的。名作家举办书法展览的事在当下并不少见,但遭到如此非议确实不多。为此,莫言还专门发了一则带有几分自嘲和无奈,又有几分澄清和致歉的微博,详细说明举办展览的经过和原由。

  坦率地说,过去也曾见过莫言的书迹,但并没有留下多大印象。展览开幕后,各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我认真浏览了网络上发布的展览作品图片,从这些作品看虽然具有一定的书写趣味,但是按照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规范,我认为莫言的字并不具备传统书法的功底和严格的法度,书写的技能和水平也不高,其创作水准与专业的书法展览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本次展览不叫书法展而称之为墨迹展,显然还是比较妥切的,也说明策展者和莫言本人对本次展览的基本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品读莫言展出的这些作品,让我们印象深刻、值得我们赞许、更值得专业书法家学习和参考借鉴的,就是这些作品的书写内容,即书写的文本。本次展览作品的书写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人们常见的古诗词外,还有不少笔记式的随笔及感悟等,诸如童年回忆、生活感悟、友人交往等都成为莫言书写的范畴。譬如有两件作品就分别记叙了莫言在寒冷的腊月跟爷爷去赶集卖草、霜染了爷爷胡须的情景,以及儿时瘦骨嶙峋的陈老师因天热脱光衣服,讲到得意处手拍得排骨胸膛啪啪作响的往事。这些原创性的文本内容生动有趣,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带给我们更多的阅读体验,流露出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体验,带有强烈的时代生活气息。

  一个时代的书法创作如果缺乏原创性文本,缺乏性情和灵感的熏陶,无疑会显得苍白乏味,也无法为后世存留具有我们这个时代人文特征和精神风貌的书法文本。

  尽管本次的莫言墨迹展并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展,但这个展览恰好给了我们创作上的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我们在书法创作文本选择和用书法表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

 

原载2018年11月14日《书法报》第5版

作者&供图:彭新国,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如何看莫言的“墨迹展”(白锐)

  对当下书法培训热的思考和建议(彭新国)

  为“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点赞(彭新国)

  为草根书法人点赞和呼吁(彭新国)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