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摄影评论>正文

超现实:摄影创作不应只做到“写真”

2020-03-12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延婧 收藏

  今天创作何种影像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以迎合艺术未来的发展走向,是摄影人,尤其是以摄影为生的职业摄影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作为从事摄影教育的教师,这也是我时常感到困惑的难题。

  正如北京电影学院陈山教授所说:“生态决定个体”,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急遽变化的时代,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及媒介环境在迅速更新,摄影作为摄影师反映现实、表达自我的媒介,其发展走向势必受到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认清摄影当下的定位与功能,摄影师必须站在多维度,结合时代与环境因素去认识、把握影像文本的文化含量。

“大山深处的变迁:留守儿童的新家”系列之一 陈杰(图片来源:“新京报”搜狐号)

“大山深处的变迁:留守儿童的新家”系列之一 陈杰(图片来源:“新京报”搜狐号)

  摄影在当下应当发挥怎样的功能,摄影师创作何种影像能适应时代需求,这需要从文化环境中寻找答案。中国的社会环境正经历着转型的变革期,受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在文化方面体现出后现代文化转向的特征。

  在表现形式上,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都具有完整统一的有机结构,有一以贯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后现代文化则缺乏完整的故事与主题,或者说只有自我颠覆、自我解构的故事和主题,也不讲究完整统一的有机结构。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都刻意追求深层的意义或永恒的价值,因而要求欣赏者反复玩味甚至痛苦思索;后现代文化的阅读是非解释性的、消遣的、轻松的,并且是一次性消费的。

  中央美术学院王春辰教授认为,今天艺术的价值不再满足于反映世界、描述世界,而是力求对艺术形式革新进而将对现实的反思转换成一种隐喻,使视觉文本具备反传统的颠覆性。而摄影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很显然仅将其定位在“写真”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影像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摄影师也需要建构自己的超现实文本。这种“超现实”是以深入现实为基础,通过摄影师将个体思想和个性化的表达融入作品,进而赋予作品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气息,使作品具备开放性,为读者提供对现实解读的立体化视角。

  技术与媒介,也是影响当今摄影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技术不断更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摄影的专业门槛大大降低,光场相机的诞生、软件修图制图功能的改良等,使今天一个不会拍照的人只要拥有想法,利用技术手段即可获得一张具有精良影像品质的照片。同时,摄影的数字化与新媒体环境和手机的结合,使图片的生产和传播更为便捷。我们已经迎来了摄影的平民化时代,在一些重要事件的现场,各大媒体所刊登的影像已不再仅仅有专业摄影记者使用专业相机拍摄的照片,而且有爱好者使用手机获得的图像。职业摄影师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该何去何从?在人人摄影的时代,技术已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摄影者通过革新画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念。

  传播学学者喻国明教授也提到“技术与媒介的更新正在重新改写表达方式与表达原理”。面对这样一种媒介环境,受众对图像信息的接收体现出自立性与参与性,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对图像有了自我判断和主动选择,传授双方的关系渐渐模糊,因而摄影者不能仅仅满足影像作为记录现实的载体。要创作高品质的影像,摄影者就要试图建立创作视角的多维度,打破摄影的具象表达,将对现实的深刻理解转换成一种象征、一种比喻,使影像超越现实,使人们在摄影者新鲜的观察方式与理解方式中,获得对现实更为丰富和深远的理解。

  基于上述理由,今天的摄影人应当建构影像的超现实文本。那么如何建立影像的超现实文本呢?这仍旧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思考。

  其一,建立超现实文本应当站在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

  作为中国摄影师,需要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省,利用手中的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处于快速变革和转型中的中国有诸多可供摄影人挖掘的题材,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者陈杰提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本体。要基于这个超现实本体,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信息,建构影像的超现实文本,摄影者就需要带着一种问题意识,带着一种文化反诘的态度深入现实,捕捉具有象征意义的富有矛盾冲突的事实。所谓“超现实”,是不做现实的刻板反映者,而是摄影人借助自己的灵感与想象使影像成为信息、情感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不是呈现客观事物的单一横断面,而是如一枚钻石反映现实的多个切面。摄影人要在画面空间里注入一种超现实主义气息,就需要站在历史的维度上审视现实,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和精神体验。

  其二,要建构影像的超现实文本,还需要站在连接客观与主观的维度上。

  青年摄影师贾代腾飞的作品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就在于影像结构中具备超现实主义的气质,其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强调:“要想使自己的视觉表达独具匠心,不仅要关注现实,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寻找自我。”也如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所言:“摄影不仅是那一实物的明证,更重要的是谁看到了那一事物。”摄影者要想使照片超越事实本身,引发人们的无尽思考,不仅要深入现实,还要在眼前事物中寻求独特的精神感受,开拓清新的精神空间。贾代腾飞的作品《流水线上的爱情》,用自己的叙事方式诠释了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情感状态,通过其夫妇二人在厂房流水线旁的婚纱合影照片,使我们不仅看到流水线上的爱情,也看到他们流水线般的人生,为人们理解现实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而谈及在作品中,摄影师要如何寻找自我,寻找超越现实的灵感,其方法即走出摄影之外,到哲学、人类学、史学、文学等学科中寻求知识的积累,继而在事物深层进行文化思考。

“流水线上的爱情”系列之一 贾代腾飞(图片来源:“贾代腾飞”新浪博客)

“流水线上的爱情”系列之一 贾代腾飞(图片来源:“贾代腾飞”新浪博客)

 

  (作者:延婧,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细节的力量:微评战“疫”新闻摄影作品

  给予新摄影群体更多引导和扶持

  纪实摄影:承载厚重的人文、历史、社会价值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