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摄影评论>正文

摄影:一场用20年完成的逆袭

2018-09-19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吴双 收藏

2017年西方艺术品拍卖依作品种类划分占比(制图 张海宁)

  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飞速发展,作为分支的影像艺术也随之抢滩,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各种各样的影像展出现在大众眼前,改变了大众对影像艺术的固有思维,为参观者提供了视觉感官的独特体验。

用20年时间打入世界市场

  近10年,影像艺术在中国高速发展,并正式挺进现代艺术殿堂,让大众和市场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观念艺术”就兴起,先锋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使用摄影作为媒介创作作品。并且,摄影艺术开始融入当代艺术。2000年前后,中国影像艺术逐渐吸引了国际学术界的注意。2003年中国第一家摄影画廊成立,2004年巫鸿策划的“过去与未来:中国新影像”大展,引发了当代观念摄影热,同时期,先锋艺术家开始参加国外前卫影像展和艺术展。

  后来,观念摄影出现了商业化甚至娱乐化的倾向,走向市场,进入拍卖会,引起了资本的关注,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兴盛。

  摄影真正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进行专场拍卖是在2006年。当年11月23日,在北京王府饭店举行的拍卖会上,共132件摄影作品上拍,64%的拍品成交,总成交额为256万元。其中被广为传播的“希望工程”的标志作品《大眼睛》以30.8万元成交,成为全场最贵照片。创办于2006年的华辰影像拍卖,也是目前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之一,其年交易额在2011年就突破了千万元的关口,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在2014年达到最高点2500万元后,一直稳定在1500万元以上。

  相比于当代艺术作品的昂贵价格,摄影作品以相对亲民的价格,短短几年间就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新领域。作为最年轻的收藏类别,成交总量逐年递增。同时,当代影像艺术品创作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技法也越来越好。中国影像艺术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摄影拍品占据西方拍卖收入的2%,其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占比却很低。

周璇:影像中的人生(1957张) 1930-1950年代

中西方不同的艺术人生

  摄影作为21世纪最具象征意义的媒介之一,已不再是小心翼翼地装裱在白卡纸后面的一张张照片,而是自信满满地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悬挂在绘画和雕塑旁。自1971年苏富比在英国伦敦举行首场影像专场拍卖会以来,摄影作品的投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认同。

  曾有统计数据显示,在1990年7月至2008年1月的包括油画、雕塑、当代艺术品和战后艺术品等十大收藏品类别中,影像作品的市场涨幅位居第一,同时也跑赢了全球艺术品综合价格指数。Artprice2017年度艺术品市场报告也显示,大部分版画和纸上绘画成交价均在1000美元以下(分别为66%和55%),而售价1000美元到5000美元的雕塑和摄影作品却比其他品类多。

  在西方国家,摄影是继油画、雕塑之外的第三大艺术形式,摄影艺术与市场表现都非常成熟,单幅作品拍到几百万美元是常见现象。比如,摄影作品《牛仔》在纽约拍出124.8万美元,摄影作品《池塘月影》拍出292.8万美元,《99美分II》与《莱茵河II》分别拍出334.4万美元、430万美元。

  而在中国,最高身价的艺术家作品也还停留在几十万元人民币的级别,上拍摄影作品的均价为14万元左右。2011年华辰秋拍中,记录民国影星代表人物周璇的《周璇:影像中的人生(1957张)》以218.5万元成交,这组照片的成交价创下中国摄影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国内摄影市场近几年的上升趋势不容忽视,但中国摄影收藏体系的构建才刚刚开始。从数据上看,中国摄影市场的交易体量小,美国摄影拍卖市场整体产值近乎中国市场的40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摄影与中国摄影艺术不在一个语境上。在西方国家,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并行,注重的是摄影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引领风骚的还是老照片和纪实类的摄影,更注重作品的稀缺性与历史价值。这意味着中国在影像收藏这条路上还有巨大的潜能和空间。

  以“影像上海”为例,这个亚太地区较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平台之一,今年迎来了5周年庆。“影像上海”在这几年间运作得风生水起,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从2014年第一届“影像上海”举办至今,已有70多个影像展览在中国举办。到场观众也从2014年第一届的2万人,发展到2017年第四届的3.3万人,增长率达64%。

大眼睛

时代的瓶颈和活力

  影像作为众多传播媒介中的一员,其信息承载量、视觉冲击力、艺术表现力、心灵震撼力、记忆保持期比别的媒介更突出。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创作的门槛,扩大了创作对象和创作者梯队,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它提供给艺术家更多创作可能性和合理性。同时,呼应着技术的进步,影像艺术逐渐呈现出多媒体和互动趋势。比如,青年艺术家陆扬的作品大多具有影像装置的特点,以3D动画和扫描等技术手段,混合了解剖学、神经学科、宗教等多重元素,制造出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

  影像艺术有着显而易见的特殊性——时间性,这使得观众的体验受到作品所处时代的极大影响,但同时,也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新的空间——影像艺术所依托的设备载体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质使影像艺术成为记录时代的日志。

  其实,最早关注和收藏中国影像艺术的,是海外艺术机构。199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就为艺术家张培力做了个展,播放该馆之前收藏的张培力作品《进食》。如今,私人美术馆在国内发展迅速,影像艺术作为价格较低的年轻收藏类别,无疑是这些私人美术馆的不错选择,这赋予了未来影像市场较大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打破传统风景摄影边界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京开幕,这些照片记录了什么?

  用艺术眼光生动记录“丝绸之路”(图)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