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曲艺本科教材(下)|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编写出版始末

2021-02-03 阅读: 来源:“曲艺杂志融媒”微信公号 作者:张鑫 收藏

  (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曲艺杂志融媒’微信公号”,查看网络报道,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arKNVyH6lRkAkUqDivLa9g

 

  相声板书 影响巨大

  相声、快板、山东快书这三个曲种,从业者多、知名度高、在曲艺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声表演艺术》(以下简称《相声》)《快板》(以下简称《快板》)《山东快书表演艺术》(以下简称《快书》)在纳入系列教材后的整个编写出版过程受到了曲艺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曲艺从业者经常向我们询问这三本书什么时候能出来。

  《相声》由曲艺家李立山老师担纲主编。李立山老师不仅是相声表演艺术家,而且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曲艺作品。2015年4月的一个周末,我们把李立山老师和他的编写团队请到了协会召开编写碰头会,会议由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同志主持。大家坐在一起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提纲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李立山老师年近七旬,而负责各章撰写的作者们却很年轻。王继涛、马春然、李智勇、董艺莹,这些年轻作者并非都是行里人,有的是媒体主编,有的是金融从业者,共同点是十分钟爱相声。我们会上得知,李立山老师事实上已经有了一个相声教案,是他多年来思考总结下来的一本小册子。整个编写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以该相声教案为蓝本,按照曲协分党组审定的提纲,撰稿工作推进得异常顺利,从撰写启动到2015年11月初稿拿出来,才用了半年多时间。鉴于相声的影响力,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将初稿征求了姜昆主席、李金斗和刘俊杰等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作者。2016年1月,经作者进一步修改后的书稿到了出版社。出版社非常认真负责,对书稿中引文和注释进行了一一核对,专门让一位熟悉相声艺术的编辑担任责编,并请一位退下来的社领导把关。就这样,在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下,备受业界关注的《相声》出炉了。

  《快板》由李少杰老师担纲主编。李少杰老师是李润杰大师的儿子,是李派快板书艺术的传人。2017年10月,按照中国文联部署,中国曲协对各专业艺术委员会进行了调整。李少杰老师被聘为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主任,编撰《快板》理所当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他长期从事快板书教育教学,有一套自己的教学经验。他带领两个徒弟郭迎欢、郭鸿斌,历时9个月,最终完成了七大章节14万多字的书稿。在2018年11月拿到初稿后,我们基本上是比较满意的,不足之处是,里面快板书的内容过多,兼顾快板、数来宝、大同数来宝、陕西快板、音乐快板等其他快板种类不多,快板理论一章过于单薄。为此,李少杰老师专门从天津来到协会,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建议。他二话不说,表示马上进行修改完善。不到2个月,修改后的稿子就出来了,我们放心地交给了出版社。

  《快书》被列为系列教材实际上是高洪胜老师争取下来的。高洪胜老师是中国曲协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主任、高元钧大师的五公子。他一直致力于山东快书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他和山东快书作家王连成老师组织编写了《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与表演教程》,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有了这个出版经历,当听说中国曲协正在组织编写本科系列教材时,高洪胜老师力争《快书》纳入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并主动请缨,担任《快书》主编。然而,教材编写是一个苦活。费尽心血,他和王连成老师终于拿出了初稿。于是,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对初稿进行审看,大家的意见大同小异,总体感觉理论过于深奥、概念过于繁琐。不论怎样,高洪胜、王连成两位老师的敬业精神令人十分钦佩。他们为了写好教材,经常是讨论至深夜,凌晨还在撰写修改,甚至有时为了观点和表述争论不休、面红耳赤,但专家反馈过来的修改意见,他们总是能够耐心、细致、及时地回应和完成。董耀鹏书记在2019年5月10日书稿上批示:“创研处:首先向洪胜、连成老师表示感谢。写成目前书稿实属不易,他们十分辛苦。”《快书》几次易稿、历经千辛万苦,终在2019年6月成稿并交付出版社。

  《相声》《快板》《快书》的问世,在全国曲艺界特别是在曲艺院团和剧场的从业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他们日常从业和创作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期待,三本教材历经数年淬火锻造,能够成为广大曲艺工作者用得着的参考书、离不开的工具书、看不厌的教科书。

  艺谚艺诀 话语体系

  中华曲艺长久以来薪火相传、口传心授,前辈艺人在生产生活中、在艺术实践中、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形成了许多富有哲理、富含文化、通俗易懂、让人受用终身的艺谚艺诀以及业界行内认可的春典行话、行业术语、行业规范。这些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流传很久,范围很广,至今仍然在曲艺艺术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流传散落在民间、理论学术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等种种原因,我国还没有一本专门系统梳理这些承载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哲学智慧的语言符号的著作。编写《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以下简称《艺谚艺诀》)正好能够填补这个空白。

  在《艺谚艺诀》启动编写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将这本书作为一个集体编撰的工程来对待,考虑该书前期需要做大量挖掘、梳理等十分艰苦的工作,需要克服曲种众多、曲艺方言性、地域性强等困难,应该邀请二人转、苏州评弹、评书、四川清音、福建南音、梅花大鼓、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南北曲种的专家帮助共同收集。我们研究提出了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提纲,创造性地按照曲艺审美、创作与表演、职业操守、传承发展列章,将曲艺审美分为审美价值、审美标准、审美风范、审美效果;曲艺创作与表演分为布局结构、角色功能、功夫技艺、表演技巧;职业操守分为行规习俗、素质学养、艺德修养;传承发展分为师徒关系、传承创新、传播推广等各节,并对照每一节列出了155个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我们同时还撰写“人保活、活保人”“包袱”两个范例供大家撰稿时参考。

  恰逢2016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国曲协七·一前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向党汇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6月29日,在离民族文化宫最近的山水宾馆会议室,我们利用展演的契机将代表性曲种的演员和相关学者召集在一起,召开《艺谚艺诀》编写启动会议。会议由董耀鹏书记主持,与会专家有王红箫、秦建国、梁彦、杨菲、任平、庄丽芬、刘芓君等。会议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照我们起草的提纲提意见、领任务、帮助收集资料。但历时半年,除了收集到一些资料外,并没有系统地编写推进,亟需有人牵头才能完成。我们慎重研究决定,请曲艺理论功底扎实、撰写过艺谚艺诀文章的孙立生老师担任这个牵头人。然而,孙立生老师虽答应,但是迟迟没有动笔。此后两年,孙立生老师一直以各种理由“搪塞”。这两年的时间,让我们非常着急,他本人也多次表示力不从心,甚至想把这本书牵头人职责卸下来。经过反复沟通,董耀鹏书记亲自过问,他终于“硬着头皮”答应交稿。这期间,除了启动会上的专家提供资料外,高玉琮、贾振鑫、王连成、赵连甲、李立山、高洪胜、郭学东、夏吉平、袁国虎、阴军等都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书稿主要由孙立生执笔,任健、王艺霖、孙若晨参与撰写,翟熠纯协助撰写,马新涛、王冬梅负责统稿。孙立生老师多次谦逊地表达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我们2019年6月拿到初稿的时候,第一感觉这本书成了。大家一致的感受是写很瓷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本价值非凡的著作终于面世了。

  《艺谚艺诀》将中华曲艺历经千百年岁月沉淀、富有中国气派、体现中华审美风范的独特的话语体系汇编成书,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本系统研究曲艺艺谚艺诀和术语的高等教材诞生,标志着中国特色曲艺话语体系得到系统建构。

  少数民族 曲苑繁花

  众所周知,四大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亚鲁王》传唱至今,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标志性的地位。作为中华曲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中国少数民族曲艺形式多样、内容广博、底蕴深厚、韵味独特,共同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我们将《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以下简称《少数民族》)作为系列教材之一,是全面展示中华曲艺艺术,系统梳理曲艺内涵和外延,秉承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必然要求。

  2015年4月,中国曲协在北京召开《少数民族》编写座谈会。这个座谈会参与人员众多、来自全国各地,是所有教材编写会议中规模最大、花费精力最多的一次会议。我们邀请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吉林、宁夏、福建、海南等地少数民族曲艺专家参会,会上对《少数民族》提纲进行了整整一天的讨论和修改。这本书的编撰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牵扯地区之广、曲种之多、参与人员之多、编写统稿之复杂前所未有。出于这方面考虑,我们专门研究起草了《各省(自治区)少数民族曲艺艺术书写标准》这一参考资料,将编撰体例、内容、要求做了详细设计,对各章节撰写进行了非常详尽地分工。我们充分调动相关团体会员积极性,依托团体会员推动各少数民族曲艺专家共同撰写。在多方面持续督促下,历时近3年时间,于2017年底,各章节书稿才算收齐。然而,由于参与人员众多、各地实际情况不同,致使内容重复交叉、表达风格不一、编写体例杂乱、各章节摆布倚轻倚重、有些曲种甚至遗漏等问题瞬间暴露了出来,这无疑对《少数民族》编撰成书带来了艰巨挑战。

  我们请中国曲协曲艺创作委员会秘书长暴玉喜进行了初步统稿,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又拿着初稿找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蔡源莉老师。蔡源莉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审阅,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但还是婉拒了担当书稿编撰的牵头人。《少数民族》遇到了难以为继的瓶颈和巨大障碍,我们不得不向董耀鹏书记寻求帮助。他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推荐长期从事民间文艺研究、对曲艺十分熟稔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先生。我们喜出望外,于2018年3月拿着书稿去拜访向云驹先生。他在了解编写该书所遇困难和审看初稿后,欣然应允担纲牵头人。2018年5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向云驹先生就给我们电话,言明整本书撰写思路、目录和内容摆布已经调整好了,让我们去找他一下。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拿着他调整好的书稿,并认真记录他说的思路,豁然开朗,如释重负。向云驹、暴玉喜又对书稿进行8次调整、补充、完善,不到半年的时间,《少数民族》成书了。2018年10月19日,书稿正式交付给出版社。

  这本书编撰出版凝结了数十位专家的辛劳和汗水,他们是向云驹、暴玉喜、柯琳、蔡源莉、李蓉、陈奔、徐枫林、徐熔熔、张爽、吴忠、唐志刚、周建国、马桂花、李锦辉、梁正帮、段春林、杨远承、吴泽地、钱勇、杨昌一、李岩、张子伟、李晶、贾明慧、明立国(台湾)、邱有源、蒙秀峰、黄钢毅、苏宏发、梁红宙、雷志华、钟昌尧、王汉斌、张鹏、郭刚、马小平、康尔、鲍震培、岳永逸、乔志亮、温江鸿等等。他们主导或参与书籍编撰,极力创造编写条件,提供无私帮助。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少数民族》这一个复杂系统的编撰工程难以最终完成。

  令我们欣慰的是,《少数民族》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历史、传承形式和发展脉络,全面地展示了少数民族曲艺艺术在文学、音乐、表演、道具、审美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在中华曲艺百花园中绽放光彩,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婉约评弹 域外说唱

  《苏州评弹表演艺术》(以下简称《评弹》)和《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以下简称《国外》)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在江苏曲艺界齐心协力下编撰而成,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定稿。

  《评弹》的编纂任务由中国曲协苏州评弹艺术委员会承担,前后经历了两轮的编写和重整。早在2013年,系列工程上马时,《评弹》就赫然其中,也是启动最早的教材之一。在第一轮编纂中,在中国曲协苏州评弹艺术委员会原主任陆军主持下,邀请了周良、朱栋霖、芦明等一起讨论制定书稿纲要,并确定了撰稿人。首轮书名为《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撰稿分工为蒋希均负责第五章,彭本乐负责第八章,其他各章由周良撰写;另有辅助材料,第二部分由周良、彭本乐二人分工撰写,第三、四部分由蒋希均撰写,第五部分由彭本乐汇编,其他部分和全书的编辑由周良同志负责;初稿于2015年5月完成。当初稿完成后,审稿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其在规范性、系统性方面还不够,需要按照符合教材属性的编纂体例和章节架构进一步调整和修改。于是从2017年10月开始,启动了第二轮编纂和重整,并研究决定将本教材定名为《苏州评弹表演艺术》。第二轮编纂工作由现任中国曲协苏州评弹艺术委员会主任刘旭东主持;秘书长孙惕协助实施。具体编写任务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苏州评弹学校教师陶谋炯承担。为此,陶谋炯对此前的书稿进行了重新架构、体例规范、内容拾遗和通稿整编。该书稿于2018年7月完成后,中国曲协苏州评弹艺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对本书章节架构和文字内容作了局部调整和修改完善,做到了兼容并蓄,全面客观。该书稿于2019年6月交付出版社。

  《国外》一书最早是在2018年初由姜昆主席提议的,经曲协分党组研究,将其作为系列教材之一。《国外》是时代的产物。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曲艺走出去步伐日益广泛深入,在国际说唱艺术大家庭里地位和影响愈发举足轻重,有必要将国外学者对中华曲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介绍。甫一开始,我们想到了留存大量国际说唱艺术资料的耿瑛先生,然而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支撑编撰该书。人选问题成为最大的障碍。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网上搜集到两篇国外学者介绍和论述中国曲艺的文章,作者指向了同一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苗怀明。于是,我们立即找到了时任江苏省曲协驻会副主席芦明,他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与苗怀明进行了接触。苗怀明老师被我们建设曲艺学科的决心所感动,欣然答应担纲主编。正好,2018年6月,我们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我们与苗怀明老师进行了深入接触和畅谈,不久他就拿出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提纲。不到一年的时间,书稿已成,包括出版社编辑在内的所有人拿到稿子后,都觉得无需大改。可以说,《国外》一书动议最晚,成书最快。真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

  历经艰难 开花结果

  首批系列教材的出版开创了中国曲艺发展史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每一本教材的诞生都是历史性的、开创性的,无不凝结着教材编撰人员的辛勤汗水,承载着广大曲艺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寄托着老一辈曲艺家们的毕生夙愿。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姜昆主席经常关心和帮助教材出版,对大量书稿进行了审阅指导;曲协分党组在资金保障、宣传推广、人员选择、内容把关等方面不计成本、倾力支持,黄群同志对许多书稿进行了审阅;中国曲协曲艺教育和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崔凯先生以及田洁教授等全体专委会专家对教材编辑出版辛勤付出,投入了非凡的辛劳和热情;张鑫、刘菁、张小卫、王珺、管宁、刘冰、陈奔、汪娜、张钰熙、杨晓雪和刘金山等每本教材联络员履职尽责,在统筹协调、收集资料、服务保障、组织联络等方面作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哈达、韩胜利、刘红英、邓科、李冰、盛扬以及教材联络员组织撰写书评,曲协干部职工空前地全员参与进来,编写教材、宣传教材、推广教材、使用教材。

  曲艺院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曲艺院团和小剧场从业人员奔走相告;仲呈祥、胡智锋、王炳林、王宜文、李心峰、赵为民、傅谨、刘立滨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们欣然答应担任教材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对教材编写给予了具体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教材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艺术分社社长梁存收和编辑潘亚文、杨小兰、杜一雪、朗雅慧等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大力推进教材出版工作。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时任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同志为系列教材的编撰出版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每本教材的编写启动会议他都亲自主持,每本教材的提纲他都亲自修改审定,每本教材的初稿他都首先过目、修改、提出意见,每本教材的进度他都时时过问、直接指导,每本教材的终稿他都再次审阅、签发付印。教材编写顺利时,他及时给予鼓励和温暖;教材编写出版遇到困难时,他总能找到办法,迎刃而解。他为教材作序,为教材出版创造各种条件,为教材推广使用倾尽各种办法,无愧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和学科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我们也深感遗憾的是,历经8年的编撰工程虽然结束了,这期间为教材编辑出版倾情付出大量心血的倪钟之、薛宝琨、蒋希均、耿瑛、常贵田、师胜杰、高玉琮、包澄洁等曲艺家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每每想到这里,令人心如刀绞,临表涕零。

  我们由衷地期待,在曲艺界、文化界、教育界共同努力下,系列教材的出版让中华曲艺顺利通行,早日搭上现代高等教育复兴号时代列车,为中华曲艺永续传承和持续发展奠定战略基石,完成一代又一代曲艺家的夙愿,在新时代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作者:张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协创作研究处处长、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曲艺本科教材 | 首批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编写出版始末(上)

  《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助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曲艺话语体系(张鑫)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