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网页如上“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01214/index.htm?page=/page_8/202012/t20201213_519390.htm&pagenum=8)
当得知自己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的那一刻,张怡热泪盈眶,抑制不住地兴奋和激动,她这么多年在评书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不仅收获了大批粉丝关注,也获得了国家级权威奖项的认可。同时,她内心又充满了压力,自己一直还在“追梦”的路上。那“梦”,就是让她魂牵梦绕的评书《红楼梦》。
张怡是影视演员出身,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曾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演过戏,配过音,主持过节目,后来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做老师。她当了大学老师后,创办了“评书”选修课,这在全国艺术类专业院校尚属首例。后来学校成立曲艺系,开设鼓曲表演和评书表演两个专业,这在全国也尚属首次。张怡自己也说书,她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名著《红楼梦》。传统评书的文本相对比较简单,人物黑白分明,性格较为单一。而《红楼梦》是一部人物众多、情节纷杂的文学作品,人物性格更加立体化、多面化,文学性也更强。很长一段时间,传统评书演员并未将整本的《红楼梦》呈现在舞台上,只是挑选段落演绎。如今,受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升,《红楼梦》的文学性已经不再是影响说书人和观众沟通的障碍。张怡觉得应该尝试去说这部自己心爱的大书。
但是,真的确定要说《红楼梦》,她感觉到了难度。首先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以前从没有老先生说过现场版评书《红楼梦》。其次是表演难,传统评书作品中,不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隋唐演义》《东汉》,书中主要人物均是男性,所以在表演中主要借鉴老生和花脸等戏曲行当的经典表演。传统评书鲜有女性人物出现,即使出现,也往往是一带而过,并不是重点。《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大多为女性,大量的花旦和青衣的角色,把她们说好才是这部书的关键。在人物刻画表演中,运用传统评书中的表演方法很难去表现,怎么办呢?
从评书的要求来说,《红楼梦》是大温书,有人说评书听的是热闹,《红楼梦》讲的都是儿女情长、卿卿我我,没有传统评书打打杀杀来得热闹。如何让这部书热闹起来,抓住观众的心,从而符合评书的特点,张怡一直在费心琢磨。她将传统评书的单一矛盾冲突变成了多重矛盾冲突。多层次多线索的矛盾冲突,构成了这部书的冲突,展开人物命运波折的独特优势。“宝黛钗情恋”“凤琏婚变”“东府之乱”“四大家族兴衰”等等各有其矛盾冲突的多重线索。为了突出女性评书的表演特色,她尝试以探讨女性内心世界为主。她借助《红楼梦》本身作品优势,用更多的诗词歌赋代替传统评书中的刀枪赞赋,以轻柔、秀丽、婉约的表演风格开创了女性评书的先河。在把小说《红楼梦》改编为评书话本的过程中,她把传统评书语汇、戏剧台词、戏曲念白、鼓曲鼓词、方言俚语、网络流行语汇等多方面语言元素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