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曲艺的传承发展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关于首届山东省曲艺大赛的思考

2019-11-1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孙溥 收藏

  在第十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期间举办的首届山东省曲艺大赛,旨在发现和培养山东省的曲艺创作和表演人才,展示山东曲艺艺术的最新成果。本届曲艺比赛的节目曲种多样、主题鲜明、幽默风趣、贴近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本届山东省曲艺大赛的节目表演中,原生态的艺术特点尤为明显。正如山东落子《赤子情》,其质朴的山东方言加上板和大铙的伴奏,演唱者的唱腔浑厚,且是男女对唱,充分地发挥了山东落子的艺术感染力。这段山东落子的唱腔曲调非常单纯,打一个简单的钹点作为过门,半说半唱,并且男演员演唱的末尾有一个长腔特征颇为突出。正是这种粗犷而明快有力的风格,非常鲜明地表现了山东人率真强悍的性格特点。《赤子情》是新创作的一段山东落子作品,唱词质朴、贴近生活,歌颂的是新时代的楷模。山东落子传统的唱词多为上下句结构的七字句或十字句,如《杨满堂征西》中,开篇便有“唱一回大宋天子坐汴京,普天下刀枪滚滚不安生。传到真宗赵太祖,坐下四帝赵仁宗”,符合唱词的结构规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曲艺,诚如《赤子情》的唱词“唱的是人民医院八号床,好一位老人真慈祥(哎嗨),年方倒有八十岁,满头银发白苍苍”,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山东落子传统曲目上下句结构的七字句或十字句,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行腔定调而产生的结果,即保留着原来的腔味。

  大赛中,相声类节目入围数目占到了总节目数量的四分之一,所占比例是可观的。其中包括《乡音》《新买卖论》《我是农民工》《这都不赖我》《西游漫谈》以及《炊事员的故事》,并且入围决赛的所有相声都是新作品,这是坚持曲艺艺术时代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其中由济南市曲艺团选送的相声《乡音》最为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特征。这段相声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代相声艺术的语言变化,贴合实际。比如,拿北京的土语如“闹天”“蹎儿”“汗褟儿”等词汇与普通话作对比,并且在反映山东地区的方言文化上下足了功夫。其中涉及济南话“赛”“呲毛”“拔腚”等;淄博话“二婶子”“花褂子”等;枣庄话“水”“老鼠”等,语言运用灵活丰富。

  纵观本届山东省曲艺大赛,优秀的曲艺作品不在少数,无论是作品的语言还是结构都较为鲜活和完整。鼓曲类的作品,都充分地表现了“依字行腔、词声相长、一曲多唱”等特点。而评书、相声类的节目在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等方面,都十分严谨。正如参赛节目渔鼓坠《梦圆山村》、快板书《长征》《哪吒闹海》以及山东快书《撞车》在曲艺脚本的斟酌和提炼上是非常成熟的。由李立山先生创作的快板书《哪吒闹海》就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哪吒创作而成,对人物的出场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大海边鸟语花香景色美,从这花丛里钻出来一个小顽童。嘿,这个小孩儿,圆圆的个脸蛋儿如满月,鼻似悬胆嘴唇儿红……”

  无论是快板书、相声还是山东琴书、西河大鼓等曲艺形式,在曲艺文学的基础上,表演的节奏感至关重要。没有节奏就没有起伏,没有节奏就没有层次,没有节奏就没有生命力。笔者认为,所谓的节奏感具体来说就是对曲艺文学和曲艺表演的准确理解和形象展示。因而,为达到对曲艺文学和曲艺表演的准确理解和形象展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技艺的娴熟,这也是曲艺表演时具备节奏感的先决要素。除此以外,决定曲艺表演时具备节奏感的根本因素,在于对文本的综合运用和个人的文化内涵积淀。对于一个曲艺作品,分析其主题思想,选择适合其表演的风格以及有目的地对曲艺作品的修饰或设计,都是可行的节奏感塑造的方式方法。

  幕起幕落,首届山东省曲艺大赛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曲艺艺术推新人、出新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欣喜之余,思考良多,在当今时代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下,曲艺艺术之花如何更好地在百花园中盛开,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延伸阅读:

  山东民间说唱文学的美学特色(孙立生)

  姜昆:让正能量永远占领曲艺舞台

  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侧记:两岸曲艺一家亲 共建命运共同体

  传统曲艺“昨夜雨”,如何浇开“今日花”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