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供图
青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互联网也逐渐被中老年人接受。近日,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等机构对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互联网行为进行调查,并发布《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老年的互联网生活比想象中更丰富,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当中老年人信息甄别能力亟需加强,超6成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的经历,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是中老年人受骗信息类型的前三名。
根据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50岁以上的网民占10.4%。此次报告通过3000万以上的互联网大数据样本、1000个以上的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典型现象刻画中老年人的互联网生活,揭示人口特征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对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方式的影响,形成调研报告。
结果显示,总体上,中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中老年的互联网生活比想象中更丰富,数据显示,一些年轻人热衷的网络便捷功能渐渐融入到中老年人生活当中,如看视频、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打车服务以及微信小程序等等。
在使用微信的中老年用户中,75.8%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过半数(56.6%)可以自己搜索想要获取的资讯,45.9%的中老年人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文章。超过八成中老年人会在微信中发表情包、在朋友圈点赞、接收或分发红包。
而中老年人上网时的情感和沟通需求更加突出。报告显示,中老年人在网络上浏览的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和幽默段子,分别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些主题。
此外,使用手机支付(51.5%)、手机导航(33.1%)和打车服务(25.8%)的中老年人也开始占有一定比例。可见,中老年人主要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最新资讯,娱乐应用占比极小。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养生保健类和生活常识类信息,分别有74.9%和72.8%。偏好养生保健类文章的中老年人中,女性比例较高。
此外,报告指出,中老年人信息甄别能力亟需加强。虽然中老年人在互联网诸多功能使用方面进步明显,但是在网络完全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将“被骗”广泛定义为钱财、感情、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中老年人表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为上当受骗过)的比例为67.3%。
其中,中老年人被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中老年被骗的信息类型前三位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
当中老年人发觉受骗之后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有68.3%的中老年人表示,“不寻求帮助,当经验教训”。67.2%的中老年人选择告诉家人朋友,以防再次受骗。只有25.9%和17.9%的老人会选择向子女或朋友求助。而表示愿意报警求助的仅有0.6%。
在被骗的中老年群体中,很大一部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并且具有经济自主性。在有被骗经历的中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学历分别为39.4%和37.7% ;小学学历仅占12.3%。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中老年人居多,分别占67.1%和24.3%,低收入中老年人仅占8.6%。
互联网时代中老年人受骗上当出现了新的特征,被骗或行骗的主要对象不仅局限于受教育程度低生活保障程度低的中老年人,而是很大一部分有文化、收入较好并且经济自主性较高的中老年人被“拖下水”。这些中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判断力更加自信,一旦发生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基于对中老年人与互联网关系的相同理念和期望,腾讯牵头发起倡议,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网络社会,创造“容错型”互联网交互机制,采取积极的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策略,并融入方便操作、容易识别、允许犯错、有效撤回的设计理念;建议开发能够增加老年人融入互联网信心与行动的产品;努力提升老年人网络素养,形成家庭和社会立体支持体系;此外,还要注重保护老年人个人信息,确保网络安全。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