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民间文艺>正文

文艺名家笔下的端午节

2017-05-31 阅读: 来源:文汇报 作者: 收藏

  不同形制、口味的粽子,承载着各地的物产环境与审美情趣,更凝练成端午这一传统节庆形象的符号,并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那不仅是舌尖上的味道———

飘香的粽叶里,包裹着多少乡愁啊

图为丰子恺《买粽子》。画中两个孩子正将篮子从楼上的窗户垂下街口买粽子,充满生活情味。(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齐白石创作于1953年的《端午美味图》。画中的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

  记忆中的端午习俗,与这个万木葱茏的时节一样生机盎然。人们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挂艾草,插菖蒲,沐兰汤,系五彩绳,喝雄黄酒……众多习俗因地而异,它们中的不少也随时移世易渐渐消隐。今天,至少还有粽子凝练成端午这一传统节庆形象的符号,无论天南海北。粽子甚至从节庆的特定吃食走向365天的日常生活,成为接地气的一道小吃,以不同的形制、口味承载着各地的物产环境与审美情趣。

  端午时节,与粽子相关的记忆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家乡,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最好吃的粽子在哪里?……让我们不妨看看名家笔下——尽管对此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原来,飘香的粽叶里,不仅包裹着舌尖上的味道,更包裹着浓浓的乡愁,深深的人文沉淀。

---编者

  端午的芬香,来自初夏的田野,更来自历史的人文积淀——谢冕

  端午是香香的,香飘万家。最初是菖蒲、艾蒿的香味,后来是雄黄酒,是年轻女性胸前、腋下的香囊,那香囊里充填着香香的沉香、木香、丁香碾成的粉末,再后来就是竹叶包裹的粽子,满街满巷飘浮着粽叶的清香。进入五月,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浮动着端午特有的香气,隐隐地、若有若无地散发在逐渐浓郁的节日的气氛中。时序已是初夏,也许茉莉正在悄然开放,也许含笑正在蓓蕾,也许白玉兰正在高处的枝叶间发出诱人的暗香,但此刻充盈着这城市的,是端午特有的香气。这是让人着迷的香香的端午!

  “端取乎正,午得其中”,除了香香的,端午也是端端的。这节日恰在一年的中间,元宵以后,中秋以前,这是这一时段最盛大的节日。古时民间庆典,大抵总与节候有关,端午时节,天气转热,百虫萌动,百毒衍生,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祛瘟避邪的动机。端午到了,家家门楣插上红纸围束的艾蒿和菖蒲,说是门上悬剑,妖魔却步,实是借那些植物分泌的香气驱虫。让小孩们饮雄黄酒,给女孩们额前点朱砂痣,那些香囊其中装的也是一些中药材的粉末。这些举措,无不指向这个盛夏到来之前消毒祛魔的实际,所谓的“菖蒲似剑斩千邪”即指此。

  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记得幼时,节日临近,家家都贴起对联——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的——记得一副对联是:“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那时似懂非懂,倒是记住了,直到如今。福州近海,原是“海国”无疑,闽江贯穿福州城,说是“江城”,更是贴切。然而,农历五月天,挥汗如雨,哪有什么梅花?梅花又怎么会“落”?不懂了。后来读唐诗,方知其句出自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此才知道“梅花”是笛曲名,汉乐府的名曲有叫“梅花落”,也叫“梅花引”的。

  端午的诗情远不止这些,这个节日是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设,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屈原,但龙舟竞渡在有水的地方倒是不分南北的一致。我曾在汉江上游的安康观看过盛大的龙舟节。“扒龙船”(福州话)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全中国的人们都在这天包粽子纪念诗人,但全中国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包。广西的枕头粽,浙江的火腿粽,厦门和泉州的 肉粽堪称粽中极致,最为富丽堂皇——它是咸肉粽:火腿、鸡、松花、花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味囊括其中。

  在福州,母亲包的粽子非常结实,她总是把专用的草绳固定在一处,一头用牙咬着绳子的另一端,拼全力把粽子勒得紧紧的——母亲此时有一种惊人的爆发力——因为母亲的缘故,到了北方之后,常常感叹他们包的粽子总松松垮垮的,好像总在敷衍,比母亲的手艺差多了。福州粽子大体用花生或赤豆和着糯米做材料,不咸也不甜,糯米加上很重的碱(这是福州粽子的特色),橙黄色深到发暗,糯米碱面的香气,加上竹叶的香气,非常的迷人。吃时蘸糖,与别处的粽子不同,它靠的是本色的味道。

  闽都端午活动的重心是龙舟竞渡。闽江流过城市中心,是极佳的竞赛场所。竞渡之前来自四乡的龙舟分别在闽江各处整装待发,龙潭角、鸭姆洲、仓霞洲各处都有健儿的身影。当然正式的比赛是在江面开阔处,万寿桥下是中心,龙舟从上渡方向顺流而下,到了中洲,正是冲刺的时节,此时锣鼓喧天千舟齐发,气势极为雄伟。当日我家住仓前山程浦头,离江甚远,也还是冒着夏日的苦暑前往观战。这时候热辣辣的太阳直接照射着,毫无遮拦,即使如此,也不能减去我们的热情。

  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渐至今日,不仅中国,遍及世界各处,成为一项体育项目。这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端午是一年节庆中诗意非常浓郁的节日:香香的端午,它的芬香来自五月的田野,更来自历史的人文积淀,是自然界的芬香,也是诗歌的芬香、文化的芬香。

(节选自谢冕《香香的端午》)

  山珍海味,包粽子的原料各尽其妙——唐鲁孙

  每逢端午节,大概十之八九的人家,都要吃粽子。可是口之于味,所嗜不同,所以同是粽子,以包法来论,有正三角、斜三角、铲子头种种形状,材料方面更是五花八门,各尽其妙。

  先拿北平来说吧! 过端午节自己家里包粽子的人家还真不多,大半都是从街上买点回来应景的。北平粽子是小三角形,个儿式样都很小巧,北平管糯米叫江米,街上推车卖粽子的一吆喝就是“江米小枣的粽子”。这种粽子讲究裹得严紧,煮得透而不烂,枣儿小,核儿细,冰得凉,吃到嘴里扎牙根儿的凉才过瘾。另外北平豆沙做得粗,多半不去皮,做豆沙包儿很好吃,可是包起粽子来就显得硌硌棱棱有欠滑润啦。北平人还喜欢吃白粽子蘸白糖或糖稀,要是再加上点玫瑰汁木樨卤那就更清逸馥郁,冷香宜人啦。

  包粽子花式多,用料全,要属广东粽子了。甜粽有绿豆仁、莲蓉、四黄、胡桃、枣泥、豆沙等,咸的则有火腿、蛋黄、咸肉、叉烧、烧鸡、烧鸭,山珍海错几乎全是包粽子的材料。包粽子大家都用糯米,取其香濡性黏,可是胶质太浓,又怕腻不爽口,所以广东美食专家讲究包粽子糯米要山地产品,或是瘦瘠土地产品才算上选。广东还有一碱水粽子,是用碱水泡米,不咸不淡,粽子煮熟趁热用丝线勒成一片一片的,用线串起来晒到干透,收藏起来,随时可以拿几片跟粥同煮来吃。浆溶碧玉涩后甘香,据说可以清胃火,却风湿,是否属实,姑且不论,可是吃起来,确实别具风味呢!

  台湾粽子分两种:一种叫菜粽,是花生仁、花生粉几种干果做馅儿的;一种肉粽,则用鲜猪肉、鸡鸭肉、蛋黄、香菇、虾米、油葱包的。台湾粽子对米的选择很考究,一般都喜欢用圆糯而不喜欢用长糯,说是圆糯香浓味正,远胜长糯。所以每到端午节前,圆糯长糯每斗市价,相差很多,不是有相熟的米店,甚至买不到圆糯,就是这个道理。台湾粽子也是大三角形,粽体硕大,比广东粽子还要壮观,如果北平粽子跟台湾的一比,简直小巫见大巫渺乎其小啦! 台南市有一家百年老店,所做肉粽,因为货真价实驰名全省,有很多小食店也都以“台南肉粽”来号召,其中谁真谁假,只有天知道了。

  湖州粽子不但举国皆知,就是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也有湖州粽子出现。湖州粽子分甜咸两种:甜的是脂油细豆沙,这种甜粽子最难包,一个弄不好,靠近豆沙一圈的米会发生夹生的现象,所以包豆沙一类甜粽,必须用网油先把豆沙网起来,就不会有夹生的毛病了。至于咸粽,火腿咸肉双包分包都好。只要是湖州粽子,一定是铲子头包法,一头扁平一头凸出,也可以说是湖州粽子的特别标记。湖州粽子是最讲究火功,肉糜米烂,渗透均匀,同时对粽叶的选择也特别精细。尤其包甜粽所用粽叶,最好采用带有青色的新竹叶,吃的时候另有一种清远的幽香。扎结的绳子,要扎紧,不然米粒一煮膨胀,粽子一变形就不美观了。每只装米量要均匀,肉要包得严,可是又不能包得太满,满就胀开;同时要用大火煮,煮好还要焐上个两三小时。所以说湖州粽子讲究可大了,其驰名国际,也绝非偶然的。

  湖州粽子虽然如此出名,可是您如果让北方人吃,有些人也许认为粽子哪有吃咸的感觉,而且又是烂嗒嗒的,一点也不骨立。反过来让南方人吃北方江米小枣粽子,他们或许认为冰凉挺硬,吃下去之后,恐怕不容易消化吧。由此可观,赤枣菖蒲,所好各异。粽子种类还多,这里不过举其荦荦大者,端午节到了,咱们还是各随所好,吃几只自己爱吃的粽子,喝点雄黄酒,过一个久雨喜晴的端午节吧!

(节选自唐鲁孙《端午节吃粽子》)

  天天过节日日吃粽,是一种幸福——蔡澜

  作为香港人,天天都能吃到粽子,只要你到粥面店,都有裹蒸粽出售,制法大概是从著名的肇庆蒸粽而来,但已没那么讲究,包的馅只有猪肉。正宗肇庆蒸粽的馅料有五香粉猪腩肉、咸蛋黄、虾米、栗子、蚝豉、香肠和腊鸭。蒸的时间规定用大锅,蒸十分钟。

  一近端午,各形各式的粽子就出现,有的不在味觉上下功夫,只是求大,故有所谓珍宝粽的出现,比普通的大出三五倍来;还有人想打破世界纪录,做出六百公斤的粽王,怎会好吃呢? 蒸它三百六十五天也不透。

  包粽的材料,最初用竹筒,这种做法还流传到缅甸一带,把糯米塞入竹筒中烧烤出来,没有馅的居多。你如果想尝试一下,可在九龙城的泰国杂货店买到。

  用竹叶、芦苇叶,也有芭蕉叶和莲叶包的。奇异品种在台湾嘉义,有种叫山猪耳的,生长在峭壁上,它比竹叶更厚更韧,又有一股幽香,是包粽子的最好材料。

  广东中山生长的芦兜,村中儿童斗的金丝猫蜘蛛,最爱藏于它的叶片中;用芦兜来包粽子,据说可持久不坏。说到中山,所制碱水最佳,把稻草、勒树和一种叫苏木的心烧成灰,水浸后就成碱水,它炮制的碱水粽不用冰箱,放它一个月来吃也不要紧。

  当今的碱水粽,就是放弃竹筒,以竹叶来包的原始形态和味道,用的泰米又叫大黄米,古时候叫黏黍,包出来的东西称之为角黍。

  湖北西部城镇秭归为屈原的老家,至今还用最传统的方法包粽,但黍米已被糯米代替,制法为:芦苇叶用沸水烫软,裹时每次用三张叶,置左手掌中,撑开,下面两片重叠,上面一片在两张叶交缝处压实,左右相折卷成三角圆锥形,放糯米与红枣一个,压实卷包成菱形粽子,用芦苇扎紧,大火焖煮即成。

  古时一般老百姓都穷,没肉吃,也没糖,甜味出 自那粒红枣,山东名点之一叫黄米红枣粽,到现在还用黄米。用糯米包粽,始于唐代。

  台湾有种粿粽,则将糯米舀成黏膏,再把瘦肉拆成丝,用糖炒过来包的,味道相当不错。经济起飞后,许多著名的台南担仔面店纷纷推出豪华粽子,馅中有鲍鱼、江瑶柱、生蚝、海参鱼翅等等,以本伤人。吃一两个还可以,多了生腻,当然比不上老百姓最爱的烧肉粽,基本上它只包肥猪肉,但用五香粉腌过,香料味极重,这也是由福建泉州传来的小食。至于台南的吉仔肉粽,馅中百味杂陈,也许是肇庆粽传过去的吧?

  粽子的形状当今只剩下三角形和长形罢了,从前有菱粽、丸子粽、百索粽和牛角形的角黍,都已淘汰掉了。香港人把附近地区叫为南方,珠江三角洲以上的都是北方,大致三角形的叫为南方粽,枕头或长方形的都是北方粽。

  代表北方粽的有嘉兴粽子,从上海登沪杭甬公路,途中休息站中有卖嘉兴粽,买一个来试试;打开粽叶果然香味扑鼻,馅只有肥猪肉一块,但已蒸得融化进糯米中,好吃自然有它的道理。

  嘉兴五芳斋已有上百年历史,在糯米中按次加糖、盐、红酱油拌匀。将猪腿肉去皮,横切成肥瘦兼有的长方条,加调味料反复搓擦,包成长方形,用水草捆扎六圈,再将草绳头尾并在一起,转三转塞入草圈内。水草绕得紧紧地,但不能扎死,不能打结。大火煮一小时,停火后焖,吃时草绳容易解开才是真功夫。

  粽子无论怎么变化,有三种基本材料:米、叶和绳。最早的记载有五色线绳,除了草绳,现在有人用棉绳,但是到塑料绳也派上用场时,那颗粽,不吃也罢。

  至于湖州的褚小昌老店的猪油豆沙粽,不太甜也不腻口,尤其是粽子包扎的松紧,恰到好处,糯软不糜,靠近豆沙的不夹生,靠近粽叶不沾滞。

  一般上粽子不是甜就是咸,唯一变化是潮州的,它一半咸,有肥猪肉和栗子等;一半甜,是豆沙,汕头妈祖宫的粽子最著名。

  粽子一下子就吃饱了,停不下的人过后一定很辛苦,喜欢的话可以分开进食,把剩下的切片,再煎炸出来吃。或者再用小叶包之。要找迷你粽,泰国人手工细,他们包得一串串,每颗只有葡萄般大。粽子加工,叫为粽再蒸,是清代名点之一。

  香港九龙城的新三阳南货店,包的粽子最好吃,最豪华的粽是很大只,包鲜肉、蛋黄和金华火腿,要卖到上百块。住在香港很好运,天天过节,日 日吃粽,在这里做傻瓜也幸福。

(节选自蔡澜《吃粽子的旅程》)

  名人笔下的端午节

  丰子恺笔下的端午节:

  我写民间生活的漫画中,门上往往有一个王字。读者都不解其意。有的以为这门里的人家姓王。我在重庆的画展中,有人重订一幅这类的画,特别关照会场司订件的人,说:“请他画时在门上写一个李字。因为我姓李。”这买画人把画当作自己家里看,其欣赏态度可谓特殊之极!而我的在门上写王字,也可说是悖事之至! 因为这门上的王字原是端午日正午用雄黄酒写上的。我幼时看见我乡家家户户如此,所以我画如此。岂知这办法只限于某一地带;又只限于我幼时,现在大家懒得行古之道了。许多读者不懂这王字的意思,也挺难怪的。

  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我的母亲呢,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把蛋给孩子们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一个孩子肚脐眼里。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云。

  世相无常,现在这种古道已经不可多见,端阳的面具全非昔比了。我独记惦门上这个王字,是为了画中的门上的点缀。光裸裸的画一扇门,怪单调的;在门上画点东西呢,像是门牌,又不好看。唯有这个王字,既有装饰的效果,又有端阳的回想与纪念的意味。从前日本废除纸伞而流行“蝙蝠伞”(就是布制的洋伞)的时候,日本的画家大为惋惜。因为在直线形过多的市街风景中,圆线的纸伞大有对比作用,有时一幅市街风景画全靠一顶纸伞而生成;而蝙蝠伞的对比效果,是远不及纸伞的。现在我的心情,正与当时的日本画家相似。用实利的眼光看,这事近于削足适履。这原是“艺术的非人情”。

(节选自丰子恺《端阳忆旧》)

  沈从文笔下的端午节: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林海音笔下的端午节: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地配各种颜色。

  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穿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衣服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

(节选自林海音《我的童玩》)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端午活动|爱国爱家爱艺评,答题有奖品!

  冯骥才:传统文化要在生活中去学习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