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构建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伦理生态(桫椤)

2020-10-1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桫椤 收藏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网络文学的创作生态和文化承载等成为被热议的话题,业界的讨论使其生产和传播机制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作为媒介革命的产物,网络文学的行业生态与传统文学差异较大,尤其是进入以阅读收费制度为标志的商业化阶段后,资本力量成为引导行业生态建设的先导性要素,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伦理。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重作用下,潜隐在传统文学里的商品属性浮出地表,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遭到了传统观念的质疑。鉴于网络文学的内部机理和外部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假如我们将其看作一个主体,只有当其内部诸要素与外部各圈层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伦理生态格局,才能有效担负起大众文艺的初心和使命。

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现场

  网络文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数字媒介技术即互联网的发展,这是网络文学伦理生态的基础。理解网络文学,必得跳出传统思维和观念,从媒介与人和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加以理解,才能把握网络文学的本质。尽管网络文学仍然是文学,但当我们谈论它时,是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不同的文学形态来谈论的,这种不同在于其受到网络媒介的影响后表现出来的特征。基于媒介与人基础上的媒介与文学的关系是网络文学伦理生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如与作者和读者、与资本和政策、与其他网络文艺样式等的关系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例如与读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与网络用户即网民的关系。因此,开放性、交互性、流动性、即时性等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特征主要不是文学因素导致的,而是互联网媒介特性进入到了文学中;网络文学的活力,更多是新媒介的活力带动起来的。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态,其在内容主题和文本形式上的变化归根结底来自于对网络媒介的自适应,是媒介反作用于内容信息的结果。在传统意义上,文学的体裁和门类众多,但“在网络上生成和传播的长篇小说”却成为“网络文学”概念的实际内涵,究其原因,就在于长篇小说是受到网络影响最大、最能体现网络媒介特点的典型性文体。

  在传统文学理论中,文学活动有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四要素”说,这其中作品居于核心位置,因为文学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通过作品来实现;但在媒介视角上观察网络文学,以媒介为基础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接受、IP开发等生产机制本身就是网络文学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者,作品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当然是很重要的环节。

  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学伦理生态,首先要维护以民间和市场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生产机制,这是确保网络文学生态活性,保持网络文学行业长期繁荣,持续为大众读者提供优质和丰富阅读资源的根本所在。作为具有“胎盘”作用的网络文学孵化器,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大众准入制度、互动制度和综合IP开发制度。网络文学起自民间,互联网随写随发的功能使之摆脱了传统文学审稿机制,普通大众获得了文学现场的准入资格,从而为网络文学准备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且源源不断的作者群体;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学属性不仅指读者,亦指作者也来自大众。交互性是网络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依靠网络的交互功能建立起来的网络文学互动跟帖、点击和献花、投票、打赏等制度,打通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壁垒,其最大的好处一方面在于使作者能够及时得到读者的评价意见,了解读者阅读心理,使作者的创作不断贴近读者的期待;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互动聚拢粉丝形成特定的读者群。网络文学的交互性是吸引海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传统文学主要在同一媒介即纸质媒介中持存,被印刷技术固化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创作的核心目标;而数字技术凸显了网络时代文艺生产出现的跨媒介叙事特征,网络文学除了文本本身以电子方式存在于网络中,还被转化为影视、游戏、动漫、有声书等音视频作品,并在媒介转换过程中产生商业利润,使网络文学作品具有IP价值。包括阅读收费在内的网络文学的综合IP价值及其开发,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全行业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生产机制激发了网络文学的活力和创造性,生成了网络文学的独特属性,因此维护这套机制的健康运行并不断改进至关重要。

  这套生产机制在分众化的市场传播方式下加剧了网络文学的类型化。从一种类型内部来看,讲故事的方式、人物命运和世界观的设定等类型特征套路化加重,这导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不良倾向;而从外部看,为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网络文学的类型不断细分,但这种类型的细分并不是大众阅读心理自然催生的状态,而受到了资本大幅度的诱导和干预,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类型的畸变,最明显的就是曾经有一个时期幻想类型一家独大,网络小说被指斥为“装神弄鬼”;而一些小众类型受到挤压,丧失了生存空间,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多样性,而多样化正是网络文学的生机所在。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学伦理生态,社会力量要适度加强对创作内容的引导,以抵抗和减小资本通过利用人的不健康心理、不正确价值观等给文学造成的干扰。这其中,加强文学网站的行业自律和内容监管是最基础、最有效的举措,要引导文学网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勿以赚取利润为目的不择手段,用违法违规、格调低下、违背人类正常生理和情感规律、渲染感官刺激等内容博取读者眼球,降低网络文学的品质,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同时,要积极倡导网络作家在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同时,在创作之余主动走出书斋离开网络,亲身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体验鲜活的、真实的社会生活,增强自己观察世界、理解生活、把握时代和想象未来的能力,不断拉近创作与大众生活、社会情感之间的距离,提升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

  构建良好的伦理生态,网络文学需要宽松、公正的发展环境。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壮大,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在信息时代出现的新形态,始终与作为内部环境的文学传统和作为外部环境的社会文学观念存在矛盾。不得不说,尽管网络文学借助资本的力量在阅读市场上“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但仍然遭遇环境的挤压。在内部,主要表现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对网络文学的抵触和排斥,尤其是文学体制对网络文学的压制;在外部,主要表现为在内容主题、故事逻辑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被放大后引起的社会对网络文学的偏见。形成有利于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一方面行业组织和管理部门从上到下都应当重视网络文学的社会功能,在工作摆位上做到严肃文学与网络文学一视同仁,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和工作环境。同时,理论评论界应当以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文学,摒弃文学本质化的倾向,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学在不同时代的新变化,从学理上给予网络文学公正、客观的评价;要加强对网络文学评论队伍和评论机制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年轻学者关注和研究网络文学,积极鼓励网生评论,促进形成线上评论与线下评论和谐发展、专业评论与大众评论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网络文学要牢记为大众读者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的责任和使命,在为读者提供休闲、消遣、娱乐阅读资源的同时,不忘文学初心,重拾文明教化功能,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大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本;要不断提升作品文本质量、价值承载和跨媒介转化能力,不断促进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于忠辉,笔名桫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河北作协特约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媒介之变与文学生产(桫椤)

  为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发挥引导作用(桫椤)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