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沉默的真相》等短剧集带来新变

2020-10-09 阅读: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熙涵 收藏

《沉默的真相》收官,创下今年国产剧网评最高分,也引发大众对短剧集现象的关注

高分短剧刷出了电视剧创作怎样的“黄金定律”?

  12到16集短剧正在成为当下国产剧的潮流,并引发舆论反响和观众口碑一轮轮推高风评,刚刚收官的《沉默的真相》豆瓣评分更是从开播时8.8分一路飙升到9.2分,成为今年迄今为止国产剧的评分第一。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美剧、韩剧、英剧、日剧的包夹下,“国产悬疑短剧”这个领域,通过几部高口碑作品,逐渐开始拥有了姓名,甚至已具备了成为“蓝海”的广阔前景。

《沉默的真相》剧照

  短剧消费的异军突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观众对动辄几十集的“注水剧”的不胜其烦

  短剧的春天并不是一蹴而就。回想今年以来,在街头巷议中形成过话题的《我是余欢水》《龙岭迷窟》《不完美的她》……12至16集长度的剧集开始显露出取代长剧成为收视热点的趋势。据了解,接下来在待播行列“候车”的短剧还有广受关注的、同样是“正午阳光”出品的16集扶贫主题剧《闽宁镇》;于正的16集年代传奇剧《双镜》;曾推出《琅琊榜》《伪装者》的山影,也将把一部12集当代都市剧《女主播攻略》推向台前;《鹤唳华亭》导演杨文军也将要推出一部12集古代传奇剧《别云间》。据广电总局备案的电视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短剧数量的占比直线上升,30集以上的中长剧及40集以上的长剧比例首次下跌到了44%。也就是说,短剧以超过半数的成绩首次实现了逆袭。

  搁到去年,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事。

  小说《局点》《封锁》的作者、鲁迅文学奖得主小白前几日在自己的朋友圈曝出一件往事:五年前有家公司找他改剧集,他提出做12集左右的剧,但当时谁都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过了几年,小白和某导演一道把那个故事做了个12集的故事大纲,自己觉得故事节奏和烧脑程度即使放在海外剧的标准下也不逊色,苦于没人看好短剧,于是这个故事被锁进了抽屉……谁也没想到,现在12集规模的短剧排队出炉,成了当红炸子鸡。

  小白的这段经历,是能引起大多数讲故事者的共鸣的,从长到短这个过程的背后,是一些深层的消费观在起着变化。

  短剧消费入局国产剧收视“赛道”确实是个新生现象。2017年《无证之罪》后,12集短剧模式才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今年上半年的《隐秘的角落》,似乎再度坚定了市场对短剧的信心。而《沉默的真相》又一次几乎夯实了短剧的优质品牌效应。这中间,除紫金陈的优质原著资源的缘故外,短剧消费的异军突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观众对又臭又长的“注水剧”的不胜其烦。我们在不少网民集中的电视剧论坛上,都看见过观众对“注水”这一现象的吐槽。一些长剧只是“冗长”,观其内容并不足以支撑四五十集的长度。显然,在多一集广告多一集利益的驱动下,片方通过增加闪回、空镜、人物车轱辘对话、为不相干的配角加戏等方式,使劲拉长剧集。更有甚者一集电视剧刨去“前情回顾”和“下集预告”就剩下20分钟内容,有的剧集一集剧情尚不足以支撑一个相对完整的戏剧场面。可以说,如果把市面上那些动辄四五十集的水分绞干,一部分剧集的集数就差不多得腰斩。于是乎,二倍速成了许多年轻观众追剧时的标配。

《无证之罪》剧照

  同样的,以“一歇歇都不舍得快进”的《沉默的真相》为例,这个故事的体量不是没可能拍成50集。三个男人,为了追索一个案件的真相,横跨十年像剥洋葱一样孤独践行着对法律、正义、生命的信仰,在三个层层嵌套的时空里求真,一环扣一环,就像一场用生命去跑的接力赛。正是因为12集的体量,逼着编剧和导演动足脑筋去做高妙的减法。据导演陈奕甫透露,对小说进行改编时,自己跟编剧有过比较明确的讨论,觉得12集非常适合做成三线并行叙事的剧作结构:三条线查的其实是一个案子;它们之间存在相互承接的关系;如果做成了的话不仅会使结构特别有趣,而且会推动加快叙事节奏。

  事实上,这个三线并行的结构,不仅是该剧被褒扬最多的部分,而且使得整个叙事如行云流水,包括之前观众们非常推崇的那场双时空追车戏。两个男主人公在不同时空的一眼对望,那一刻非常巧妙地表现出了两人间那种追求真相的使命承接关系。除此之外,《沉默的真相》还运用了非常多“相似性转场”,例如:用时间上的相似性,空间上或动作上的相似性来进行转场,让观众们看到人物之间的关联。虽然,拍《沉默的真相》之前,陈奕甫还是一个新人导演,但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艺术创作硕士毕业不久的他,还是明显地显示出科班出身的创作功底。

  长剧并不具备天生的“原罪”,只要做到言之有物,人物鲜活,同样可以广受观众青睐

  《龙岭迷窟》《危险的她》的编剧杨哲认为,目前的观众已度过了几年前被从未见过的大IP和大制作场面吸引的时期,“大家实在是看累了,要看新的东西。”《隐秘的角落》的制片人卢静曾在2017年担任过《无证之罪》的执行制片人。她说当初做《无证之罪》,原著小说的体量只适合做成12集,但团队当时不知道平台到底要不要那么短的剧,观众到底能不能接受。一切都是未知。最终,《无证之罪》带来了累计4.6亿的播放量。卢静当初的顾虑其实说出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心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比起短剧,长剧在国内市场具有 “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在“按集购剧”的传统商业模式下,集数越长,平摊到每集的成本自然越低,卖给播出平台的总价格就越高,利润也自然更高;另一方面,对播出平台来说,长剧集更容易吸纳广告,收视率或流量也更高。

《隐秘的角落》剧照

  双重因素下,一些“注水剧”有了出头的机会。

  但与此同时,随着会员付费收入逐渐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购剧方更倾向于以用户需求而非广告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来买剧集。去年以来,随着视频网站推出的超前点播、单集点播等新兴用户付费模式对剧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快节奏、多反转、每集都高潮迭起的短剧更能刺激用户为剧集付费买单。据杨哲分析,短剧的兴起会使编剧处于一个更主动的位置。一部12集左右的短剧,好故事就成了有限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人物塑造、细节这些会抠得越来越精细,“如果你的本子没有水词儿,没有过场戏,每一个镜头都是步步为营的,谁还会开倍速去看呢?”当一个编剧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其实是做好产业挺重要的一件事。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欢迎短剧并不意味着一部12至16集的剧就一定是精品。回想起来,53集的《北平无战事》、54集的《琅琊榜》、48集的《伪装者》、44集的《父母爱情》,观众并不觉得它们“长”,甚至还觉得“看不够”。因此,我们恐怕不能把长或者短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一部剧集来说,应该只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长剧并不具备天生的“原罪”,很多影视剧强国,仍然是把长剧作为各家电视台和制播平台的“王牌”来打造的,问题是长剧应有与之匹配的内容和体量,言之有物,人物鲜活,同样可以广受观众青睐,并实现制片方、频道和平台的多方共赢。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沉默的真相》等悬疑短剧,打破注水剧顽疾

  国产剧集:短小不是目的,精悍才是追求(尹鸿)

  高品质短剧集:一种新类型的崛起

  在病毒笼罩的阴影下,仍有爱情在燃烧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